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叫慈悲
 
{返回 圣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2

什么叫慈悲

     一般人都知道,孔孟谈「仁义」,耶稣讲「博爱」,佛教行「慈悲」,其意义是:宽惠正直,爱人无私为仁义;神爱世人为博爱;如果说,慈爱与同情,加之以怜悯,为慈悲的话,尚不能完全表达慈悲的真义,在此应当有进一步求得了解的必要。

     依佛经的记载,慈悲二字的定义是:「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如对人来说,拔人之苦,与人以乐,此乃对人之慈悲。按「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无量心」,而慈与悲,乃四无量心之二无量心也。然而佛教行慈悲,不仅限于人类,凡对一切众生,皆应行慈悲,这叫「大慈大悲」,智度论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所谓一切众生者,乃包含「三界」之内,水陆空行,胎卵湿化,「四生」「九有」,无量无边,广说难尽。

     如果我们以一种慈悲心,视天、人、鬼、畜及地狱,十方「六道」众生,如自己父母、兄弟、姊妹、子侄等亲人眷属,缘之而常想给与快乐,解除苦恼之心,此为「众生缘慈悲心」。以上多是凡夫或学佛未断烦恼的人而起的慈悲心;修学佛法的行人,既已断烦恼,入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圣位,了达一切法空,已破吾我之相,灭一异之相,所谓灭一异者,乃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之圣者,怜愍六道众生因不知万法皆空,执着不舍轮回之苦,而一心欲拔此诸众生之苦,使之得乐,随其意而拔苦与乐,这叫「法缘慈悲心」。若已达佛地,诸佛之心,是不住于有为无为性之中,不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中,知一切缘法皆不实,所见众生,无非颠倒虚妄,故心无所缘,但佛以众生不知诸法实相,而轮回六道,心着诸法,取舍分别;故佛心已无众生缘,而使一切众生自然获得拔苦得乐的利益,这叫「无缘慈悲心」。总而言之,凡学佛的人,对一切众生,不论有缘无缘,不起分别执着妄想希求之心,视彼之身,等同自己之身,常思拔苦与乐,常行拔苦与乐之行,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心。

     在这法界之内,凡众生皆苦恼,唯有佛教的大慈大悲方能救济,使众生离苦得乐,故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悲心是,以无缘大慈,摄诸众生。」故十方三世诸佛世尊,以大悲为根本,若无大悲者,是则不名为佛;菩萨与声闻缘觉之慈悲,亦自佛心而出,故佛之慈悲,真是伟大已极。慈悲之心,虽通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然就行慈悲之道,以观世音菩萨的行愿,尤为特出,故公认大悲观世音可为慈悲法门之代表,故有观音即慈悲的说法,真实不虚,请观音经上说:「一切兴世安乐众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华叶形舌,赞叹大悲者,调御师子法。」这位大悲者,当然是指大慈大悲,普门示现,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观世音菩萨了。


{返回 圣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什么叫无明
下一篇:佛教与拜拜
 七法生天
 不从魔说
 人贵在知过能改
 中阴身
 持五戒之益
 人乘比丘
 九有即九居
 世间应当破除迷信
 三十七道品
 一念菩萨心德行已增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五难:生值佛世[栏目:证严法师]
 往生,要靠坚定信念遣除内心的障碍[栏目:达真堪布]
 佛源禅师禅七开示 三七第六日[栏目:佛源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D 四、郁伽支罗经[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