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脚跟犹未点地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11
脚跟犹未点地
  
  雪峰义存一日上堂说法:「要知此事,犹如古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玄沙师备诘问:「万一明镜破了怎么办?」雪峰答:「胡汉俱隐。」玄沙说:「老和尚脚跟犹未点地。」
  
  这是为了彻底破除执着。凡是执有执空都是错,或有或无都是错,或现胡人或现汉人也都错,凡有两端相对的都是错。禅悟者的心境,不仅是平等统一的,更是超越于一或异、有或无之外的绝对自在。
  
  禅者所见的统一,是内外统一、前后统一、彼此统一,没有异端,不落极端。现象上虽有善恶正邪之别,存心上一律都以无我的智慧处理,一律都以无私的慈悲对待。这就是《六祖坛经》所谓的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也像《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道理。一切的两端,相即相通,又不互相混淆,这是佛法的基本认识。一般人则善恶分明者嫉恶如仇,巨细靡遗者斤斤计较,是非清楚者愤世嫉俗。这种态度对一般人而言,虽然是正常的反应,但也由于把是非善恶人我恩仇的界限,划分得太清楚,遂形成两个极端,既使他人颇不舒坦,自己的一生,也都被困在烦恼之中。所以佛法要我们汇同来看,从有差别而体会无差别;在认识上,当然应该要有差别,就自我设定的立场上,必须有包容异己,同情异端的平等心和统一心。
  
  所谓超越,是超越于有无、黑白、善恶等差别心之外,也要超越于平等的统一心之外,才是禅法的实证者及开悟者。超越并不等于否定,而是承认其存在,但不在乎它的存在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以自己所设的立场来衡量一切事物的对错好坏。换句话说,差别现象是存在的,那是大家的立场,却不会考虑个人的立场。这样一定能够愉快地处理问题,而又不致于把自己卷入问题的漩涡。
  
  雪峰告诉大众,若要知道离烦恼、得智慧、明心见性的事,就如一面古老的铜镜架在镜枱上,胡人经过时,镜中有现有隐的,是胡人的影子;汉人经过时,镜中有现有隐的,是汉人的影子。玄沙师备在一旁听了,抛出一个疑问:「如果镜子打破了,怎么办?」其实《六祖坛经》已经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六祖早已为大家打破了那面镜子,玄沙便捡个现成的话题问雪峰。雪峰上堂,本来是说法给一般人听的,是比喻悟后智慧的功能,只有纯客观的反映,没有成见的自我中心,所以他这么说并没有错,但在玄沙觉得此语尚有语病,可能会被误认悟后的人,真有一座明镜,反而成了心障,硬是要把这面假设的镜子打破。雪峰对玄沙的问题顺口答道:「镜子破了,胡人汉人也都不见了。」这也没有错,智慧隐没时,反映的功能也就产生不出了。不过镜子打破之后,镜里的胡人汉人虽然没有了,但镜外的胡人汉人还在哩!怎么办?所以玄沙为听法的大众点出了更高深更超越的意境:「以老和尚这么说,表示你的脚跟尚没有着地」,意思是说,若就这几句话的程度判断,你的功夫尚不够踏实,你的意境尚不够透彻。什么有啊!没有啊!都是执着。超越有无,才是彻头彻尾把时空问题解决了。
  
  这种禅门师徒对话的方式,称为「超佛越祖」,并不表示弟子的悟境高于师父,只是借着师徒的对话,破除大众对于权威、偶像及特定言论观念的崇拜执着,使得禅修者摆脱一切的依靠凭借,当下就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尚未开悟,只是当时他所表达的不是最高的层次,而由玄沙师备把它点出来了。

{返回 公案100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长空不碍白云飞
下一篇:如虫御木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一切具足
 离此壳漏子
 生死事大
 钟声击心
 脚跟犹未点地
 自有娘生裤
 蚊子上铁牛
 悬崖撒手
 唤院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栏目:林克智居士]
 阿毗达摩 第二十六讲 25种美心所中的中舍心所、6对12美心所、3种离心所[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异学广说[栏目:大篇]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十四[栏目:达照法师]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而不能自安[栏目:心似莲花开]
 佛教生态观与心灵环保(觉醒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106.问曰:五波罗蜜如诸川流,般若波罗蜜应如大海,今何以言五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所守护故?得入萨婆若..[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无量寿经讲记 大教缘起 第三[栏目:净空法师]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栏目:惠敏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