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
到了圜悟的弟子,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之世,据说,禅徒们因为拘泥于《碧岩录》的语句推敲,陷入了知解的葛藤,大慧即因之而将此书烧却。可知,此时的禅门,依用古则的倾向,还是相当明显。再说圜悟本人,虽然用了许多古则公案,却亦反对杂用公案,主张彻底参究一则公案,即能达到归结于一切公案的价值判断,这是宜加注意的。系于圜悟之对公案所持的态度,便出现了南宋时代的禅门双璧,那是临济派下的大慧,倡出了看话禅,曹洞派下的宏智(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倡出了默照禅。这两种思想的重要根源,便是圜悟的见地。因为,圜悟反对将古人的言句,作话会、作解会、作持释,从这一点看,他是否定公案的,所以产生了与此思想共通的默照禅;同时,他将古人的言句,当作现成的公案,加以摄取,从这一点看,他是肯定公案的,所以产生了与此思想共通的看话禅。不过,若将大慧与宏智的禅思想,说成为对立的两派,那也仅是外表的见解,实则,在他们两者之间,并无任何的固执可求。故当宏智在天童山入寂之际,将其后世,委托育王山的大慧,可知他们两位,是很亲切的道友。大慧批判默照的邪禅及邪师,乃在警告曹洞禅者勿陷于弊病之中,但却不是否定宏智主张的默照禅。从临济与曹洞之不同的观点来看,与其说大慧否定了什么,不如考虑着说他是对于正当的禅之拥护者。大慧本着「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的立场,并不是教弟子们,去看系统性的许多公案,而是在许多公案之中,唯取一则公案,来作彻底的参究。他自始至终,只提示赵州的无字,而说:「便看只个无字」。透得个无字,便能透得过其他的一切公案。
宏智所说的默照禅,也不是死一样的寂默,正如所谓:「默唯至言,照唯普应。」要在默中全面提起佛祖的正令,默中即藏有无限的内容。被宏智非难的看话禅,乃是指的待悟禅及梯子禅,故他本人,亦非完全没有依用古人的公案。事实上,他的《颂古百则》与《拈古百则》,已很明确地说明,他是用了公案的人。大慧与宏智,两者都是立脚于禅的体验之上的人,说他们有怎样不同的宗风,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