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三集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6

华严经经首第二十三集

海云继梦和上

刚才我们提到了“具佛功德,尊严可敬”。一个人一个生命因素能够把它兑现出来那都很可贵,我们对菩萨为什么会顶礼膜拜呢,是因为他有一个生命因素已经兑现了,那都值得你顶礼膜拜,佛的所有生命因素都兑现,当然就更值得你顶礼膜拜。

问题是你看不到,你也体会不到,那你跟人家顶礼膜拜什么,你根本就不知道宝嘛,所以你会发现我们人生中,常常被骗。好像昨天还是前天,听说一个女孩子被骗了一千多万,还是老师。人家都劝她说,那是骗人的你不要,她就硬要把钱汇去,结果一千多万被骗了。银行的也跟她讲这个是骗子,骗子她就要。为什么?因为她迷信。值得吗?现在我们现实的人生里也一样,宗教是可贵的,诸神是可贵的,佛菩萨更可贵,问题是你弄错了,你把玻璃珠当钻石。诸佛菩萨像钻石般的闪烁,可是你不知道;你把玻璃反光通通当作是钻石一样,佛菩萨何辜啊。你今天学佛你有没有这种警觉,随便拿个一句话,都说那是佛菩萨说,你知不知道你的认知只在玻璃的阶段,还没到达钻石的阶段。然后你侃侃而谈,会不会污蔑神圣我们都不管,就像小孩子一样胡说八道,他讲的都算,爸爸只要跟他讲:“不要讲!你讲错了。”开始耍赖,又哭又闹,一定要承认他讲的是对一样。那你将来一定会被骗,因为你是按照你的情绪好恶,你没有那种客观中正,现在只讲中正我没有讲大中至正,没有那种客观中正的判别标准,你一定会被骗。进到佛门里要你觉醒,首先你要培养这个能力,判别的能力,客观中正的判别能力,要没有的话,你学佛的资格都没有。

站在佛门慈悲为怀、广大为怀的立场,要进来我们都会有一种安抚,混乱、没落、低潮情绪,那一种受惊的灵魂一种安抚作用,这个是都会有的。所以佛教的立场不会说“你很倒霉不要来,佛菩萨都被你带衰。”他不会这样讲,这样就太不慈悲了。尤其是你掉到水里的落水狗,那更要给你安抚。那给你安抚那就倒霉了,你一个打抖,全身的那种什么水不知道,通通喷到这个人的身上来了,他要去承担。但是今天你是一个真正想要追求真理的一个行者,就不应该有那种心境。你要留意到,世间失魂落魄的这些灵魂,他在社会上打拼、奋斗,等一下被坑,等一下被骗,等一下被炒鱿鱼,等一下这样,等一下那样,心灵破碎、焦虑、苦难、无奈,遁入空门。对不对?拿着盾牌骑着马逃入空门的,这个盾,那当然佛门给予安慰,给予抚慰,这种失魂落魄的灵魂,这是应该的,这是救济。这是宗教消极面的第一个基本要件。

今天各位都不是,你都行有余力追求真理,你是个行者,是这个法界中顶天立地的行者,那就不应该有这种心态。你应该要站出来,订定一些自己的标准,假如你没有这些标准,你根本无法架构你的心灵方程式,你如何给众生做依怙啊。

心灵方程式当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给众生做依靠。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畏畏缩缩的,虽然进入佛门进入僧团,他其实在找位置坐。当然他不会讲这句话“我在找位置,争一席之地。”他绝对不会讲,死也不承认,“我是光明磊落的,我是为三宝来的,我是为众生服务的。”见鬼了,这些话谁不会讲?不是话,你的心,你的心灵方程式在哪里?你真为众生的比例多少?为三宝的比例多少?因果的常数有多少?我告诉你很多人因果的常数是零,你不要以为在佛门讲因果,那个人根本都没因果的。为什么?就是你还不具备法身上的刚才讲的那个反射点,应该要反弹回来,你还没到反弹的地方,还正在勇往直前的往下堕落。还不是真修行啊,真修行的话,这几个点一定弄好的,你要留意。

