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5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
文/见恁法师   

  古德言:“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佛陀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能令众生通达究竟涅槃。既然如此,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法门呢?这是因为众生有利、钝等不同根机,福德因缘也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得度的方式自然不可同一而论。诸佛菩萨在因地上广学多闻,破尘沙惑,也是为了因应众生不同根性,藉由种种善巧方便,使其得蒙法益。

  所谓善巧方便,并非毫无依据,无所拣择,而须具备善观因缘的智慧,依照时节及众生根机,提供最适合的法门。如来的教法中有小乘、大乘及无上乘,即是适应下根、中根、上根等不同根性者。而如禅、净、密、律,以及顿悟、渐修等种种不同的教化方式,则并存于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当中,广度无量无边的六道众生,即是最佳例证。又如中台禅寺于各地广设精舍,方便忙碌的现代人就近学佛,免去舟车劳顿之苦。精舍除了禅修班,还开办花艺、烹饪、书法等才艺班,藉由世间法来接引大众,使其亲近三宝,与道场结缘,进而修行学佛,改变人生。

  所有方便法门的背后,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即是“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大乘心即是菩提心,也是本具的清净心。因此,一切的方便皆在令众生明白人生的真理,契悟本心,通达究竟的解脱之道。若是不能以大乘心为依止,不能令众生脱离苦海,即不是善巧方便。例如社会上有“自在禅”的说法,认为随顺自己的喜好来做事,就是“自在”的意义,其实是错误的观念。随顺好恶即是助长烦恼习气,不但无法获得解脱,反而会因造作恶业而受报,绝非度众的方便法门。

  菩萨在度众时,除了善观众生因缘外,还能善用诸多法门,灵巧运用而不拘泥流俗。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而菩萨的慈眉善目与金刚力士的怒目之相,同样是化导众生的方式:前者令众生起恭敬心及欢喜心,后者令众生心生畏惧而不敢造恶,免受苦果。此外,菩萨救度众生,亦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优先。其他如方便妄语,亦是视需要而为。

  善巧方便代表着无碍的出世间智慧,也代表着圆融的世间智慧,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便是这个道理。至圣先师孔子也深明善巧方便的目的,所以能做到圆融而不拘泥流俗。《论语.宪问篇》中,子贡对于管仲未能殉节自杀,反而辅佐主人的政敌,而怀疑管仲不具仁德时,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又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天下百姓因为桓公的霸业而能在中原安居乐业,这是归功于管仲的辅佐。因此孔子不以殉节与否来评判管仲,反而赞叹他的能力及仁德,菩萨之善开方便,度众无碍,由此可见一般。

  以大悲心为本,心系众生,善观众生根机及时节因缘,运用种种法门,自方便中接引众生,令其暂离痛苦,暂得欢喜。进而以佛法良药施予众生,获究竟涅槃之乐,即是善巧方便的真正意义与终极目标。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的领航员
下一篇:明暗浮沉 皆由心造
 福人居福地
 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
 反省
 培福
 无常与永恒
 〈大智度论札记〉--时间与心念(二)
 广学多闻
 山居札记
 化压力为助力
 禅宗法脉课的启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赴藏学法[栏目:能海大师传]
 禅门骊珠集 第四篇 马祖门下 马祖门下其余选例十二则[栏目:禅门骊珠集]
 佛菩萨常在人间示现——观音菩萨法会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过冬的蚊子[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为报恩而念佛[栏目:忏云法师]
 为什么每次去庙朝拜佛以后,坐车回家时会忽忽悠悠地睡觉?[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往生被之用法,金刚明沙何时用?[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D 997经谈到如何使功德增长的问题。[栏目:界定法师]
 No Ajahn Chah《002》[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