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一】
海云继梦 解密
序编:一九九九年初,讲于大华严寺嘉义道场
一 修法的前行与基础仪轨
念佛、参禅打坐、持咒都是修行,修法本身有特别的仪轨。所谓总持法,是懂得法界的状况,就能够跟整个法界相应。你肚子饿了会找东西吃,累了会打呵欠,这很清楚嘛!狗病了,自己也会找药吃。这些,都是生命中很自然的现象。
我们必须跟整个法界相应,而生命本来就会相应的,不需要再用什么方法,只因为知识发展,学了很多没必要的东西,所以跟整个法界相应不来,于是产生迷失感,有所失落。
「怎么办?我迷失了,怎么回去?」这时候你开始请教人,找你所熟悉的,看看有没有一条路可以回归生命的故乡。在此情况下,我们才幡然憬悟要修法。
修法之路各色各样,就像迷路了得找路回家一样,然而每个人所找的回乡路却不尽相同,有人迷失于山岭,有人迷失于水涯,如此又怎可能走同一条归乡路呢?
有勇气的人自有一番选择,懦弱的人也有自救的办法。不少人都有问路的经验,人家告诉你一个梗概,你说知道了,于是便自己上路。有的人干脆要求指路着带领他走。
要别人带领是一种方法,自己摸索又是另一种方法,或许你以为不需要人家带好像比较高明,其实这跟高明与否无关,这是个人的习气和性向使然。学佛、修法的情况亦然,从念佛、参禅、打坐到修密法都有人做,而各种修法都有其本身的目标。
按密法的专业,名堂甚多,好比参禅里面的名堂也不少。参禅并不简单,并非两条腿折叠起来就好。昨天才有位同修问:「禅宗修法有所谓宾主的问题,究竟是主夺宾抑或宾夺主?」宾主问题乃禅宗思想流派之一,也是一种法门。各位现在修的准提法,则是密法流传过程中的一种法门。
就密法的立场来看,密法有一定的仪轨。虽然很多人持咒,但他所修并非真正密法,真按密法来修的话,得先建立绝对的信心,此乃密法的基础:一、对上师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二、对道场有没有绝对的信心?三、对这个法门有没有绝对的信心?
要把上师和每一位同修都看成准提菩萨,具备那份尊敬、恭敬的心,修行才得见效果。假如像在庙里拜拜一样,香一点,自言自语了半天才想到赶紧把香插下去,这样子绝对不够正心诚意。修法人要对自己负责,例如念佛或持咒,无论念一万遍或一千遍,结果都属于自己的,佛菩萨不会来跟你计较。路边那么多人,什么也没念,日子不也过得很好,菩萨怎会特地找你算帐?可是要知道,对法的恭敬,关系到你生命本身的殊胜与庄严。
我们有时候会感觉:「啊!好幸福喔!」有没有这种经验?谁与你分享这幸福感?「我家实在好幸福,下辈子还要再来!」有些人则是唉声叹气:「真是头壳坏掉,早知道不结婚了!」
我经常提醒同修们:「到底有没有在学佛?」
「当然有!到华严来的,哪一个不是很认真在学佛!」
「既然如此,干嘛还学什么插花、气功等等东西。」
大家多半回答:「有什么关系?」
了生死这件事是没办法有旁骛夹杂或为之间断的,否则表示你的佛法已经完成,然而你真的了生死、出三界了吗?夫妻两人既然很幸福,为何还在外面拈花惹草、乱交朋友?若真正对佛法死心塌地,肯定「此为世间之最」的话,你就不会心有旁骛了。学插花的人来学佛以后,一发觉生命的美显现出来,便可让生命之美流露在插花上,而非循着插花去找寻生命之美。生命的健康透过学佛去体验出来啊!学气功也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健康,那么佛法的精神与生命感便消失殆尽了。
应该把法、上师、道场以及修法的同修都视为最殊胜,法才会修得好,一切才真的会变得殊胜。否则修学当中老是认为别人「两光两光(台语,糊涂不灵光之意)」,法一定修不成。所以进到佛门来,必得有一份尊荣感,能修学这个法,要觉得十分崇高神圣。
要让家人、孩子感受到来此学佛与修法的殊胜,而非一开始就见不得人,好像不够光彩似的,这样的话还修什么?所以心境必须先调整好,以正确的心态来修学佛法,凡此都必须先建立,有此基础之后,再来决定修什么样的法。
一辈子主修的法,选一个就好,其他的法则属加行,亦即辅助性质。如以准提法为主修,就得专注一意的修,修得差不多了,再来考虑其他,如财宝法等等一堆都可修,可是都得排在后面。你现在修准提法,就要把准提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就像上班做生意,以事业、工作为优先,做完了,有空才去看电影,你不能反客为主,否则即是颠倒。例如你主修准提,但某一天刚好碰上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所以修法之余,再把《地藏经》看一遍,这便是加行。
平日早上起床打点好一切之后,开始修法,要修到通达没那么容易,眼前只是按照仪轨来修,其中尚有众多微妙处需要上师提点。修密者必须与上师相应,上师、本师、本尊一体。假如尚未依止上师,那便是三脚鼎欠一脚,会立足不稳。盖因法乃透过上师传承,必须本尊、上师、本师结为一体,鼎足而立,方为稳固。
我们至少应该要先了解应具足什么,才开始修法,这是一种基础。基础修好后才告诉你如何用心、超越,那才可能成就。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很多俗事罣碍,想要一下子超越也颇有困难。不论如何,当前面这些因缘条件都具足之后,我们才开始来修准提法。
谁是准提佛母、准提菩萨?准提究竟为何?
