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八节 道教之成立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8
第八节 道教之成立
 
北魏的佛教亦盛,教团之发展颇为惊人,号称有三万寺院,三百万僧尼,特别是太祖道武帝(西元三八六─四一九年),躬自信奉,加以保护,太宗明元帝(西元四二○─四二三年)也是同样,世祖太武帝(西元四二四─四五一年),也很尊重由关中至当时国都平城(山西省大同)的昙始,后因倾向道教而展开废佛政策。
 
道教,是起于汉末及三国时代的张角、张修、张鲁等所主倡的太平道及五斗米道,乃是诵《老子道德经》而利用符咒祈祷治病的民俗信仰,以此和同时代的左慈、葛玄等人倡导的神仙、养生、丹药之方术,合流而成为组织化,产生天师、布行都讲、祭酒、都督、主簿、奸令、鬼使等的职制,获得了广大的信徒,再加入老庄哲学的意味而成为道教。西晋时代,祭酒王浮,与河内的沙门帛远(法祖),展开佛道之论争,《老子化胡经》的著作,便是一个例证。这部《老子化胡经》,现已散佚,仅能见到其中少部分的内容,说什么老子赴印度成为释迦,或成为释迦之师等说。佛教方面,也因此作了《天地经》、《清净法行经》、《须弥四域经》、《空寂所问经》等,将中国的孔子称为儒童菩萨,老子呼为摩诃迦叶。
 
由于外来佛教的普及,和道教的勃兴,引起了佛道二教优劣的论争,为了彼此均以自己的信仰优于对方,故有经典之拟作,用以支持其主张,为使中国人易以理解外来的佛教,便将印度佛教的本意变化为中国型态的经典,也有好多。类此由中国人著作的,便被称为「伪疑经典」,此亦为盛行格义佛教时期的特色。
 
再讲东晋时代,有葛洪撰着《抱朴子》、《神仙传》等道书。庐山道士陆修静,奉宋明帝命,为建康的崇虚馆主,以《上清真经》为始,增补道教经典,整理诸派道书,以洞真、洞玄、洞神之三洞分类,作成《玄睹观经目》。又有梁道士陶弘景,隐居于茅山,作有《真话》七篇,将老子变为神格化,同时模仿佛典,伪作了很多的道经,遂成为上清派的创祖。其次,便是北魏寇谦之,使道教飞跃的发展成为国教。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九节 北魏太武帝之废佛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七节 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四节 慈愍&..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五节 佛教史学的发达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三节 胡族的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三节 《契丹大藏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五节 律学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四节 法相宗的..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二节 玄奘三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六节 中国佛教的现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十七课 佛教与音乐[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八册]
 自性自度[栏目:惟因法师]
 岩石上的小水洼[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把自己的心完全安住于佛的五种圆满的智慧当中。这个安住应是作意的吧?[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智慧的人生[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饶益有情戒[栏目:达真堪布]
 只知贪程,不觉蹉跎[栏目:禅是一枝花]
 云何不忆彼见(胜观),亦非胜观?[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请问我该如何次第修学佛法?[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担当乃丈夫[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