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5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

太虚

  民国二十年初见熊十力君新唯识论,曾作略评载海潮音月刊,后又编入商务版法相唯识学。谓大乘佛学分唯识、性空、真心三宗。中国之禅、贤、台属真心宗,熊论近之,于佛学系统应名真心论,不应题唯识论。至其杂糅易、老、陆、王暨印度数论、欧西天演论等思想,在说明世间因缘生法未逮唯识,而发挥体用亦不如华严十玄,故其妄破唯识论处,百无一当,都略加评及,欲研究者寻之,兹不重出。

  顷见语体文本,上中两卷虽大概仍旧,词益枝蔓,其足以眩惑初学弥甚。吾前纵许其接近禅宗,今有不能不再为拣辨之处,乃录民国十二年发表海潮音“曹溪禅之新节”一段,以为论据:

  禅宗悟本体禅、主人翁禅,所悟虽亦离言法界,在异生位仍即“阿赖耶异熟识”,前六刹那不生,末那“我爱执藏”暂现,此若执实,虽悟唯心,不悟无性、或入外道。了幻无性,取无性空,不透末后,或归二乘。进悟“无性心源含融万法”,乃大彻了。解深密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易经说为寂然不动,中庸说为天命之性,未发之中,可知不当──,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执为我即执为性,我义即性义,未悟无性故入外道──。然在凡位欲求顿悟,除悟此亦别无真体。故大佛顶云恐迷真非真,欲求别真,终亦无真可得。按宗下三关之义,大佛顶经有其分齐:“不历僧祇获法身”者,破初关也;“涅槃尚在遥远,非汝历劫辛勤不能证得”,示有重关之须破也;终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则彻末后关也。然破初关时与破末关时似而不同者,一为未脱世间生死,一为不住出世涅槃而已。’

  大易之明世间法──因缘和合生灭相续法,原颇恰当,且终于未济,示非究竟。则应不遮出世,但于出世法未论及,故亦无超世出世之佛果法界事。熊论不确知此为世间流转事,生死惑报说为或然,因之亦诽出世解脱为印度风尚,遽以上比佛果法界之事事无碍。以言哲学──即各派见趣,虽不妨自成一派,如依佛法立场评之,则不得不说是“顺世外道”。佛经上古传之顺世外道、是四大极微论之唯物的顺世外道;而熊论则宗在反究心体,故为唯心的顺世外道也。此犹就其实曾反究内证于心者言耳;若其所谓内证心境,仅为读书推理设想构思之共相,则更不足道也!

  或指其于性空宗,不知“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已三谛圆融,通摄法华、华严义;说涅槃如幻,亦但破执,或如幻即非空不空中道义;致妄说空宗得体遗用,全无是处,亦可补充吾昔评之未及。要之、大乘三宗,虽据点不同,各成殊胜方便,而互遍互容,实皆无欠无余。熊论对唯识与性空两宗,妄肆诽拨,适见其于两宗均未圆彻耳。(见海刊二十七卷三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书复仇以上之后
下一篇:阅陈撄宁孙女丹经注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
 重纂保国寺志序
 欢迎缅甸记者团
 佛心会宣言书
 佛七开示录
 答杨荦哉问(二次十则)
 宣布退出中国佛教会通告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
 关于弥勒道场之谈话
 答石扶持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81 檀腻羁的故事[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入行论讲记》第十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八十三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指导学生树立勿轻诺的态度[栏目:蔡礼旭老师]
 怎样做命才好[栏目:仁焕法师]
 试论《坛经》的伟大优点与学习(唐仲容)[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生一个有用的人才[栏目:仁焕法师]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8[栏目:果平法师]
 二十一度母赞 第六课[栏目:二十一度母赞讲记·索达吉堪布]
 The Craft of the Heart - The Three Skills[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十一、迦叶之妻[栏目:圣人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