[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云何为随顺胜观,及真实胜观?观轻安与止轻安之关系为如何?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1
  【第三四一则】
  问:依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所示:云何为随顺胜观,及真实胜观?观轻安与止轻安之关系为如何?
  答:行者不知修观歧途,及成观之量,易生我慢,妄谓自己已修成。尤须知有二种胜观:即随顺与真实之二种。
  [由如是善观察慧,观察修习,乃至未生如前轻安,是为随顺毗钵舍那。已生轻安,即是真实毗钵舍那。]应知所谓如前轻安者,非谓即前得止之轻安,须由各别观察慧之力,别引轻安,此乃胜观轻安。止观间杂而修,观察后又稍住于止,乃令已得止之轻安不退。若未由观察引生轻安,但称随顺胜观,不名真实胜观。止以定为体性,胜观以慧为体性。由胜观所引轻安摄持之智慧,即是胜观体性。身心之粗重,皆得调伏除去,于善业具有堪能,不生劳倦,此即胜观轻安体相。先由心轻安引生身轻安,次由身轻安引生身轻安乐,后复由身轻安乐引生心轻安乐。胜观之轻安虽非止之轻安,然其体相与生起之次第,则与止轻安相同。由止修纯净而引生之乐,即为止轻安,由观修纯净而引生之乐,即为观轻安。观修纯净,如诵度母赞至数十年者,但一缘念,即能任运背诵,不假励力思索。以串习纯熟,其心清净故,亦能引生轻安之乐。观轻安生起后,不惟不使止轻安退失,反令止轻安辗转增上。观成之量,非由少数行者,依自己修习经验而说,乃须根据佛说-解深密经说:“慈氏(即弥勒)问佛:‘若未得胜观所生之轻安,于所闻法如是善为思维,即以此等法为定所缘,此种作意,可否称为胜观?’佛答:‘慈氏:彼非毗钵舍那,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阿阇黎先底把作般若教授论亦说:随顺胜观,须已先获得止之轻安,修胜观时,内三摩地所行影像,即空性境(空性痕迹)。于空性义(空性影像),胜解观察。若未由观修引生胜观轻安,但名随顺毗钵舍那所有作意。初业有情,未得止者,多用观察,固不易得止。然既得止后,观修之力,不惟不妨碍止,反令定分增长。一般人于住分及心一境性,有所误解,以为一心缘空,即不能稍移一点,方是心一境性。不知止乃住分,观乃明分,由观纯熟与住相应,成为一体。此时明住二分俱有,故不能说观修,即妨碍止,明住二分已成一体故。

{返回 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依自宗止观双运之法,应是如何?
下一篇:云何为成观之量(即真正中观之量)?
 经中说:供师一毛孔功德,比供无量诸佛菩萨的福德,尤为超胜,是何缘故?..
 应如何明自他相换义?
 方便与智慧,随学其一,不能成佛之理?
 应如何修,方是修胜观之法?
 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以业不作不得,作已不失之理趣观之,应如何理解?
 依不善知识及恶友,令所积福善功德损坏,生种种不愿发生事,应断绝此辈,然..
 应如何生起求解脱之心?
 修他爱执有何障碍?应如何破除此障?
 试举正修观法初、中、后纲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优波斯那尊者[栏目:佛陀之言]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五章 八正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快乐学佛.欢喜修行──浅谈学佛的目的[栏目:宽运法师]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30.四摄[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法空恩师讲《广论》34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