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5 放什么
 
{返回 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4

放什么

如果欲望本身是一件好事,当然大家都该努力去追求,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留意观察自己内心,迫从于欲望带给我们的无形压力。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我们全身心投入,这种对自我的执著、对法的执著和对外在的执著是最终造成一个人身心垮掉的源头。人拥有最美好的事物当然不是坏事,但看用什么方法去拥有,佛教里讲的“放下”并不是叫你不要去做这件事情,一件事情值得去做,你就应该去努力工作,但是努力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我们一定要懂得。如果是为了个人名利,不是想想就可以达到的,也不是你付出了一切后它自然就会变成你所想要的那样。很多时候,你想让它往东发展,它偏偏往西发展,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先要学会放什么。人到底是为了名利、金钱、财富而活着,还是名利、金钱、权力这些是为了人而存在。这个关系要理顺,要明确,欲望和所有的一切是为了我们生存得更好而存在,我们不是为了它而存在。

既然我们是为了生存得更好而存在,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就要看这件事情是不是带给我们快乐。如果我们拼命地工作就很高兴、很快乐,那是我们的表面现象还是发自内心的快乐,需要判别。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像海上因风而起的浪花一样:海上只要有风,起的浪是很高的;起的浪高不代表海水愿意就这样跳起来,而是因为有风。当风停下来时海是很平静的,越深的海越平静。

我们要明白,自己高兴是真的高兴,还是因为有别人的那些赞美和奉承而感觉很快乐。如果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感觉快乐,这仅仅是一种因虚荣心而起的浪花而已,就不是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有很多人过劳死,以及很多人最后撑不住压力,升官发财后做一些诸如跳楼、吃药等极端举动?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自己的情绪到底是真快乐还是假快乐。

所以,我们需要沉淀下来,每天反省,到底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什么事情需要放下。要学会懂得:自己所追求的各种目标是不是真的就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很多需求都是虚荣心使然。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所做的一切,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并不长久。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把我们那些虚荣的想法放下了,放下以后再去寻找真正的快乐源。


{返回 与心对话·嘎玛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6 挫折是顿悟的加速器
下一篇: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4 放下欲望,解脱自己
 与心对话 第七章 心会生病 1 毒品与毒药
 与心对话 第三章 舍与得 1 美语一句三冬暖
 与心对话 第一章 走在生命河中 4 成功最妙的途径
 与心对话 第三章 舍与得 4 因为舍,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与心对话 第八章 禅定 6 禅定的最佳环境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13 老和尚无法割舍的佛像
 与心对话 第三章 舍与得 3 只去舍,不想得
 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5 放什么
 与心对话 第五章 精进 4 氛围
 与心对话 第七章 心会生病 8 做弯腰的果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事师五十颂[栏目:教言汇集]
 福德日记3月10日─什么是出离心?[栏目:福德日记]
 南传经行法[栏目:法增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从灾难中看见佛法[栏目:海涛法师]
 语言的巨人不如行动的矮子[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如是我闻”解义[栏目:智随法师]
 如意菩提[栏目:林清玄·菩提系列全集]
 意识形态化、草根化和知识化——汉吴佛教文化形成的三种途径[栏目:李尚全教授]
 让二菩提心融入生活[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