准提是印度话,意为「清净」,此指「自性清净」,修准提法就是要让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个咒语很特殊,与《心经》的「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差不多,为何一直叫「揭谛」?就是提醒、催促我们赶紧成就般若智慧。
印度文「折隶主隶 准提」三个连在一起,表示「清净 清净 清净」,意即让自性清净心赶紧现前。自性清净就是毫无杂质。身为凡夫,我们具有众多杂质、污染与烦恼,正因为这些杂染和烦恼,这个法反而容易与人相应。准提法本就是要令人清净,一旦开始洗涤而趋向清净时,污染便逐渐脱落,修法者会很快与之相应。
准提法所求是自性清净心现前,这不只了生死、出三界,甚至还能与整个法界相融合一,这才是它尊贵之处。不管求财求子求官位,或求事业亨通、身体健康,很快都能相应。但很多人也因此勾留停滞,以为准提法就是求这些。虽然修学过程中,此法确实能满足种种世间愿望,但其真正目标则是无量庄严,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绝对不要以为能求得两个儿子就好,那实在没什么价值。
一百克拉钻石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可以换一栋房子耶!如果你把一百克拉的钻石拿到任何一家餐厅说:「这颗钻石给你,让我一辈子在这里免费吃饭!」我想每个老板都同意,但如果只换一碗切仔面就未免太可惜了,也表示你好不识货。准提法就如这颗大钻石,极其殊胜,通常我们都念「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准提是清净,是一切法修到最终的根本。
很多人几乎都在盲修瞎练,但是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才是最终的总关键。准提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自性清净显现之前需要具备什么呢?般若智慧!
般若智慧是佛母,所谓佛母,乃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母亲;文殊菩萨即代表般若智慧,所以说他是七佛之师,是佛母。般若智慧从哪里来?从七菩提分来。「七俱胝」的「七」乃指七菩提分,「俱胝」就是很多的意思,「七俱胝」的俱胝表示好几亿万,亦即有很多很多的七菩提分,如此方能具足般若智慧,让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这个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修的,换言之,修这个法就等于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起共修,而就众生的本来面目来看,在坐的同修全都是佛。
这里面包含三位菩萨,首先,「佛母」指文殊菩萨,然后「七俱胝」则告诉我们法的一致性,因为人人皆可如此修,犹如观世音菩萨那般自在,具足无数的七菩提分,故第二位指的是观自在菩萨。再来,代表自性清净的「准提」,此即等同于普贤菩萨。因此,念「七俱胝佛母准提王菩萨」时,以上三位菩萨全都同在,所以说这其实是非常殊胜的华严密法。三尊菩萨,以观自在菩萨代表佛,加上普贤、文殊,这不就是华严三圣?谈到五十三参时,我们特别提到观自在菩萨的综合性作用,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自己在家里修,没人为你开导,你感受得到此种殊胜吗?有一回,某位同修送我一条围巾,我因为怕脖子痒,所以并未围起来。后来这名同修告诉我:「这是西藏高山的牦牛毛所制成的,很暖和,又不会痒。」经他这么一介绍,我也不觉得他会痒了。这就是经人开导的差别。
同样的,修行乏人指导的话,不管黑白全都拜,从孔子、保生大帝拜到万应公,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学佛之后就不同了,开始有人开导你,告诉你哪些是天上的神,哪些是鬼庙,此外又有什么佛、菩萨等等。观音亭、观音庵、观音庙等都供奉菩萨;大雄宝殿是拜佛的,药师殿在东方,三圣殿在西方。如此就清楚自己在拜什么,点香上香等作用或意义也多少了解,不像从前那般迷糊了。所以,学佛一定要有人开导,此乃基本意义。
修法过程中必须注意一点一滴怎么来的,分辨其中诸多不同。当了解准提王菩萨后,晓得这些法何等殊胜,那么在修法上首先得注意的是,一再地称赞,称赞如来,这是修法的第一要领。
