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福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75

培福
文/见烟法师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说明了福德来自慈悲、来自于利益众生。进一步来说,即是与众生建立善缘,善缘具足,慈悲圆满,即能成就无上佛果。

  世人皆想得福,却少有人知要从因上下手。从事相来看,成就利人的善行,即是得福之因;从理上来说,福因在于一念慈悲心,因为有慈悲心,所以会造作种种善业,心念也会愈来愈清净,福果也会愈来愈大。但若因心不正,虽是造福、培福,所成就的果报还是有限。所以福报的大小,着眼于因上的发心与努力程度,不能只看表面。

  既能明了此理,“培福”便是修行上很重要的课题。任何一件利人的事,都是从清净心而来,而心的清净程度,必然显现于慈悲行的表现。比方说五戒十善的实践,就是清净心的展现。清净心即是智慧心,以智慧心来修福报,所感得的福果不仅是人天福报,亦是出世的福报。世出世间福报圆满,觉他必定圆满,觉行圆满,福慧二严,无上佛果便在其中。

  可惜的是,世人多贪求果报,虽是培福、造福,却不知福性本空的道理,所以为了享受福果,长滞三界火宅中,不得出离。我们若能明了空性之理,将所培之福回施一切众生,那么即使再小的善行,它的果报都会与虚空等同,这便是菩萨发心。

  慈悲是佛种子,培福是慈悲行,所以修福、培福就是在庄严佛土,摄受众生。中台是菩萨道场,也就是从利他中完成自利,虽然法会、坡事频仍,但无时无刻不是成就道业的契机。若能如此思惟,营造福业哪有不快乐、不欢喜的呢?另外, 导师亦曾教示弟子“福德、教理、禅定”三环一体的重要性。所以,若欲契入教理、得到甚深禅定,福德的累积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这个角度来说,培福就是契悟教理、成就禅定的资粮。

  培福者的因心若能与菩萨心相感,则果报亦无有穷尽。若能再透过智慧心的观照,必能成就出世的般若福、功德财。如此以菩萨心济世,无一众生不能救拔,无一善法不能成就。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作主
下一篇:细水长流真精进
 脚踏实地
 梵呗利人天
 出坡有感
 斯土斯愿
 作主与做王
 发心即无障碍,利他就是自利
 择友
 做人生的主人
 心念球赛的运动员
 生活的观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二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论净土法门的行持[栏目:宋智明居士]
 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栏目:慈法法师]
 “茶禅一味”考释[栏目:禅茶文化]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六:演藏7天7夜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开悟到证悟[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一)获得暇满人身之因[栏目:圣者言教]
 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栏目:慧净法师]
 试释“如意”[栏目:觉真法师]
 14. Six Years of Searching[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