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二节 法藏‧澄观‧宗密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7
第二节 法藏‧澄观‧宗密
 
第三祖法藏(西元六四三─七一二年),生于长安,为究华严蕴奥,以在俗之身,入智俨之门。后来出家,住太原寺接受则天武后的皈依;剃发之时,他已二十八岁。依敕于太原寺讲《华严经》,深得武后的嘉赏,赐号贤首大师。他尝参与实叉难陀的《华严经》译场,从事译业,因之直接受敕于洛阳的佛授记寺以及宫中的长生殿,讲新译的《华严经》。在武后的外护下,华严宗便益发隆盛起来。他讲《华严经》达三十余遍,著书极多,有《探玄记》、《五教章》、《起信论义记》、《华严经传记》等凡三十余部六十多卷。以此而大成了华严宗,竟能对抗盛于当时的法相宗,确立了他的一乘教义。他在唐中玄宗先天元年(西元七一二年)七十岁,寂于长安大荐福寺。法藏寂后,虽有异端者出,中绝华严宗的正统宗义,但是,又有华严宗的四祖,清凉大师澄观,使之复归于正流。
 
澄观(西元七三八─八三九年)生于法藏寂后的二十七年,从诸学匠,深究一切佛教之学;在钱塘(浙江省杭州)天竺寺法诜座下,学了华严宗义。他的时代,正当荆溪湛然,复兴天台之世,亦为禅宗渐趋隆盛之际,故在他的思想上,也受了当时环境所影响,企及禅教一致,以及与天台融会,已显出那时的中国佛教,有了诸宗融会的倾向。
 
五祖宗密(西元七八○─八四一年),除了继澄观的法脉,高扬华严教学之外,亦详于禅,着有《禅源诸诠集都序》,主倡教禅一致,他为唐末以迄宋朝后的佛教风气,奠定了基础。他尚着有《原人论》,系以佛教的立场,概要性地对于儒道二教所作的泛论;他的《盂兰盆经疏》,说明了佛教和中国的祖先崇拜及孝道之间的调和与差别。另有《新华严合经论》、《圆觉经大疏》、《四分律疏》等共三十余部。寂于唐武宗会昌元年(西元八四一年)六十二岁;在他寂后转眼之间,便是会昌法难,继之而来的,是唐末及五代的战乱,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就一蹶不振了。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三节 华严之教判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一节 华严宗的开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 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第二节 佛..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第四节 禅宗..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三节 五代的佛教学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二节 打倒迷信及反宗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第一节 正像末..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十二节 《金刻大藏经》..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第七节 杨仁山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 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第六节 鸠摩罗什..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第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忏悔业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佛教未来之展望[栏目:菩提法师]
 佛法与企业文化(纯闻法师)[栏目:佛教与管理]
 杂谈《杂阿含经》的涅槃思想(明远)[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福德日记4月10日─赚钱与修行[栏目:福德日记]
 太虚大师: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出家人[栏目:温金玉教授]
 挣脱尘羁 超绝俗务——弘一大师於律学之贡献暨佛教律学在华流布得失探微(金易明)[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第二十八 须万那宾宝哈那品[栏目:譬喻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