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学的真面目·本书的缘起
 
{返回 妙泽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306

本书的缘起

(前言) 

在这里,我要先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本人法名妙泽,公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长在贵州。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于1999年开始修学佛学,现为自由职业者。

或是某种层面上的因果使然,我不仅自小到大吃的苦头不少,且受人贬损、误解、责难,以及赞扬和夸饰的时候都非常之多,基于这些诸多的原由,我向来就对什么生命及存在的意义、宇宙、及大自然等存在,各种宗教义理及气功现象等,有着较为强烈的终极关注和追究。但令人遗憾的是,30岁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找到过令我满意的答案。我素来喜爱文学和哲学,大学四年虽然学生物学,却有“才子”之称,不仅有文章在国内发表和获奖,还时常在一定的小圈子里颇占人缘。客观地讲,相对一些普通的同龄人,在人文与宗教方面不仅我的阅读量较大,且思考方面的功夫也下得不少,可由于我天性好逸恶劳,且不喜体能劳动,骨子里总有着些虚骄和不踏实的习气,因而世俗中各方面一直都无所建树。如此种种,本人自然一直就这么平平淡淡、按部就班,且又有些自以为是地、昏昏噩噩在这世上空过了近30载。

30岁那年冬季,出于一个偶然,我翻阅了一个朋友的一本藏传佛教的书。当时,我花了一个通宵一气读完后,真可谓是喜极而泣,因为,它不仅狠狠地破灭了一直以来我对自我的那些错误的“执著”,同时还让我知道了世界与生命竟然本来就具备着这么美妙的属性和机制!我就象一个一直在暗夜中独行的人,一刹那见到了一盏温馨、亲切的明灯那样,觉得生命的一切可能性与自由度都向我迎面走来了,一切都有了可靠的依止……当夜,对于佛学(与世俗宗教无关),我就决定自此做一个如法的实践者。

    从那个夜晚过后,我开始大量阅读佛书及相关经典,并开始做功课。其间不仅走过许多弯路,吃过不少苦头,经受过一些违缘逆境的折磨,同时也有着许多身心方面的改变、改观,且还有不少“神奇”之事态发生……当然,直到今天为止,我的修学、修证都尚还浅薄和粗糙。但无论怎样,我绝不会着意来宣传某些实践过程中的“神奇”(尽管它们中有一些事相经得起相关佛典的验证),我自是明白,无论是智慧,还是生命之潜能,这一切是人本来就具有的东西,我们只能是一步步地“还原”它们,绝不能停滞和执著于任何中间过场或“境界”。本文中我之所以对“神奇”偶有提及,绝不会是为了谈玄说妙,仅是为了以事显理,我希望有缘的人们能由此对佛学生出正确的信心、信解……

    作为一名佛学身体力行的进行者、实践者,予佛学如此的种种受益、受用,我实在已是一言难尽,故而非常想与天下人分享这些“好处”……同时更想让更多的人都来了解一下佛学……怀着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人应有的良知及济世情怀,我于2001年夏天发心开始编此小册子,迄今为止已易稿五次,其间受到了许多善知识们的指正、开导和鼓励,由是更想早日与天下人共享佛学这份奇特却又真实不虚的宝贵资粮了。

    妙泽此举,一来报佛恩,二来报众生恩。谨此学习与实证的体会,我愿与天下所有的有缘人共勉和交流。若有谬误和漏洞,还请大家见谅和不吝指教。佛学的义理和实证经验,浩瀚无穷,妙不可言,绝不是妙泽之浅陋的所能详尽的。此小册子之所以命名为“佛学”,则暗含有“学术、学问”的意味,如此,肯定就有主观和个人的“烙印”,也就是说,至多旨在传达一种我个人在“学习、思维和实证”上的可能性。予佛学本身之义理而言,妙泽此举,只是一个蹩脚的编辑者,一个不见得合格的传声筒或载体。因此,敬请各位读者注意,本小册子既不可能代替佛学本身,肯定也不可能属于是在讲经说法,它仅是一种基础性的、介绍性的、较为肤浅的普通读物,有心修学之人请务必注意这一点。

    最后,我还要说明的是,本小册子在编撰上查阅、借鉴和转摘了一些相关资料,以及一些大善知识们的开示,特此深表感激。其二,我总以为佛学是我们共同的资源,加之懒惰和恐记忆有误,恕妙泽就不一一注明它们的出处了。


妙泽居士


{返回 妙泽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学的真面目·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佛学的真面目·21:谁才算是佛门弟子?
 佛学的真面目·28:虚怀若谷方是真修行
 佛学的真面目·49:魔障即菩提
 佛学的真面目·27:如何才有正确的佛学知见?
 佛学的真面目·3:佛学不是宗教
 佛学的真面目·37:如何做功课?
 佛学的真面目·31:谁该是“外道”?
 佛学的真面目·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
 佛学的真面目·14:修行与入世
 佛学的真面目·16:关于“末法时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重要的历史经验:强化寺院和僧团教育(孙昌武)[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慈悲与布施——佛教慈善理念探索(学愚)[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36.黄檗希运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寂静处是可以创造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为什么衰老、疾病、死亡会给人带来痛苦?[栏目:济群法师·微教言]
 论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栏目:太虚法师]
 法空恩师讲《广论》92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栏目:大安法师]
 活的制度才有生命力[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心史》序[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