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佛教会议的前瞻及回顾
佛教自释迦牟尼创教以来,即是国际性的宗教,二千数百年来,尤其在亚洲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无不是以佛教文化为骨干而彼此沟通的,如中印、中日、中韩的文化关系。虽说东北亚是以大乘佛教为主,而东南亚则以小乘佛教为主,但总归是佛教的全体,故所谓亚洲的国际文化,除却了佛教,便显得支离而脆弱了。
然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影响,很多人便错以为只有西方文化才是高级文化,其实科技文明未必就是高级文化。虽说东方是需要科技文明来加速物质建设,可是西方却更需要东方文化,尤其需要佛教文化来提升他们的境界。
以此,为了让世人能更普遍地得到佛法的利益,应加强佛教的国际活动。在中国首倡国际运动之端的为太虚大师。太虚大师在民国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即于江西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出席者有日本、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等代表。以后更以此会为基础,发展成「东亚佛教大会」,再成为「世界佛教友谊会」。太虚大师亦曾亲自组团访问缅甸、印度、星马及欧美各国。在六十年前,太虚大师即以远大的眼光而首倡佛教的国际活动,而时至今日,当然更有需要!
近年来,国人一再出席参加的佛教国际会议者,大致分两类:一者以教会行政人员联谊性质为主的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僧伽会、世界华僧大会;二者以佛学学术研讨性质为主的会议,如在日本的印度学佛教学会、西藏学会,会址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国际佛学研究会。尤其近二年来,国内更先后召开了几次国际佛教会议,此皆一再说明国人在佛教国际化运动中所作的努力和成果。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国国际佛教人才太少,尤其是语言能力不足,故能出席参加会议的人已不多,而能出席国际会议,用国际语文上台发言的机会则更少,通过翻译发言者,既不能畅所欲言,也会失去先机,此不仅出席国外召开的会议如此,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佛学会议中亦复如此。
在此次日本所召开的第三十一次亚洲及北非人文科学会议,包含了六大国际学会。由于是在日本召开,出席会议及主持会场的人员之中,日本尽出其菁英,动员了全部人文科学范围内的专家学者近千人,声势浩大,如此的胸襟气魄,实值得我国佛教界的借镜和学习。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五日《人生》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