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挫败中站起来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3

从挫败中站起来
文/见认法师

  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儒家也说:“民无信不立”,这两者都是强调“信”的重要。做任何事,如果有了信心,就能产生出无比的力量。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例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学业不顺利,或是事业失败、情感出问题等。遇到挫折时,如果找不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便会心生恐慌,落入忧虑不安当中,不得自在。

  遇到不顺遂的人事物时,有些人会到寺庙求佛菩萨庇佑,希望能增福增寿,未来再来还愿。这是自己有所求的信仰、祝祷,只属于“初信”。初信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信心经不起考验。有一位居士亲见一人跳楼自杀身亡,心中因而恐慌不安。虽然念佛诵经,仍未能让自己的心得到安定。隔日,听从同事的建议,跑到庙里去“收惊”,依然不能除去心中的惊慌。经过法师的开示,才知道原来自己口称佛号,而心念亡者,一直在“念鬼”而非“念佛”,同时也了达口称“观世音菩萨”,是要学习菩萨的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于是他便发起慈悲心念佛,不再只是想着自己的畏惧,而是至诚希望将诵经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亡者。由于了达诵经念佛的意义,又发起利他之心,因而让自己的心得到安定与自在。

  假使只有“初信”,不进一步了解当中的道理,就容易产生种种烦恼,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就退失道心。所以有了初信,还要有“正信”。除了知道在事相上用功,还要了达佛法的道理,如此行解并重,方能断惑证真,解脱生死的羁绊。

  生活中的种种外境,常使我们随境生心,如水被风激起的波浪动荡不定。而修行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使这念心禁得起风浪,更进一步要让这念心不为境界风所动,达到绝对的清明与定静。正如苏东坡所言:“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遇到挫折时,当自反省检讨,是过去宿殃,恶业果熟,能甘心甘受,都无怨诉,就能逢苦不忧。同时更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离一切恶法,行一切善法,积极地在因地上努力。所谓“危机就是转机”,我们更应将遇到的每个挫折当成是一学习的因缘,以佛法的正知见──三世因果的道理,勇敢的面对挑战。更要能了达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道理,不住在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自然能以清楚明白的心通过每一个挑战。

  “正信”之后,接着更要对佛法产生“深信”,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信心达到百分之百,自然具足无量的功德。了解佛法的殊胜难得,还要发心让更多人能亲近佛法,同沾法益。

  唐朝玄奘大师是历史上值得敬仰的圣哲,他为了让后世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于佛经中了达佛陀的本义,不辞艰劳地至遥远的印度求法,并主持翻译佛经的志业。在西行求法期间,途中“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涂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云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露而前踪。”孤征艰险的沙漠,独越冰寒的雪山,完全不畏途中的艰危险阻,自始至终从未萌生退志。玄奘大师曾坚定地表示:“为了求法,我愿舍生命,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纵然丧身在此,也绝不后悔”。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大师横越一望无际的沙漠,经历重重的难关,无所忧畏?是对佛法的信心,是为利益众生的大愿,成就大师“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愿行。

  佛经常云:“只贵汝知见。”修行不能只是盲目修习,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正确的知见、观念来行。因此古德言:“欲知山下路,先问过来人。”《大智度论》亦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佛法是人生的真理,若能先了解佛法的道理再去实践,这一生就不容易走错路,除了自在安乐外,亦能利乐有情,饶益众生!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戒为师,自我管理
下一篇:尊重生命 慈心不杀
 巨人的肩膀
 智慧的布施
 扫地扫地扫心地
 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
 伦理 维系僧团之和谐
 出家以来
 多一分恭敬,少一分业障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真忏悔——“千部论主”世亲菩萨
 每个因缘的当下 就是三环一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去忧除恼[栏目:永海法师]
 对“人体科学研究”的若干想法[栏目:王雷泉教授]
 预留余地,才有回转的空间[栏目:星云法师]
 情传千里(洒甘露比丘)[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轻轻点到,自然开窍[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唯识观是瑜伽行学之必然结论[栏目:胡晓光教授]
 斋天祈福与学佛[栏目:传喜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八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入菩萨行讲义 第二十讲 静虑品[栏目:卓格多杰仁波切]
 《大智度论》[栏目:佛教典籍简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