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同理心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59

同理心
文/见溥法师   

  俗话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理心是人的天性,面对别人遭受困厄时,很难无动于衷。例如每年不定期发生的风灾、水灾或地震,大家都会替灾民感到忧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希望他们能早日重建家园。同理心的展现为人与人之间拉近不少距离,也让社会处处充满温情。虽然同理心是人本有的特质,但一般人在日常中常只考虑到自己,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如果可以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处事一定可以更圆融。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人开始落实,多关心和了解他人的需要。一般人往往容易犯“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的毛病,面对家人时,耐心就是少了一点,要求就是多了一些,家庭的纷争由此产生。“同理心”是最好的润滑剂,试着多去想想家人的用心、所承受的压力和目前的需要,彼此就更容易沟通。接着,再将其延伸到同学或同事的相处上,同理心就是最好的介面活性剂,让大家可以融合在一起。看到别人的成就和表现,感受一下那份喜悦,并给予赞叹;或当对方处于低潮时,雪中送炭,用言语和行动来支持他,一起度过难关,就如同自己的事一样。道德感最好从小养成,例如鼓励年轻人多担任义工或参与团体活动,以培养从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一定比说教来得更有效率。进一步,还可以扩展到社会和国家。同理心可以缓和不同族群间的落差,让彼此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被了解,对内可以使社会更和谐,也可以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同理心的最高表现就是发菩提心,《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诸佛菩萨都是不忍众生受苦,而发广大愿心。尽管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以往进步很多,但精神生活并没有同等提升;一般人迷于追求五欲之乐,殊不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无常一来,生老病死等八苦交逼,欲望就变成最大的包袱。了解众生的迷惘,将其当成自己的亲眷,学习菩萨行四摄法、修四无量心、发四弘誓愿,帮助众生解脱生死,不仅是利他、也是自利。

  唐朝有位知玄法师,见到寺中有位僧众因为全身溃烂发臭,所以无人看顾。知玄法师本着同理心和慈悲心,主动照顾他直至痊愈。日后知玄法师因其德行,被唐懿宗赐封为悟达国师,并进一步赐与沉香宝座。悟达国师因此起了一念名利心,冤亲债主得以趁隙而入而生人面疮,最后靠着当初那一位病僧──迦诺迦尊者,赐与三昧法水,才化解了这一场冤结。国师深感惭愧,依这段故事留下<慈悲三昧水忏>,让无量的众生能够解冤释结,影响之大可见一般。

  我执是人和人相处的绊脚石,同理心恰好相反,让我们能放下身段来待人接物,广结善缘。从家人、同侪、社会到一切众生,循序渐进地来培养谛听众生的习惯,破除我执,长养慈悲心和忍辱力。“德不孤,必有邻”,怀抱着同理心,我们将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感恩的心
下一篇:教育的根本
 善开方便,度化众生
 祖庭足迹
 般若门里福慧行.实相当中好藏身
 出坡功德殊胜行
 红尘自在心
 逆增上缘
 化压力为助力
 良朋益友
 修行──一条永不回头的路
 无常的曙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四、身能通石 国王惊惧[栏目:佛教圣众因缘集]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二)三相圆满人身[栏目:圣者言教]
 如何修心经除障仪轨?[栏目:海涛法师]
 信念值得用生命来保护[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三论宗[栏目:三论宗文集]
 五戒学处[栏目:新编佛教念诵集]
 相应34经 增长经[栏目:相应部 37.妇女相应]
 力戒邪淫 关爱生命(丁福保)[栏目:戒邪淫文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二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摩诃罗[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