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操之在己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77

操之在己
文/见钰法师  

  佛说八万四千法,究竟旨归唯一心。佛法中“三十七助道品”乃大小乘共通的修行基石,其中“四正勤”即是由心开展出的方便法,也是修行的入手处,亦是通往究竟安乐的不二法。“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就是诸恶莫作,让心中不良善的种子断除,由意之止而止身口之造作,远离三涂恶道之业果。“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就是众善奉行,积极地以善念转化恶念,让人人本具的良知良能,透过涵养扩充,得以彰显,开启生命的光辉。这四句话看似平凡,却涵摄了过去七佛所传的佛法大意,能缔造不平凡的人生。

  所谓“一心十法界”,起一个念头即是一个果报,因果法则是确确实实的真理。假如我们的心是光明清净、祥和慈悲,就是菩萨的法界;反之,若心里起的是杀、盗、淫、仇恨、斗争、愤怒……等负面想法,不用等到往生,当下就活在人间地狱中。佛法的道理是很真实的,从这念心上来下功夫是最快、最有智慧者。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过去有位文殊思业禅师,出家前本是一位屠夫,后因听闻佛法而出家修行,曾道:“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要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沦,存乎一心,操之在己。

  佛法就是心法,我们的真心虽不生不灭、本自清净具足,却因无量劫来的烦恼惑业,令宝镜蒙尘,而随妄心生死流转,不得出离。修行即是一个转染成净的过程,知见观念确立了,运用四正勤的方法,不断薰习善法的种子,在善长恶消中,成就我们的福德智慧。世间一切不出“薰习”二字,不论是器世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的时空更迭,抑或是有情世间渐渐变灭的四大五蕴,唯有人人本具能觉知的这念不生灭心性,才是我们安身立命处。故而唯有令善法的薰习力增加,方能一步步与真心相应。禅宗云:“照顾话头”,念头是最微细处,却也是最直截了当处;儒家也讲:“君子慎独。”愈是无人,愈要小心谨慎、觉察觉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所有的烦恼苦痛即是根源于心作不了主。

  四正勤是一个最初方便,面对任何的人事物,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境,能保持光明正向的思惟,不断精勤地努力,才能够无入而不自得。而佛法对生命的体悟却更透彻,所谓“先以善舍恶,后以舍舍善。”无念、无住、无我、无为的境地才是修行最高的目标。一念不生,万法无咎,十方世界尽在吾人一心中。透过四正勤断恶修善,由净心、定心到明心,即是最光明、最踏实的人生大道。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素食与慈悲
下一篇:成人之心最美
 六斋日的由来
 勤修福田学分
 勇者懦夫一线间
 活在当下的意义
 共修的力量
 从诸葛亮辅佐刘禅,谈承担的意义及精神
 福报具足好运来
 真正的学佛
 择友之道
 信心为根,直证菩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六大愿:请转*轮[栏目: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第一章 幸福在哪里[栏目:看开]
 相应2经 独处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Going Forth[栏目:Others]
 七、观想不出来怎么办?[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我们学修了“闻法方式”,但零散的时间里,无法完全按照这些方式来闻法,那么是不是不允许闻法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大师对防治虫害所作的开示[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十九) 八关斋戒[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三)修行的基础是修心四法[栏目:圣者言教]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北京于勇波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