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经品题略解—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0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此品引信毁罪福,乃证劝流通。菩萨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是世界悉檀意)身立不轻之行,(为人)口宣不轻之教,(对治)人作不轻之目。(看待)第一义悉檀。不轻之解者,法华论(西竺世亲菩萨著,后魏菩提流支译)云,此菩萨知众生有佛性,不敢轻之。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亘本当(通于迷悟因果)缘了二因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才有。(还约性德以明二因。以对新熏,戒修得故)果性,(菩提)果果性。(涅槃)定当得之。决不虚也。了因至果,转名菩提。缘因至果,转名涅槃。又性德三因,至果之时,了名三种菩提(真性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缘名三种涅槃(性净涅槃、圆净涅槃、方便净涅槃。)是名不轻之解。将解以观人,彼亦如此,是名不轻之境。敬此境故,(故往礼拜)名不轻之行。宣此语故,(汝等皆当作佛)名不轻之教。昔毁者(骂菩萨比丘者)以此目人(呼之为常不轻)今经家以此名品,此因缘释也。

约教者,藏通二教,不诠(解)中道佛性。别入通,通含别,明二种人有佛性,三种人无佛性。(皆是不了义说)别教但知有正因佛性,不说有缘了佛性,况知有果性,果果性耶!今云,汝等皆当作佛,具有五佛性故,即是开显圆教*轮也。故见实三昧经云,佛为父王说,一切皆是佛。王问,一切众生即是佛否?佛答,若如实见众生,于其即是佛。今类推此语,若不如实见佛,于其即非圣。譬如初学射的,(箭靶)多不中,少中。若以地为的,无往不中。若分别贤圣,就会有那个是,那个不是。如实观之,(谓以诸法实相观之)即是佛也。

本迹者,本已成佛,久远久远。中间垂迹。复于威音王世,为常不轻。流通本迹四一,化度众生。四一者,(理一,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文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即理一也。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文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云,诸有所作,常为一事。事即是行。故名行一也。人一,人即所化众生。但为教化菩萨,成就佛道故名人一。教一,教谓圆顿妙教,即一佛乘也。文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故名教一也。)今又垂迹,示成正觉,番番化度无尽,威猛大势之力也。

观心者,苦即正因佛性,惑即了因佛性,业即缘因佛性。了因,即果佛性。缘因,即果果佛性。又三因至果,即转名三菩提三涅槃。故即以性德三因而为果性及果果性。一念具足三因五因,不纵横,不一异。一切众生,无不皆然。常作是解,即是常不轻菩萨也。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华经品题略解—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下一篇:法华经品题略解—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法华经品题略解—药王品下五品经文悬示
 法华经品题略解—法师品第十
 信愿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决生净土。
 《法华经》迹本二门大意略述
 厌离行与欣求行
 《净宗三大师开示录》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识慧集 <十七>阿弥陀佛[栏目:佛识慧集]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七章 生信→发出离心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四讲[栏目:大安法师]
 神僧传卷第一[栏目:神僧传]
 相应12经 取的询问经[栏目:相应部 38.阎浮车相应]
 无论是虚是实,始终不执不取[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华严法界玄镜》初探(弘安)[栏目:华严文集]
 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63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蒙逊害僧佛像流泪[栏目:圣像灵异篇]
 肢体语言[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