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经品题略解—安乐行品第十四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7

安乐行品第十四

释此为三。一依事释,二附文释,三法门释。各有广略。略明依事释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于宏经口业之行也。略明附文释者,先附上品文,著如来衣,则法身安。入如来室,故解脱心乐。坐如来座,故般若导,行进。又,附此品文,住忍辱地,故身安。而不卒暴,故心乐。观诸法实相,故行进也。略明法门释者,安名不动。乐名无受。行名无行。不动者,六道众生,二乘涅槃所不能动。既不缘二边,(生死、涅槃。)则法身无动摇。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名为常住不动法门。上文云,身体及手足,寂然安不动。其心常澹泊,未曾有散乱。即此义也。无受者,不受凡夫之五受(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乃至圆教中五受生见,亦皆不受。有受则有苦,无受则无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无行者,若有所受,即有所行。无受则无所行。不行凡夫行,不行贤圣行,故言无行。而行中道,是故名行也。

次更广事释,夫安乐者,即大涅槃,从果立名也。行者,即涅槃道,从因得名也。若常见外道行于苦行,则因果俱苦。若断见外道,恣情取乐,则因乐果苦。若析法二乘,无常拙度加功苦至,方入涅槃,则因苦果乐。今是如实巧度,故因果俱乐。大经云,定苦行者,谓诸凡夫。苦乐行者,声闻缘觉。定乐行者,谓诸菩萨。今于菩萨中应更分别,三藏菩萨,有教无人。通教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因果俱偏。别教菩萨,因偏果圆。圆教菩萨,因果俱圆。今以俱乐俱圆之妙果妙因,称为安乐行。

次更广附文释,安乐行是涅槃道。涅槃有三义,谓三德秘藏。行有三义,谓止行,观行,慈悲行。止行者,三业柔和,违从(逆顺二境)俱寂。即是体法身行。上文所谓如来衣也。观行者,一实相慧,无分别光,即是体般若行。上文所谓如来座也。慈悲行者,四宏誓愿,广度一切,即是体解脱行。上文所谓如来室也。总此三行为涅槃道。总于三德,为行之境。境称安乐,道称为行。大论云,菩萨从初发心,常观涅槃行道,因时用此三法,(止行观行慈悲行)导三业为行。三业净故,即是净于六根。六根若净,发相似解而得入真。果时名为佛眼佛耳等。因名止行,果名断德。因名观行,果名智德。因名慈悲行,果名恩德。又:因名三业,果名三密。因时慈悲导三业利他,果时名三轮不思议化。如此观时,无复分别。一切法中,悉有安乐性。一切众生,即大涅槃,不可复灭。行于非道,通达佛道,故名安乐行也。此行与涅槃义合。彼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如来是人,安乐是法。如来是安乐人,安乐是如来法。总而言之,其义不异。

问,此安乐行,有何次第?答,法华圆行,一行无量行。不可思议,何定前后。今一往随文说者,法师品略示宏经,则以益他为本,故先明入室。此品辨恶世宏经,安诸逼恼,故先明著衣。若约行者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乖(违也)寂起相,则应先以般若荡累。是坐如来座。诸法不生而般若生。同体慈悲,愍众故行道,次入如来室。既以慈悲化世,必涉违从,决须安忍。次著如来衣。然说虽次第,行非次第。四安乐行者,一是止观慈悲导身业,二是止观慈悲导口业,三是止观慈悲导意业,四是止观慈悲导誓愿也。此迹门流通第五品。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华经品题略解—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下一篇:法华经品题略解—劝持品第十三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辑要1
 六即颂略解
 心要,境要,法门要。
 病中感言
 青海玉树大地震念佛回向偈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5
 《永嘉大师证道歌》简释3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莫讶一称登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根对六尘的觉受、动作如果清楚,是否表示比较不是被念拉着走?[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佛学的真面目·42:闲话“道交感应”[栏目:妙泽居士]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体会(释亲昌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关于出离心、信心的开示[栏目: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头脑与灵感的区别[栏目:万行法师]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三[栏目:纯祥法师]
 身心灵都要健康[栏目:这样吃最健康]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一十七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悲心5[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以佛法的观点看爱情[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九)[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