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发心发愿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6

发心发愿
文/见刊法师

  修行无论在家或出家,最究竟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但在尚未达妄本空、悟真本有的阶段时,不免会落入执妄为真、认贼为子之咎,因此妄想执着牢不可破,自性光明隐而不显。

  善念、善行乃超凡入圣之基,恶念、恶行乃离经叛道之业。因此,善知识乃以“藉假修真,以妄制妄”之法,令颠倒众生先以善舍恶,次以舍舍善,后令善恶双泯,会妄归真,契悟自性。是故《金刚经》云:“若人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然而,“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吾人如何在业识幻海、无明暗流中摆渡至自性彼岸呢?所谓“信为行入,愿为前导”,修行倘若不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则成佛度众之弘愿无由而发;愿既不发,行即无所依凭;行既无所依凭,则身行、口行、心行乃随过去业习散乱驰逸,随业流转,则成佛之日亦遥遥无期!

  又“行”即业故,所以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常训勉四众弟子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即以净愿化导吾人粗恶之心行、口行、身行,方能转识成智,清净三业,改变障深慧浅之业报。是故 导师云:“愿力大于业力,即能转业。”

  愿心愿行如此重要已然而知,故当勇敢发成佛愿、行菩萨道。若修行人因担心无法承担行愿的压力而不敢发愿,应当深思:“众生之生灭心,灭此则彼生,若不依净愿行持,则人我是非、贪瞋痴等烦恼必然念念迁流,无法止息,如此不就朝三途前行吗?”思惟至此,不禁悚然!又复压力源自坚深我执,因怕自己跌倒受伤,所以意城高筑,画地自限,裹足不前。然而,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则依旧长夜漫漫,业海茫茫。

  是以修行人当发大愿、修大行,方能清净身口意三业,进而突破妄想执着之重围,云开月现,会见自性光明。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诚心
下一篇:菩萨清凉月 常游毕竟空
 云来云去,天空依旧清明
 无有作者 无有受者
 乐自心中来
 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
 无上大因缘
 寻找生命的秘密
 仁者乐“山” 你的身心就像一部普门品
 如何体达“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作主
 心念球赛的运动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J 第296经(因缘经):本经主要叙述缘生之法。[栏目:界定法师]
 佛堂讲话 第三辑 三、忆佛念佛必定见佛[栏目:道源法师]
 老年人皈依不能跪拜怎么办?[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论天台教观(诚信)[栏目:天台宗文集]
 青增格西答问[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四○五 婆迦梵王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关怀的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馆刊发刊词[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几十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