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知母、知恩和报恩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5

什么是知母、知恩和报恩

    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母、知恩、报恩。
   
    第一、知母:无始劫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也都做过我们的敌人;众生无数次地利益过我们,对我们有恩;也无数次地伤害过我们,跟我们有仇。但是我们不能计较他们对我们的伤害,要忆念他们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恩德。因为我们要解脱、要成佛,若是继续沉浸在他们对我们的伤害中,就无法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只会感受痛苦。
   
    痛苦与快乐是怎么来的?去执着众生对我们不好的地方,然后生起嗔恨心,
    不择手段地想报复他们,这种不清净的心念不仅在当下使我们感受痛苦,还会导致我们继续造恶业,将来仍要感受恶果。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这种记恨、报复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非常下劣的,只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切的烦恼和痛苦,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去掉这些想法,不能从众生曾经伤害过我们的角度去考虑。如果去忆念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利益与恩德,我们的内心当下是快乐的、清净的,并且进一步地想报答他们,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暂时与究竟的快乐。
   
    仇恨都是痛苦的因,感恩都是快乐的因。如果我们想获得快乐,不愿意感受痛苦,就要忘记怨仇,时刻忆念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和恩德,甚至想着要去报答恩德。
   
    第二、知恩:首先思维现世的母亲对我们的恩德。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从出生时起,母亲慈爱地哺育我们成长,教会我们一切,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母亲特别喜欢、疼爱我们,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全部是母亲给予的。从佛法的角度来讲,这个暇满的人身,现在这样一个学佛修行的机缘与条件,也是母亲给予的。无论是从世间的角度,还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母亲对我们都是恩重如山,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仔细思维以后,我们一定会从内心里对母亲生起知恩、报恩之心。
   
    然后再将范围扩大,思维身边的众生以及所有的众生都在六道轮回中不止一次地做过我的母亲。究竟做过多少次呢?佛在经中讲:“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是说将整个大地的土都抟成枣核大小的丸子,堆在一处,用它们来计量任何一个众生做我们母亲的次数,做一次放一个丸子,做第二次再放一个丸子……直到所有的丸子都放完了,该众生做我们母亲的次数还没有结束。通过这个比喻我们知道了,每一个众生做我们母亲的次数都是无以计数的。这是知母;众生做我们母亲的时候也和现在的母亲一样,慈爱我们,赋予我们一切,对我们也是恩重如山,这是知恩。
   
    第三、报恩:我们真的知母、知恩了,就想报恩了。报恩就是要报答她们的恩情。通过对现世的母亲生起知恩和强烈的报恩心,再进一步扩大范围,对一切众生也生起同样强烈的感恩和报恩之心。这个时候心里就会想:母亲想要什么呢?她们都非常想获得安乐,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她们都想得到快乐、幸福,却始终没有得到;她们不愿意感受痛苦,却至始至终没有离开过痛苦。母亲多可怜啊!这样你的悲悯心就生起来了,就会去找原因。
   
    她们为什么这样?因为她们是愚痴的、颠倒的,所做和所求是背道而驰的。她们求的是快乐,但是所做的一切却不是快乐的因;她们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所做的一切却是痛苦的因。她们不知道善恶的标准,也没做到断恶行善;她们不明白因果,也没有做到取舍因果。“她们想得到快乐,我要给予她们快乐,要让她们修持快乐的因;她们不愿意感受痛苦,我就要拔除她们的痛苦,要让她们断除痛苦的因。”
   
    想拔除他们的痛苦,这是悲无量心;想给予他们安乐,这是慈无量心。为什么说是无量心呢?因为对境是所有的父母众生。众生是无量的,所发的心也是无量的,获得的功德也是无量的,所以叫无量心。有量、有界限的慈心悲心是升天的因,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成佛的因。只有无量才能成为成佛的因、菩提果的因。


{返回 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上师瑜伽
下一篇:深信因果才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
 善者戒行
 观音法会开示六
 观想的要领
 2011观音法会开示(七)百业经公案选讲•以血肉施八万蚂蚁..
 追逐不到的东西
 缘起法中不动摇
 借助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
 发心发愿是开启所有窍诀宝藏的钥匙
 2008加行开示 修行基础成佛要门
 金刚萨垛修法仪轨之会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经析疑(弘一大师)[栏目:药师佛·文集]
 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四篇 一念三千[栏目: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五百罗汉 028、庄严无忧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对玄奘热的几点思考(刘培育)[栏目:玄奘研究]
 功德源自内在境界[栏目:传喜法师]
 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栏目:大寂尼师]
 无量寿经 第十九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杂宝藏经白话 子为其父所逼出家生天缘第九十[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现观庄严论释[栏目:五部大论专集·现证庄严论·参考]
 往生的重要性、《极乐捷径》修法传承(网络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