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摆脱小心眼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4

摆脱小心眼
文/见渥法师

  人们做任何事往往都会先想到自己,例如升学对未来有什么好处?做某件事能得到什么好处?这些都是私心作祟。因为有私心,所以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心量就显得狭小,不仅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猜疑、排斥、纷争、嫉妒、仇恨等情况,甚至可能引发战争。对于修行人来说,更显示出包容心、慈悲心、平等心的不足,造成许多负面的情绪和行为,不但不能利己,且与菩萨道愈离愈远。

  有一则关于心量的公案。一天,小沙弥很生气地擦着桌子,老和尚问其原因,小沙弥气愤地说道:“师兄说我矮冬瓜,虽然我个儿小,可是我的心胸却很宽大。”老和尚反问道:“你的心胸真的很宽大吗?”说完话后,立刻拿着脸盆,带着小沙弥到大海边。老和尚先在脸盆中装满水,然后往里面丢了一颗石头,结果水都溅了出来;接着又把更大一颗石头丢到海里,只见大海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后,就恢复平静。老和尚慈祥地问道:“你自认为心胸很宽大,那为什么别人在你的心里丢下一小块石头而已,你却像盆里的水一样,统统溅了出来?”

  古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心量宽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话,就刮起狂风巨浪,在心底刻下无法磨灭的伤痛;心量广大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就放弃做大事的心胸。

  如何摆脱小心眼呢?首先,要少欲知足。为什么会有私心作祟,主要是因为有贪念,认为“我”为实有,贪着五欲之乐,故一切以“我”为优先,因而造作种种恶业,陷入忧愁苦恼之中。《八大人觉经》云:“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佛遗教经》亦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因为有贪念,即会有所求;有所求,心胸就容易狭隘,进而带来种种苦恼、纷争。所以《八大人觉经》云:“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要摆脱小心眼,就要从去除贪念、少欲知足做起。再者,要培养包容心。古云:“百年修得同船渡”,每个人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今世能够相逢相遇,都是稀有难得的因缘。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好好相处,不需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而斤斤计较,应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外在的人、事、物。所谓“海纳百川,乃成其大”,能够包容他人,即是最大的幸福。最后,要有慈悲心。学习菩萨的慈悲胸怀,对所有众生都能予乐拔苦,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推而广之,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悲愿心。

  因此,我们要摆脱小心眼,就要从日常生活中落实,以包容、慈悲、平等的心念来待人接物,心量渐渐宽广,负面情绪和行为不再产生,自然能够利他且自利,愈来愈趋近菩提光明。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健康人生守则
下一篇:真正的学佛
 宽恕是最大的慈悲
 修行体悟
 善知识的重要性
 智慧的布施
 真心不变的朋友
 慈悲与智慧
 心念善 善果自然来
 会善知识得个入处
 至诚
 体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十六世 断崖了义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学佛[栏目:继程法师]
 我真正回「药师琉璃光佛」的家[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406.万峰时蔚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醒梦辩论歌 思考题[栏目:醒梦辩论歌]
 西方净土与念佛往生(海如)[栏目:净土宗文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忏悔品第六之八 千百亿化身佛[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三章:正念[栏目:德宝法师]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菩萨观及道次第初探(吕胜强)[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向上部分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