所以,我是把各位假设,您都是要来当修行人的,你不是要来这里找个位置混口饭吃的。所以我在这里要求,那就从积极面,做高级的要求。不要以为我老是给人家那么大的压力,除非你是垃圾,准备被人家扫地出门的,那就不用要求了,你就躺在地上混着灰尘一起倒掉。你今天要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行者,所谓王公将相所不能为,你是个大丈夫,你是这样的一个行者,那你怎么还赖着呢,当然我们要求就严格了。所以你要知道为什么“尊严可敬”,你从因地里就要给人家可敬,你不要像蔓藤一样要依赖着什么,人家怎么尊敬你?顶天立地你怎么顶?顶到这样子,看人是这样,这个叫顶啊?不是,从因地就开始了。

所以我们一直跟各位讲——定位,你不知道怎么定位不要紧,圆融道最好,发愿尽形寿为众生做服务,发大菩萨愿,行大菩萨道,其它不管,每天做归零功课。你在家里不要紧,我跟各位讲每年最少两次回道场来,什么时候都可以,你要是一般的状况都可以回道场;真没办法你发愿已经到海外去了,有的不是到海外,已经到月球去了,到外层空间去的,那你三年回来一次,再不能回来,那你要遥想,对不对?你对三宝具足信心,缘念三宝、缘念道场、缘念善知识、缘念法门,归零功课每天做,你的生命性德自然就会因此而定位。什么都不做,一张嘴巴在做而已,那没有用。一定要做到,知道不算,做到才算。佛法的标准、普贤乘的标准,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

要做到你就要圆融,不圆融不行,在世间圆融很困难,那你就是要去圆融。因为你要圆融你才会发现,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你要没有这圆融的心境,你不会什么难调难伏,对不对?因为你比他更难调,你比他更刚强,知道吗?你看我们这里,我们行政人员跟这些干部义工们讲,只要讲课通通要上来,难调难伏,他就不敢上来,不上来,种种理由就不上来。那么好调吗?里面的都是这一种钢条,知道吗,不是木条、藤条,都是钢条,什么难调难伏,你最好都不要去调他,自己要死比较快。你今天你想想看,你为这个法来,而这个法*轮在转,为什么你没有那一种抢第一个位置的那种心境?所以你来,真的吗?两下子就皮了,“师父讲的太多了,一年讲多少,我随便这边头听一句,尾听一句,比你们都没听的要好得太多了。”告诉你,没用。

我一直跟各位讲一个方法,昨天、今天不知道讲几个理论了,我想你都听得很高兴,每一个理论你要去把它写起来,那三个图,光那三个图就是三个理论,你怎么样去把它写起来,一个很完整的理论,然后你要用个十几分钟或半个多钟头把它很完整的讲完,然后经常讲给人家听,它就会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你现在不是,听了“对对对……”然后想跟人家讲,讲一半,“你最好听原带。”我告诉你,那都是噪声,那个叫知道,没用,你做不到,因为你讲都讲不完整你怎么会做得到呢?那你要讲完整一定要整理一下。古代的人不会这样要求,因为他不识字,理论怎么能够构成呢?你现在,书都懂了,一听就会了,会也没用,讲都讲不清楚了,还会?就跟你讲,你一定要把它整理起来。讲那么多的理论,我会讲是我的,你不会讲,要你讲你讲不清楚,所以你一定要去整理一下,变成你完整的一套。在你整理的过程里,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那就是你要问的时候。

