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放下嫉妒心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8
下篇生命的厚度
 
辑一心灵的深度
 
人心本是纯真,只是一层层的习气、尘垢覆蔽,欲探索心灵的深处,则需拨开层层云雾,方能见到朗朗晴空。
 
放下嫉妒心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与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无论修行、处世,我们都要练就宽阔的心胸,将别人的成就,视如自己的荣耀,更进一步要先成就别人,再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的阔达。
 
  然而凡夫总是嫉贤妒能,心量狭隘,不容易坦然接纳比自己优秀、成功的人。
 
  佛陀在世时,有位卢志长者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可惜接触到非正信的宗教却不自知,经常资助外道团体四处宣传偏颇的教义,以致居民们都归向错误的信仰。
 
  佛陀获悉,认为像卢志长者这么好的人,还有全城善良的百姓都信仰偏差,着实可悯,就想要度化他们,于是带领弟子启程前往。
 
  听闻佛陀这位大智慧者即将到来,外道者都非常紧张,深怕居民受到感化就离开外道,尤其卢志长者倘若因而改变信仰,他们就会丧失原有的资助与拥护。
 
  于是外道者就对卢志长者说:“僧团都是抛弃父母、妻子、家庭,不吉祥的人,如果让他们来到城中,将会五榖不登、气候不顺,对人民损失极大,必须想办法阻止他们到来。”
 
  卢志长者及全城百姓误信谗言,心生惶恐,就听从外道者的计谋,伐尽市郊的树林、弄污清水,让僧团无处可住,他们自然就会离去。
 
  佛陀带着僧团,一路走来不断地听闻消息,佛陀更心疼凡夫的无知,然而这些阻挠并未妨碍僧团的行程。僧团到了城外,佛陀眼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非常慨叹,更不忍离去,他们还是住下来。
 
  不可思议的是,没多久下了一场大雨,被砍成半截的树开始发新芽,慢慢地茂盛起来;水源头的污物被雨水冲走,水变得清澈无比;地上也开了许多花草,市郊一片生气蓬勃,尤其是结穗的稻、麦都饱满下垂,看来将会大丰收。
 
  这幅景象和外道修行者的描述迥然不同,令卢志长者与百姓心生好奇,纷纷前去树林探视佛陀与僧团。佛陀神情庄严地安坐树下,看到长者和百姓来到,便面露微笑,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
 
  大家看到佛陀,都不禁心生虔敬,五体投地礼拜,佛陀就为他们讲述信仰必须有正知、正见。这番说法令卢志长者听得心开意解,百姓也都很欢喜,从而皈依佛陀。
 
  这则故事就在说明一般人往往都是心理作祟;魔,不在心外,多数是自己的心魔。凡夫心不离嫉贤妒能,着重自己的利益,怕别人比我们优秀,怕别人比我们更受尊重,自己就无法得到利益。
 
  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怀,就是要让人人得欢喜与自在,能打开心门、敬老尊贤,放下嫉妒心,世间就会充满祥和。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人群中修行
下一篇:最幸福的人
 人世无常
 时间的价值
 让大地自由呼吸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
 贪婪与懈怠
 人无求、心自在
 自助人助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
 珍惜清平的日子
 “求不得”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十五讲[栏目: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栏目:太虚法师]
 死亡无惧(泰·锡度仁波切)[栏目:参考]
 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栏目:道坚法师]
 第八章 如意自在 第三节 事事无碍与性具善恶(1)[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同校友谈佛法[栏目:明海法师]
 无门直指 第七十一节 应否道破[栏目:程叔彪居士]
 相应146经 业灭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五二卷[栏目:净界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空行甘露教授[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