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犹未点地
雪峰义存一日上堂说法:「要知此事,犹如古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玄沙师备诘问:「万一明镜破了怎么办?」雪峰答:「胡汉俱隐。」玄沙说:「老和尚脚跟犹未点地。」
这是为了彻底破除执着。凡是执有执空都是错,或有或无都是错,或现胡人或现汉人也都错,凡有两端相对的都是错。禅悟者的心境,不仅是平等统一的,更是超越于一或异、有或无之外的绝对自在。
禅者所见的统一,是内外统一、前后统一、彼此统一,没有异端,不落极端。现象上虽有善恶正邪之别,存心上一律都以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律都以无私的慈悲对待。这就是《六祖坛经》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也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一切的两端,相即相通,又不互相混淆,这是佛法的基本认识。一般人则善恶分明者嫉恶如仇,巨细靡遗者斤斤计较,是非清楚者愤世嫉俗。这种态度对一般人而言,虽然是正常的反应,但也由于把是非善恶人我恩仇的界限,划分得太清楚,遂形成两个极端,既使他人颇不舒坦,自己的一生,也都被困在烦恼之中。所以佛法要我们汇同来看,从有差别而体会无差别;在认识上,当然应该要有差别,就自我设定的立场上,必须有包容异己,同情异端的平等心和统一心。
所谓超越,是超越于有无、黑白、善恶等差别心之外,也要超越于平等的统一心之外,才是禅法的实证者及开悟者。超越并不等于否定,而是承认其存在,但不在乎它的存在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以自己所设的立场来衡量一切事物的对错好坏。换句话说,差别现象是存在的,那是大家的立场,却不会考虑个人的立场。这样一定能够愉快地处理问题,而又不致于把自己卷入问题的漩涡。
雪峰告诉大众,若要知道离烦恼、得智慧、明心见性的事,就如一面古老的铜镜架在镜枱上,胡人经过时,镜中有现有隐的,是胡人的影子;汉人经过时,镜中有现有隐的,是汉人的影子。玄沙师备在一旁听了,抛出一个疑问:「如果镜子打破了,怎么办?」其实《六祖坛经》已经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六祖早已为大家打破了那面镜子,玄沙便捡个现成的话题问雪峰。雪峰上堂,本来是说法给一般人听的,是比喻悟后智慧的功能,只有纯客观的反映,没有成见的自我中心,所以他这么说并没有错,但在玄沙觉得此语尚有语病,可能会被误认悟后的人,真有一座明镜,反而成了心障,硬是要把这面假设的镜子打破。雪峰对玄沙的问题顺口答道:「镜子破了,胡人汉人也都不见了。」这也没有错,智慧隐没时,反映的功能也就产生不出了。不过镜子打破之后,镜里的胡人汉人虽然没有了,但镜外的胡人汉人还在哩!怎么办?所以玄沙为听法的大众点出了更高深更超越的意境:「以老和尚这么说,表示你的脚跟尚没有着地」,意思是说,若就这几句话的程度判断,你的功夫尚不够踏实,你的意境尚不够透彻。什么有啊!没有啊!都是执着。超越有无,才是彻头彻尾把时空问题解决了。
这种禅门师徒对话的方式,称为「超佛越祖」,并不表示弟子的悟境高于师父,只是借着师徒的对话,破除大众对于权威、偶像及特定言论观念的崇拜执着,使得禅修者摆脱一切的依靠凭借,当下就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尚未开悟,只是当时他所表达的不是最高的层次,而由玄沙师备把它点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