你不做,也不想深入,你想说到阎罗王那边说,“他只要找我,我再跟他报师父的名字就好。”你一定会报“上海来的下云法师”,没有用。到那边去,我也懒得去了,因为你是光听的。阎罗王会问你,一定很清楚的问你:“你听到哪个理论?你讲一遍给我听。”你总不能跟阎罗王讲:“你听原带就知道了。”他没有录音机。你一定要自己整理好,使它成为你的生命因素,那个生命因素在你临命终时,一断气的刹那间,导引你往生极乐世界。就这么一个就够了,三个,从第二世界到第三世界去了,可是你不愿意啊。为什么?因为用听的就够了,省时又省力。告诉你到了阎罗王那边就知道,你就会说“早知道那时候拼命一点。”那就没用了。

好,我们从这个地方再看,所谓“具佛功德,尊严可敬”,是指你的生命因素全部展开了,这展开以后,你就会在性起法界里,按照你原来的愿力,因为你在因地已经定位了,生命因素第一个出来那是第一个为主,其它的因为到后来这个地方也都因为都交融了,所以任何众生,他只要在缘起法界里头的业力一起动,你都会跟他相应,而且会调伏他,除了该死的,他在娑婆世界的因缘已经该死的,他这个不相应,但是他也会把他捞起来,捞到极乐世界涅槃岸去,所以都很圆满的。像这一种情况,就叫作“知众生根,如应化伏”。

你以为“知众生根”就人家一讲就要跟人家顶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知道。”这个叫作爱吹牛,装懂。人家一开口讲,他就未卜先知,这个不对,知众生根不是这样,他这个都是法界里的,法身境界的状况,不是用语言讲的。因为他的主体,原始的核心——生命因素定位,然后又都到达生命因素相交融的阶段以后,所以这样的菩萨,在生命全方位的前提之下,他可以完全看到,众生业力一起动的时候“如应化伏”,知道吗?这个是从止于至善的生命领域里来看的状态,很清楚的,跟你大脑想象的语言文字完全不同。这里面你就看到心灵方程式有多重要,你自己设定啊。

你只要把心灵方程式弄好,你开始去进行生命改造的过程,你就可以叫作心灵工程师,那才是真正的行者。会不会教人还不知道,小工程师嘛,当你的成绩到达六十六分以上的时候,那你当然会教人。这里面不要证书,也没有证书可发,所以你一定要去进行自己的心灵方程式。你不要拿着纸和笔来说“师父你写给我”,没有那回事,你要自己去架构,所以你就能够有这种状况。

你很想要度众生,烦恼一堆,不算,你那个都是用你世间的意识形态想要度众生。所以我跟各位讲说,学佛不要想当然尔,不要一厢情愿,不要自以为是。你都用你想的,你哪在学佛,你根本就在改佛——佛陀讲什么也不想弄清楚,望文生义自己解释。

这世间,《华严经》从新疆应世以来,基本上像这种经文这个地方都没人解,都没人解释,这是给各位保留一个觉悟的空间,你应该从这里去参破它,我想我们要参破它都很难,我没讲你一定不知道,我讲了你更不知道。你看下面我要不讲你会知道才怪,但是前面的这几个理论假如你能够回去好好的架构起来,后面的你再用功几年你就会懂了。这个经文通常我也不太喜欢讲,因为讲了是剥夺各位开悟的权利,是剥夺各位你成就的权利。我要讲了,不讲又不像讲经,讲了,有这种矛盾,所以我才跟你讲,我讲过的你一定要去整理,整理成你的理论,而你会发现那理论跟文字好像没有直接关系,为什么?因为它都是行法嘛,都是境界嘛,而这种语言文字它只是一个媒介,透过这些语言文字衬显那个东西而已。

