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反省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4

反省
文/见涅法师


  “反省”就是检讨自己,看看身、口、意有没有过失。这是一般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为什么要反省呢?从字义上来看,“反”,即是反过来的意思,“省”,有省思或节省之意。换句话说,反省就是能使自己因省思而得到节省,节省什么呢?

  许多人的一生,为了追求生存的意义,总是汲汲营营地要获得别人的肯定。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则是挫折重重;不论是顺境或逆境,总要耗费我们相当多的精神与体力,才能获得想要的肯定及地位。在这得与失之间,难免令人患得患失;在成与败之间,也会使我们对人生产生不少的感叹与反省。

  对于成功者而言,如何再次取得成功的契机,找到一条节省的途径,乃至于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就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反省与改进。同样地,对于失败者而言,找到失败的原因,不再走错路,乃至于不再走冤枉路,也必须要有反省的功夫。

  所以,反省对于成功或失败而言,都是一条可以“反”过头来节“省”走错路的方法。

  但是,要如何反省呢?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这“三省”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对曾子而言,所要反思的是替别人办事有没有负责、和朋友相处有没有守信,以及学习有没有用心三件事。但是我们也可以用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三省”的涵义。一是三世的意义,也就是反省过去的业障、现在的行为以及未来的方向,从这三方面去思惟,可以使我们更容易找到人生的目标。另外,“三省”也可表示时时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有没有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些都是提供我们反省的真正入口。

  除了上面的几种意义外,我们还可以用佛陀教导比丘的三个修行重点来检讨反省。这三个重点就是“禅定、福德、教理”。禅定即是止观,止住向外攀缘的妄想心,学习观照自己的念头,这是一种自利的法门。福德,代表累积修行的福德资粮,广修一切善法,也就是学习与他人相处之道,这是一种利他的行门。教理,是佛的智慧结晶,这是一条体会至真之道的方法。如何从“禅定、福德、教理”这三个面相来自我检讨?

  一、观照自己的念头,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这也是禅修的目的。因为唯有静下心来,才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所以要藉由禅修训练,摒除外缘,聆听内心的声音。就像一杯水,唯有静止不动,水中的杂质才会沉殿下来,我们才能看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因心沉静下来,变得清明,所以才不会被外境所迷惑,自然也就不会耗费时间与精力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所以静下心来反省,是一条节省走错路的方法。

  二、学习与他人相处之道,了解一个人的生存,并不只是自己的事情而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成就,皆须与他人互动,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能时时从利他的角度来反省,就是修福报的开始。因此,反省自己是否常常忽略了他人的需要,轻忽了别人的需求?反省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是否不足?从个人狭隘的世界走出来,以利他的角度来与人共事,则可广结善缘;善缘增长,不只可以节省与他人磨擦的时间,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所以广修善缘,是节省失败的方法。

  三、体会教理的智慧,藉由法宝的薰修,去除心中的无明烦恼,经由智者的法语甘露来滋长自己的菩提智慧,如此自可省去走冤枉路的时间。

  《四十二章经》云:“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修行即是与内在习气的奋战,一个肯认真反省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的武士;方向对了,也才能直捣黄龙,事半功倍。所以不论是三省吾身,或是检讨自己身口意三业,乃至于从禅定、福德、教理三个面向来学习反省,都能够让我们找到这条节省走错路的康庄大道,直向真理之巅前进!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心不变的朋友
下一篇:作主
 平常心
 战火硝烟,凭谁灭却?
 〈大智度论札记〉--时间与心念(二)
 出坡有感
 感恩的心
 法味
 初祖悟心
 以戒为师,自我管理
 学习是菩萨的本怀
 如是善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二药叉大将护持─所求满愿[栏目:药师佛·行法颂言]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京齐伟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二节 法藏的妄尽还源观和十重唯识观[栏目:真禅法师]
 僧鬼合作[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祖师吉日[栏目:唐密祖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栏目:慧律法师]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附录三 楞伽经历代注疏十八种[栏目:成观法师]
 有许多人在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不断的杀人,会有怎么样的果报?[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心中月 下 论明师[栏目:万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