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访太虚大师记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0

访太虚大师记

  太虚大师为我国佛教界的巨星,他在佛学上深邃的造诣,早已驰名于世界。数年前,大师游欧,欧洲各国的哲学家,都欣仰他对佛学上的卓识,尤其是比国大学的齐尔教授,对大师的自由史观与其自由哲学有互相的发明,甚为崇敬。日昨李协和先生宴大师于黔明古寺,被邀作陪,得识于寺寝。寒喧之余,略谈到一些哲学问题。因询立在佛学的观点,对总理的唯生哲学有何意见,彼此亦略谈及。惟来宾太多,未暇长谈,兹将谈话录后:

  问:世界哲学系统,虽然非常复杂,欧洲、中国、印度为世界思想的三大巨流,三巨流的本质虽异,但未尝没有相通之点;唯生哲学和佛学,究竟有无相通之处?师:唯生哲学固与现代科学的结论相契合,实则仍不失为中国的固有思想。佛学来自印度,但到中国后已与中国的文化融合,故中国佛学视为中国文化之一亦无不可。唯生哲学与中国佛学既为中国文化,当然有其相通之点,如中国的华严宗、神宗各宗派,颇与唯生佛学相近。

  问:佛经常常用“众生”的名词,所谓“众生”是否指宇宙间的一切存在,和总理所说的“生是宇宙的中心”那个生字,是否相同?

  师:佛经上所说的生字,有广义狭义之别。众生、是狭义之称谓,大半指动物及人类而言,有时也指有机物体的生物;广义方面的生,是因缘所生的生,这生字便包括无机物在内。大约众生一辞,较广于总理的“民生”;因缘生的生,或许是总理作宇宙中心的生。但佛学上的生,是无我相的,不执著的,一切众生都是由因缘而成,具有空性,他们只是一种综合的关系。

  问:近数年来,唯物辩证法的思潮,流行于青年思想界,唯物辩证法在佛学上也有相当之处否?

  师:唯物辩证法近于佛学的小乘。小乘的观点,也认宇宙是流动变迁的,就是所谓无常。因万物既是因缘,当然是色是空,旋生旋灭,宇宙之所以生灭,由于矛盾与斗争,但这不过佛学的小乘。

  问:宇宙的动观,当然不是唯辩物证法所创始、所独有的,中西的圣贤先哲都是这样的来看宇宙,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赫那克理他斯的“一足不能两次涉同一之水”。问题是宇宙的无常之中是否也还有常在;唯生哲学的基点,是动静的统一,动变之中是否也还有不动不变与动变同时存在?

  师:当然,宇宙无常而有常。唯物辩证法的动观,刚才说过他只是小乘。佛学尚有大乘,大乘就是主张无常即常。因为众生世界既是因缘,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草、一木、一桌、一椅,只有在一切万物中才有其存在,一刹那也只存在于无始之中。所以这个常和柏拉图的理想不同。在大乘中,有自性的常和连续的常:自性就其自身空性说,连续就其造化发展说。无论自性和连续,并非毫无秩序,这就是大乘的“常”。

  问:西洋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本体,和大乘的无常即常的常有何区别?“常”是否即是本体,“无常”是否即是现象?

  师:大乘的常,不是形而上学的本体,因本体与现象是产生的关系,现象为本体所产生的。无常却是由常产生,常就是在无常中,不是无常之外尚另有一常。唯生哲学若果主张动即是静,那么、即与大乘的无常即常有相似处。

  问:无常生于矛盾和斗争,假如这是宇宙的大法,不是太残酷了吗?

  师:小乘或唯物辩证法,只看到无常,只看到矛盾斗争;但大乘既以为无常即常,这其中原有一个理性的发展,矛盾斗争便会转变为有理性的互助合作。故佛学的本质是大乘,唯生哲学以互助作中心,最与大乘默契。

  问:唯生哲学是入世的,他的昌明,对于中国的文化有裨益否?

  师:唯生哲学是入世的,其实佛学又何尝不是入世的!有许多人以为佛学是出世的,是消极的,这是世俗的误解,这误解等于把革命误解为只有破坏一样。这都是只看见一面,革命的破坏是为了建设。其实小乘的无常外,尚有大乘的无常即常,我们不可只领会其一截。唯生哲学将来建立起来,不但对于中国文化有裨益,即对于世界的文化亦未尝没有贡献!

  以上谈话,虽极简略,但颇重要。惟访大师者多,在酬酢之际,我们谈话时断时续。记录如有错误,俟将来再访大师时再更正可也。(张铁君记)(见海刊二十卷七八期合刊)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向重庆记者谈话
下一篇:佛教国家同情中国抗战
 佛法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
 答李子宽问
 在锡兰科仑坡麻里卡坎达最高巴利文学院致词
 答熊道琨张世俊问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答张世俊问(五则)
 论教育
 恸福善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培养恭敬心[栏目:禅林衲子心]
 拜祖先、扫墓要念什么咒?[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学习《坛经》的点滴体会[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