唐朝时代,不管是佛陀跋陀罗那时代的人,或者贤首国师那个时代的人,或者四十华严,是清凉国师那个时代的人,我们相信在落笔成文的时候,他们都很清楚这些是什么东西,绝对清楚的。因此他透过这些语言文字表达那种佛境界的时候,不用多费笔墨,因为这个文就已经表达了。可是到现在我们完全不懂,因为译场的那个场景你没有,历史文化的背景你也没有,你现在所拥有的是满脑子的佛教噪声,意识形态噪声,那你怎么会了解这些东西呢?所以我们有必要把它重说一遍。你说讲完了以后我要不要再重讲一遍,我告诉你都难了,因为这种经文很多地方都出现,而遇到这种经文真的是没办法讲,依文解义又没意义。所以这些东西你要把它翻成英文那都很困难,它不是照着文字翻的。所以你就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语言文字,你就算不把它翻成英文,再重新把它翻回梵文悉昙字,你都是困难的,因为他是从境界翻的,他不是从文字翻的,这是最严肃的一个课题。

当时几千个人,那些大德,有语言专家,有思想家,有专门修行的行者,有成就的,有没成就的,这些人汇聚在一起,手执梵本,口诵梵语,一字一字逐字的对着翻。翻好以后再去调整叫作正译,正译以后还要再润文。正译对于前面的文字就大修正了,把意义调整好,是中文的意思,读中文的人要看得懂,看懂以后还要再润文。为什么要润文,知道吗?这个润文就不是我们华严奶妈在跟人家润文的那种润文,他不是那种润文。他从这个文字上要去表达佛陀境界的那个部分,原来的文字是直接就佛陀境界讲的,那文字长长短短,你看他都改成四个字四个字,有没有?那用最短的文字,表达他那一个最真实的境界。你能体会吗?

我记得三个月前到山西寿阳去,我们李通玄长者在那道场,开光。开光我看到那些大和上们,开光安座,拿个镜子在那边照,这个镜头里有一个东西我觉得很好玩,就镜子把太阳的阳光反射到黑暗的大殿里头。这一点我要告诉各位的就是,语言文字就跟那个镜子一样,佛陀的境界就像那阳光一样,这个镜子跟语言文字就是那个镜子。这个语言文字就像镜子一样,要怎么样子调那个角度,让你那个无明黑暗的心里的大殿能够被佛陀的阳光照到,语言文字是这个作用。那么讲经师呢,讲经师就是调整,在调那个镜子,调到正好把那个佛光引进来,然后“咚”送到你心房里去,是不是这样?讲经是这个作用,所以它不可能是一定的角度,对不对?现在太阳在哪个地方,你的黑暗在哪里,要去弄这个,有没有?是不是这种工作。三个东西要有,所以现在你能听得到,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佛光是永远存在,没错,但是要有镜子,不然你的黑暗还是黑暗;有了镜子,角度又不对,你老是把它供在上面也不翻翻看;翻了也看不懂,去找人家,他也不会懂得调镜子。那怎么办?所以当你能够遇到这三个因缘具足,第一个因缘没问题,第二个因缘你好像也没问题,可是你要碰到第三个,能转动这个*轮——这个镜子的人,那是难呐。因为有时候你看到他也不起眼,你知道吗?镜子怎么长这个样子?在你来讲那个镜子应该怎样,你的意识形态嘛,你镜子还要有框,还要镀金,还要怎么样,给你搞到最后,你都是金子又太重了又转不动了。所以因缘难遇,所以我们常常讲说难遭之想。这个跟各位谈了,你应该懂得珍惜。

下面一句,“入法界藏,智无差别”,这个对菩萨来讲,到了这种境界是没问题,语言上好像也没问题。他“入法界藏,智无差别”,这个语言文字讲起来是简单。什么叫法界藏?他怎么不讲入智慧藏、入虚空藏?