假如你手拿一串念珠,我告诉你那是石头或塑胶做的,你可能就随便念;若说是翡翠或千年琥珀,你念的感觉便幡然不同了。为什么有此差异呢?盖因用心不同!既然知道准提法的殊胜,你是否会好好称赞一番?不懂得称赞,实乃人性的自然状态,表示对法的殊胜尚无认识。而法本里有很多称赞语,刚开始学,我们不晓得如何称赞,那就按法本偈赞语来称颂,这是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你开始称赞自己的感受,就像小孩子到学校读书,老师说要孝顺父母,虽然小孩子尚不懂孝顺的真正意义,回家只会用嘴巴讲,慢慢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了解何谓孝顺,买东西吃的时候,会先拿一半分给妈妈,这就是孝顺的状况现前了,而孝顺两个字也消融了。刚开始有孝顺二字,反而不知孝顺为何物。称赞亦然,最初按经本来称赞,多半有口无心,感受不到究竟称赞什么,然而称赞到某个阶段,真的感受到佛的殊胜、菩萨的了不起以后,就会打从心里面由衷赞叹。
很多同修看到师父,说道:「师父真了不起,一看便知修得很好!」我说:「你比师父还厉害,师父修得好,你也看得出来!」其实这是交际应酬话,这种话原本不该对着师父说。称赞佛菩萨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不过,一旦到达某种程度以后,称赞语便由衷地发自内心,那是从内心感受直接显现而出的。
其次是礼敬、礼拜佛。修密法的人很特殊,很会称赞但却不会拜。修密的人很少在佛前拜佛。我们要求各位按法本规定,一开始先三拜,每一段之后还要三拜,修到某一段结束之后,还要再拜。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一拜,再一句「南无准提王菩萨摩诃萨」,仍旧一拜,如是者三称三拜。每一段都要拜,不要光念就好,称赞以后要礼敬,礼敬得付诸行动,即拜下去,姿势就一定要做出来,纵使不是很标准,但总不脱离基本的表达方式。但不要像问讯那样快,必须慢慢来,这个当口正好训练心性的柔软度。
称赞以后就开始拜,称赞本身带有迎请佛菩萨到来的意思。我们请准提菩萨来镇坛、来接受供养,诵经修法即是供养。该如何迎请准提菩萨呢?迎请称赞时,必须开始观想,观想头顶上宝盖宝云祥云云集,然后再观想祥瑞之气从头顶上进来,进入身体里面。观想仍属一种妄想,不过却是好的;你观想甘露水灌进来。
刚才提过本尊、上师、本师乃为一体,其实都在我们心中,从心中将本尊请出来,而本师和上师都一起迎请出来。本尊头顶上是上师,上师头顶上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三者乃为一体。如此观想本尊、上师、本师,修法完了,必须送本尊回归本位,从哪边请来就送回去。
这些都是我们自性中本有的,所以称为自性清净、自性原本就俱足的。
刚开始的称赞带有迎请的意思,一旦佛菩萨到了,就得礼拜,因此称赞完毕就得先礼拜,完后开始修法,在念诵经文的过程中,只要称赞到佛菩萨或本尊的名字时,就合掌顶礼,这是最基本的。
以上所说的都属前行的部分,前行完毕,修法之前,可能会有某些障碍,一旦障碍出现就必须忏悔,忏悔也等于开始修行了。忏悔其实就是正行的前方便,即先扫除障碍。自己能忏悔当然很好,假如不会,则按经文与前面称赞的方式慢慢进行观想。
忏悔最主要目的在于反省,看看本身有何不良习气与错误的观念,以前所有不当的行为和不良的习气、观念等,都得靠自己慢慢检讨,在反省之中将之一体暴露。忏悔时,绝不容辩白、隐瞒。
以前所做的既然不对,现在就应改掉,之前所为,不管好坏,定然都有果报。我们不希望坏果报来障碍修行,所以当下即开始忏悔,事情现前以后,便请菩萨加持。譬如曾经钓鱼活杀鸡,即请佛菩萨加持,先予以超度,化解恶因恶缘,然后观想其超生。当初种种偷杀骂等不良行为,都从动机上去改正,以后绝不再犯。
不必一直对别人解释以前的种种,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生命过去所潜伏、沈淀的杂质,借着忏悔加以洗净,通通凈除,那就很殊胜了。要懂得如何把这些不好的洗掉,一次又一次的反省,每一次修法,如果因缘浮现,以往所造的业现前,就借着忏悔把这些障碍消除。假如不加以忏悔,你在修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障碍。
凡此,都无法逃避,也不必找理由规避,跟阎罗王讲情也没用,你做了什么就是什么,动不了他的铁算盘。动机对的自然会有好果报,所以不必找理由,有错就改。透过反省、忏悔,福报自然现前。所以我们必须在此一再地强调,修法前忏悔的重要性。
持咒最少半个钟头以上,通通做完之后,必须发愿、回向。如果共修,应该要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人数不必太多,以我们的标准,不超过五十人为佳,一星期至少碰面一次,将修法中的种种状况提出,赶紧解答疑难。有些人一来,寒暄、顶礼一番,随即东拉西扯,真正谈到修法的症结时,完全不知所云,抓不到重点,讲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需要小参。
前面所谈的这几部分:迎请、称赞、礼拜、忏悔,都得在我们的内心里准备好,因为任何行法开始之前,都不可避免有这些前行工作和基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