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佛教的关系。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7

居士: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的关系。

法师: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科技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题目。

 近四百年来,科技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几乎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一方面,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生活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它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科技的一种思维方式——怀疑、求证、逻辑思维的方式,也成了当今的主流。这种思维方式有利有弊。

宗教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本源性的、终极性的、心性上的教育,它不一定要诉诸过多的逻辑思维。相反,逻辑思维太发达,“分别识”太大,对于理解宗教精神,常常构成一种障碍。

用佛法的精神来看,宗教的心性是无分别的,是自性清净的。如果你用有着严重分别执著的第六意识去思维,就叫“舍父逃逸”,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在“分别识”当中会产生很多的知见和欲望,这离心性越来越远。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受现代科技教育的人,他们的宗教感比较薄弱。其实西方的很多科学家也是信基督教的,他们要用基督教来平衡过于发达的逻辑思维,以此安心立命。科学刚开始的时候,与宗教是分离的,但科学研究到极致的时候,它又会与宗教重新地汇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前卫科学家,研究量子物理学的海森伯、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人,渐渐都觉得东方的宗教是非常伟大的。他们发现西方科技文明所做的种种的工作,无非也就是东方宗教的一个注解而已。他们经过研究得出的所有结论,在佛教经典,或是道教经典里早已存在了,因此他们感叹佩服东方的文化。东方文化不是从逻辑思维研究出来的,而是圣人现量证悟到的宇宙、人生和法界的真理。现在的量子物理学研究到最后,也承认佛教所说的“诸法空性”。

    佛教告诉我们,有无量无边的重重无尽的世界,众生由于业力的差别,处于不同的世界中。现代理论物理学上的“超弦理论”,也提出这个世界当下就有种种平行的世界,所谓十一维的时空态。科学家长期研究才得出的理论,在佛教中早已有了。所以,我想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科技最终与宗教有一个结合,有一种回归。这种回归,就是让我们知道:物质世界与心性是有关系的,物质没有它的客观性。而我们多年来一直认为的就是:物质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等等。

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就已经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实际上讲,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观察目标,带着什么样的观察仪器,这也是由我们的念头决定的;换句话来说,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念头相关,与我们的心相关。

回归到佛法中来谈,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安立在我们念头当中的;如果没有这个念,进入无念,三千大千世界是不存在的,六道轮回也不存在的。就在我们无念的这种空性当中,我们就会展示一个妙有,那么这个妙有就会体现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人类的整个认知都要回归,最终就回归到我们的心性本源、我们介尔一念的心体,这才是整个的宗教、整个的科技最本源的东西。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能专注念佛?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对我念佛往生会有障碍吗?
下一篇:如果犯五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呢?忏悔可以得清净吗?
 四弘誓愿该怎么理解?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还有自性烦恼要断呢?
 何谓“自性” 何谓“唯心”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等“佛事”吗?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
 请问法师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请问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做到淡定,甚至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境..
 散乱心念佛可以往生吗?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诸法实相”如何理解?
 在临命终时受到冤亲债主的障碍,无法往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64 观世音持验纪(清,周克复)[栏目:05 感应录]
 极乐世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令己烦恼的对境,如何修持菩提心?[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瑜伽师地论(1卷-5卷)[栏目:弥勒菩萨]
 悼式建法师[栏目:觉世论业]
 181.问曰:何等是佛法印?[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请问如何平衡世间和出世间的事业?[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寿命无常(九)[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玄奘法师传略[栏目:真禅法师]
 近火先焦[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