我们密法,跟各位讲,你修密法所得的福报就像虚空藏一样,虚空藏菩萨,整个虚空都是你的宝藏,修密法可以把它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胎藏界(图),这个是虚空藏菩萨,他从这个地方下来,透过这个明王,这个叫持明月,持明菩萨,破你的一切,你就会展开你的虚空藏宝藏,虚空藏,生命中的宝藏如虚空那么多,然后这个宝瓶就兑现了,这是未来佛的意思。

他也不入虚空藏,他“入法界藏”,这里面讲什么意思,这里面告诉我们修普贤乘直接就入法界,不是到哪个净土去。人家问你:“那你们修普贤乘的学华严的,要死到哪里去?”我们不死到哪里去,我们叫入法界。念佛的死到极乐世界去,学华严的就直接入法界了,在这里是最后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在这里死了,死了就死了,只是你不喜欢用这个字,你叫入涅槃,入法界了,入涅槃,我们叫“入法界藏”。

法界是全方位的,性起、缘起都在一起,这是大成就啊。他不是说让你的生命成佛,成佛以后,剧终,是吗?不是。证阿罗汉,证阿罗汉,剧终,是吗?不是。入法界没有结束,继续波澜壮阔的生命旅程,灿烂、芬芳,是一个非常绚丽的生命状态,那个才叫作入法界藏。我们跟各位展开的生命领域是这一种。你希望说从这边来,到这个时候,他在性起法界里,他的智慧,智慧的成就相应于——他不是娑婆世界,是缘起法界的业力无有障碍,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叫“智无差别”。我们不是,你想做什么都有差别。

这次我们到泰国去,泰国有一个很现代化的寺院,叫作法身寺。法身寺在佛教界里算是最进步的,我们虽然有这个愿力我们没福报,没他这种福报。他在讲经的时候,可以有多国语言马上即席翻译,不管你哪一国人耳机一戴,你按你的国家名字,就有人翻译给你听。那些翻译者,只要他法师讲经,所有翻译者,因为曼谷是很方便的,它比新加坡、比台北都发展得早,它翻译人才相当多,只要法师讲经所有翻译人才就位,就马上这边听进去,这边讲出去,所以你那边接进去就是你的语言,这个就“智无差别”了。

我们现在有困难,你的智慧是选择性的在这个世间,你都有选择了,你没有办法做到不选择。但是在法身的世界里,他们不选择,根本没有选择的问题,他是法,法是真理,真理的本体,在真理的本体里,你生命因素交融的,不是大脑的语言记忆在交流,所以智无差别,他是这种智慧,这种无差别智。

我跟各位谈,当你七信位破我执无明的时候是舍识用根九信位破法执无明的时候可以转识成智;到十信位一分保衽你才完成,开始要得根本智,不是已得,开始可以慢慢运用根本智;到四住位根本智才完成;根本智要到七住位你才会灵活运用,那是六十六分的时候,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国土,教化众生。这是从法身来的,你的生命因素的作用来的。从这个地方根本智一再地运用,一直到三十号十回向位完成,你后得智才养成。自受用法乐智要一直到七地位圆满,才有他受用法乐智。那这个时候就进入到八地,无功用行,他受用法乐智一直到等觉位。这个时候,所有的生命因素全然展开,所有的智慧全然运用,这个叫作无差别智,等觉菩萨。生命因素,每一个生命因素在交融以后,才有这种状况,所以他能够“入法界藏,智无差别”,对于所有众生在缘起法界的业力,他都能够超拔,知道吗?这个就是真实所在。你要用语言随便做个解释当然也可以,那是世间文化不是出世间成就。所以这里面每一个都是讲出世间的,因为是法身的领域。我们要从这里来获得我们应该要有的,我期望各位能够在这里真正地去了解法身境界里的状态,而且这里是讲到佛境界的部分,不是一般法身大士的,是佛境界的。

再下一句讲“证佛解脱,甚深广大”,这些菩萨们就前面这二十位大菩萨都已经证得像佛一样的解脱了,这个解脱在这里来讲,我们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他最主要讲的佛解脱是跟阿罗汉解脱不一样。

