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即颂略解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75

六即佛是天台宗的主要理论之一,它阐明了事相修证因果与佛性理体关系。所谓六而常即,即而常六者是也。约修德说,全性起修,阶位分明,所以论六。如水有浅深,高低不同。约性德说,全修即性,其体无二,所以论即。如浅水深水,同一湿性。

何谓六即?即者,不二之意。《辅行》云:“体不二义。”又《妙宗钞》云:“即者,是义。”六即者,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观行即,四、相似即,五、分证即,六、究竟即。

颂,即偈颂。以五字或七字成一句,四句为一颂。六即颂即是以五字一句,四句一颂体裁,阐述了六即佛的义理。

颂文作者简介。普润大师,讳法云,号无机子。南宋长洲人,俗姓戈。九岁出家,从通照学天台,政和七年,住持松江大觉寺,由道行卓著,帝赐号“普润大师”。四众钦其高风,来者云集,路为之塞。绍兴二十八年,端坐面西而化,世寿七十一。

颂文略解。

一、理即佛,颂曰:“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动静理全是”者,吾人日用之间,一动一静,全体即是佛性也。“行藏事尽非”者,行藏,指行为。由于不知万法唯心之理,所作之事,皆不合此理体也。“冥冥随物去”者,冥冥,迷暗不觉貌。物,指六尘境界。佛性理体迷不觉故,随逐六尘境界,故云“冥冥随物去”也。“杳杳不知归”者,谓无有觉照之功,迷不知归也。此位惟论性德,无有修德。即在迷凡夫也。

二、名字即佛,颂曰:“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反恨自蹉跎。”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者,无生即不生,不死即不灭。由于听闻经教,始悟自性天真佛不生不灭,亘古常存之理。“今知当体是”者,方知佛性遍一切处,当体即是,全惑业苦,即秘密藏,惑即般若,业即解脱,苦即法身。如水成波,全波即水也。反恨自蹉跎者,蹉跎,谓虚度光阴,以佛性常存而不知,行人反悔过去行藏,事事尽非,枉自在六道中轮回流转也。此位乃修德之始,浅则圆悟藏性,深则大开圆解。

三、观行即佛,颂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念念照常理”者,不生不灭名常。此谓行人念念观照此不生不灭之法身理体也。“心心息幻尘”者,幻尘,指五住地惑,乃真体上所幻现,故曰幻尘。由于行人念念观照法身理体,五住地惑伏而不起,故云“心心息幻尘”也。“遍观诸法性”者,行人遍观一切诸法,缘起性空,当体即是实相也。“无假亦无真”者,无假即空,无真即有,中道实相,不落二边,故云“无假亦无真”也。此位乃圆教五品外凡位,五品者,一随喜、二读诵、三讲说、四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以此五法,自行化他,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犹未能断,故称圆教外凡位。

四相似即佛,颂曰:“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者,四住,即见思二惑。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行人观照功深,四住先断。人我执虽除,法我执未空,故云“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也。“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者,比喻无明尚在,法执未空。如目睛生翳,空中见花也。此为圆教十信内凡位。由于行人观照功夫进一步得力见思惑断除。但无明未破,依稀见法身理体,未能真切,仅相似而已,故云相似位。

五分证即佛,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

“豁尔心开悟”者,谓行人以中道观智豁破一品无明,初见法身也。“湛然一切通”者,法执始破,六尘境界不能为碍也。“穷源犹未尽”者,谓尚有四十一品无明未破,未能彻法源底也。“尚见月朦胧”者,此举喻,谓如一轮皓月,为云所障,见不真切也。此圆教初住位,以破一品无明故,能分身百界,八相成道,化度有情。以后无明分分破,三德分分证,无明未断尽之前,均属此位所摄。

六究竟即佛,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

“从来真是妄”者,指从理即至相似即五位于历程。真是妄。指心体不变随缘,全真成妄,全三德之真,成三障之妄。如水成冰,故云“从来真是妄”也。“今日妄皆真”者,今日,指今日之究竟位。妄皆真。反妄归真,全三惑之妄,成三德之真,如冰成水,故云“今日妄皆真”也。“但复本时性”者,谓只不过恢复其固有佛性理体而已。“更无一法新”者,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如睡人梦醒,此醒时人,即梦时人,并非换个新人也。此乃四十二品无品全破,三德圆证之圆教究竟佛果位也。

荆溪大师云:“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圆旨,永无诸过。”明白六而常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义。令行人尊重己灵,不致自暴自弃;明白即而常六,阶位分明,令行人离增上慢,不致以凡滥圣。


{返回 张秉全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略释
下一篇:《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净土或问浅说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3
 《唯识三十颂》浅释
 学习《四十八愿》摘记
 青州广福寺宣讲《弥陀经圆中钞》缘起
 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互相发明
 彻悟禅师语录卷下3
 永嘉禅师“一宿觉”辩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在想什么?[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真贼 Real Burgla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雪花在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定慧品第四之二 一行三昧[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禅的讲话 第五章 天国与人世之归一 净秽不二论[栏目:悟光法师]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6)[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相思泪[栏目:佛网文摘]
 什么是真正的皈依,皈依以后应该学习什么。[栏目:格西索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栏目:广超法师]
 做居士做到什么程度,才有资格发心出家,请师父开示。[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