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不争自圆满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4
心不争自圆满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将自己的心照顾得好,再去照顾别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圆满的道路。
 
  修行学佛前应先学做人,能将自己的心照顾得好,再去照顾别人的心,如此自利利他,自然就能走上圆满的道路。
 
  我常说:“用同理心,将心比心”,但这分同理心,已经渐成专有名词,而没有人真正去实践。
 
  所谓“将心比心”是他人在起烦恼时,我们能否反省为何会起烦恼?就是因为内心的一股气不顺畅。这股气就像大自然的乱流,或者是高低气压的不平衡,很容易变成台风酿灾。大乾坤有时四大不调,心的乾坤也会有四大不调,往往就是一念贪瞋痴,引来无数心灵灾难。
 
  总而言之,修行不只是信仰正信,还要学习佛陀开阔的胸襟及远见,否则,人生你争我夺,无论怎么争,都很苦。
 
  《阿含经》中有则经文:有位顶生王很有福,妻妾、子孙,贤臣、明士无一欠缺,更遑论财富宝物之丰,要什么有什么,然而人的欲念真是无底洞,即使如顶生王那么富有的人,还是觉得不够;他希望能到处走走,将天下都整治成他的国土。不久,果真如他所愿,走遍四大洲,统治了天下。
 
  过一段时间,他又觉得不满足,心想人间都走遍了,也拥有一切,接下来应该要到天上去。后来他也如愿到了天界,天帝恭敬地迎接他,还把天帝的位子让一半给他,二人平起平坐。当时他想:我只是来借坐而已,有朝一日我也要拥有这个大位。
 
  回归人间后,心里不断地想着天帝的大位,直到老了、病了。在病危时,他的大臣就问他:“国王,您到了生命的关键,假设有人来问,您对此生有何心得,我们该怎么回答?”
 
  顶生王就说:“你可以告诉大家,我拥有一切,却时时不满足,心中总是苦,苦到临死,才知道人生就只是这样而已。”说完叹了一口大气。
 
  我常说劝募,重要的是募心而不是募款。对于捐款的善心人士,我都是衷心感恩、祝福他;但是,我对七、八十岁的老居士,或是带病投入善行的人,我都会拥抱着他或拍拍他的肩膀说:“真是功德无量,你好有智慧。”这正是人生的真价值。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看看一些真正投入的慈济委员走到生命的终点,轻安地向大家说声:“再见!”有的甚至幽默地对我说:“师父,您很忙,我替您多睡一下。”多洒脱!
 
  我相信那种解脱的修行,真正是付出到最后一秒锺。所以我说“做就对了!”要记住,心要时时调好,所谓“师父引入门,修行在弟子”,人生苦短,能力有限,大家要把握当下、恒持剎那。

{返回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用心过日子
下一篇: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发挥人生使用权
 心不争自圆满
 是非止于智者
 放下嫉妒心
 关闭贪欲之门
 知识观
 妥善运用“现在”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自制爱人
 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前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什么方法能证实轮回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尘埃落定 人天相应[栏目:传喜法师]
 喇嘛仁波切对法王如意宝的信心[栏目:阿松·桑昂丹增的故事]
 拉达克的小孩[栏目:点亮心灯的善缘]
 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死光明——说“临终中有”之二[栏目:谈锡永居士]
 因果的真相 第十一章(四)觉得自己在失去?那其实是内心的自我在作祟[栏目:因果的真相]
 价值[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拿掉「钱牢笼」[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四章 如何开启求生净土 绝对如愿的大门 无妄之二[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