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因地努力果地觉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5

因地努力果地觉
文/见担法师   

  修行学佛,不离修福与修慧。“参禅之人,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众。住丛林里,当先修福本。”本即是因,因上修福,便是在累积成佛资粮。儒家也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古代不少祖师大德就是因上务实培福,而在菩提道上智慧开显,有所契悟。

  什么是福报呢?《大乘义章》云:“依智起福,依福起报。”对佛法生净信是因,故而知要修福的这念善心,即是始觉之智。依此智为因,把握每个因缘广修福田,遂而感得良善之果,就为依福起报。古印度时,靠近祇洹精舍的河边,住着一位贫穷的贤者。贤者每见到慈祥、尊贵的佛陀和威仪具足之僧众,便油然生起崇敬欢喜之心。某日,贤者听闻精舍要大扫除,便毛遂自荐前往发心。从此以后,不论晴雨,都能见到贤者的身影在精舍穿梭。贤者愈发心愈欢喜,春去秋来不曾停息。他的精进与诚意感动了天人示现未来生的殊胜果报。

  某日,在河边浮现多幢庄严富丽的七宝殿堂,城里的长者刚好经过,亲睹此瑞相,询问由天人化现的路人,路人答:“因为贤者发清净欢喜心打扫祈洹精舍,将来感得生天住此殿堂之果。”长者听了心生欢喜与向往,于是备了五百两金到贤者家,想与他交换能感此殊胜果报之方法。贤者知其来意,说道:“以前会为了贫穷而苦恼,但自从亲近佛陀、听闻法要后,明白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向外汲汲营营追求财富,而是向内发掘自己这知足、懂得布施的心。佛陀说:‘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世间的财宝是留不住的,最终会为王、贼、水火灾或败家子给散去,只有这念能行善布施的心,才是无价之宝啊!”

  长者听了有所省悟,用这五百两金换得贤者亲身验证之智慧语,于是两人欢喜相偕,将此五百两金供养三宝,长者从此便常行善,听经闻法,营斋设供,广集福德,亦感得天人之果。藉由佛陀进一步开示,知道连布施行善的心也不能执着,二人精进用功,皆证须陀洹果。

  贫贤者在道场布施精神、体力,属于内财,便是在逐渐舍离对我的时间、我的空间之妄执;用欢喜心作务,三业清净,即与持戒相当;不畏风雨寒暑,是忍辱;月月年年不倦,是精进;出坡时专注无妄想,是禅定;修善却不执着能施、所施,是般若。出坡的当下,就是在行六度。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在广修福德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种种境界考验我们是否坚定信心,具足诚意。若能发长远心,遇逆境而不退转,遇顺境而不贪爱,如是用功,淬炼六度万行之因花,必能庄严无上之佛果。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尊重生命 慈心不杀
下一篇:出坡功德殊胜行
 纾解压力的方法
 心平气和 万事如意
 云来云去,天空依旧清明
 以病苦为师
 信心为根,直证菩提
 以自信实现生命的价值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失真的镜面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良朋益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梵网六十二见经[栏目:白话佛经]
 不知本身之罪[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四、世间没有救世主[栏目:东宝·仲巴仁波切]
 爱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马祖禅风述略[栏目:吕有祥教授]
 汉传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弘扬[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