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何藏传佛教的修行者,有些是有家室的瑜珈士?
答:在古印度,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珈士传承。在小乘戒律,才有剃度出家的制度,就大乘的角度而言,菩萨戒高于小乘戒律,但是菩萨戒中没有剃度出家的戒律。原因是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关键是内在的实修有无进步,这与外在是否剃度关系不大。所以在古印度和西藏,一个人如果能精进修行,无论是否出家,大家都会敬重。古时候印度八十大成就者,大部分都是瑜珈士,龙树菩萨的师父撒拉哈达大师也是瑜珈士。
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在西藏,修行者在小乘的部分一定要受居士戒,因为这是一个佛教徒最基本的戒律;大乘的部分是受菩萨戒、和密乘戒,受了居士戒以后,要不要剃度出家是个人的选择。所以至今西藏修行者有两种制度,一种是瑜珈士的制度,印度语称为「白衣罗汉」,另外一种是出家众的制度。但是修行者还是以出家众为主,偶而会有瑜珈士的系统存在。
「瑜珈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的灌顶,并持守密乘的戒律。他们虽然也娶妻过在家生活,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修行上,甚至有很多都过着像出家众的生活。但是因为不属于出家众,所以不能参与出家众的活动,例如佛学院只有出家众才能就读,在十五颂戒或结夏安居时,瑜珈士就必须离开出家法师修行的地方,除此之外,其它时候是平等的。
藏人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是「上师」的意思。所以有的喇嘛可以结婚,有的喇嘛不可以结婚;或是这个大修行者有家室,那个大修行者是出家众,这光从外表是无法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