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三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17
第三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
 
到了圜悟的弟子,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之世,据说,禅徒们因为拘泥于《碧岩录》的语句推敲,陷入了知解的葛藤,大慧即因之而将此书烧却。可知,此时的禅门,依用古则的倾向,还是相当明显。再说圜悟本人,虽然用了许多古则公案,却亦反对杂用公案,主张彻底参究一则公案,即能达到归结于一切公案的价值判断,这是宜加注意的。系于圜悟之对公案所持的态度,便出现了南宋时代的禅门双璧,那是临济派下的大慧,倡出了看话禅,曹洞派下的宏智(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倡出了默照禅。这两种思想的重要根源,便是圜悟的见地。因为,圜悟反对将古人的言句,作话会、作解会、作持释,从这一点看,他是否定公案的,所以产生了与此思想共通的默照禅;同时,他将古人的言句,当作现成的公案,加以摄取,从这一点看,他是肯定公案的,所以产生了与此思想共通的看话禅。不过,若将大慧与宏智的禅思想,说成为对立的两派,那也仅是外表的见解,实则,在他们两者之间,并无任何的固执可求。故当宏智在天童山入寂之际,将其后世,委托育王山的大慧,可知他们两位,是很亲切的道友。大慧批判默照的邪禅及邪师,乃在警告曹洞禅者勿陷于弊病之中,但却不是否定宏智主张的默照禅。从临济与曹洞之不同的观点来看,与其说大慧否定了什么,不如考虑着说他是对于正当的禅之拥护者。大慧本着「一了一切了,一悟一切悟」的立场,并不是教弟子们,去看系统性的许多公案,而是在许多公案之中,唯取一则公案,来作彻底的参究。他自始至终,只提示赵州的无字,而说:「便看只个无字」。透得个无字,便能透得过其他的一切公案。
 
宏智所说的默照禅,也不是死一样的寂默,正如所谓:「默唯至言,照唯普应。」要在默中全面提起佛祖的正令,默中即藏有无限的内容。被宏智非难的看话禅,乃是指的待悟禅及梯子禅,故他本人,亦非完全没有依用古人的公案。事实上,他的《颂古百则》与《拈古百则》,已很明确地说明,他是用了公案的人。大慧与宏智,两者都是立脚于禅的体验之上的人,说他们有怎样不同的宗风,大可不必。
 

{返回 中国佛教史概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四节 宋儒与佛教
下一篇: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二节 语录及公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六节 元朝的佛教各宗派..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五节 道教的功过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七节 洞山及云门的宗风..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第二节 喇嘛教与八思巴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五节 佛书的刊行..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十二节 《大藏经》之出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一节 明代佛教的本质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第一节 华北的佛教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第一节 辽之帝室与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月观>带修前的开示[栏目:傅味琴居士]
 功德、福德、福报三者有何不同?[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父母不信佛,让我去做杀生之事(洒农药),自己应该如何做?[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栏目:净慧法师]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二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烧香作炭[栏目:般若]
 可爱的老人[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S 1354经:本经叙述一女子欲投河自尽,被比丘劝止。[栏目:界定法师]
 对修心班的三个要求[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漫说《长阿含》(卷三)~A 三、游行经中[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