阿罗汉我们要区别清楚,印度人讲的阿罗汉,跟我们真正佛教讲的阿罗汉定义是不同的。因为印度人是认为有成就的人都叫阿罗汉,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都叫阿罗汉,当然你是个修行人,也要在修行上有成就的。大概来讲,他们入禅定以后都可以叫阿罗汉。那么世间法上你有些成就,也可以叫阿罗汉。

但是佛教来到中国以后就不一样了,中国的阿罗汉跟印度的阿罗汉就变成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个,阿罗汉我们首先翻译的叫应真。应真,应是相应的应,对于真理能够相应的,这个叫应真。对于真理能够相应的人叫应真。在这之前,中国的修行人是指道教。道教本来不修行,你要记得,道教没修行,老子《道德经》叫我们要这样去做,其实《道德经》要我们去做的部分是比较像儒家孔子思想,只是他的标的不一样,他法自然,学自然,对不对?人法道,道法天,就跟着天然走,自然走。所以你看道教一直到汉武帝,到隋炀帝都还有这种情况。秦始皇是最明显的典型,历史上的记载,这些人都有贪心,那贪心正好表达中国人传统没有修行。他有什么?派徐福带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浮海到蓬莱仙岛求仙丹,求仙丹秦始皇要求长寿,对不对?其实在秦始皇之前,我们看嫦娥的故事你更可以知道,后羿就拿到仙丹,但是因为他鲁莽,嫦娥是他太太,很生气,这仙丹不给他吃,要是他吃了长寿就麻烦了,人类就会这样被他屠杀,不知道杀到什么时候,干脆就把它吞掉。没想到那男人吃了会长寿,女人吃了会飞起来,所以她飞到广寒宫去了。中国人就一直存在着这种“求仙丹得长寿”的这种观念,他没有说你修行可以长寿,对不对?你要留意到。

那么一直到佛教进来以后,透过修行可以证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来了,能够跟真理相应,应真,这个比长寿更重要,道家因此而开始有修行的东西。知道吗?好了,修行的这个状况一展开以后,因为佛经历史上正式信史记载的,第一部翻译的经典是阿罗汉经典。第二个人翻译,第一个人翻译的是安士高,都是阿罗汉的经典。第二个翻译的人叫支楼迦谶,支楼迦谶翻译的经典就不是阿罗汉的经典,他是佛的经典。这里面很明显地说到阿罗汉的经典是自我成就的这个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微观的佛法,他只讲心灵方程式成就。

所以你修阿罗汉的人,将来有没有可能成佛,假如你修学佛法是以阿罗汉的方法来修,那就是A Type的那个模式了,因为你对其他方法都不注意。佛的解脱是B Type的这种情况,知道吗?他就不只是我自己如何解脱的部分了,他对于周遭的眷属在注意,因此它的成就除了这个核心的芯片,他认为他的成就没问题以外,他的重点是在于他要指导别人。这些眷属很麻烦,你要指导他,你怎么讲他怎么翻,怎么颠倒,语言的僵持性,他会产生这样的状况。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就发现说,行菩萨道成佛为什么比较难,不是因为成菩萨道他要成就的芯片难,是菩萨道他不但自己要成就,他要夹杂一堆人成就。阿罗汉只论他自己成就的。这个不是批评,你要懂得即使行菩萨道你要成就,你也是要修罗汉的这个心灵方程式,你也是一样要有这个心灵方程式。那问题是你只把心灵方程式弄来给你自己成就的话,那你就是人寿百岁的时候成佛。

那你假如这个心灵方程式是把它弄宽了,就是说你成就的部分是成就没有错,但是我把众生的系数、常数把它加大一点,其它变量是一样的,成就的变量菩萨跟罗汉是一样,那菩萨道的是那个系数那个常数,一二三的那个数字把它加大,加大你就慢了,它是指这个,并不是说菩萨道多了哪些,菩萨道不多哪些,众生难度啊,是在这里。所以我们真的已经得到这种方程式的人,心灵方程式的人,不会急着要成就。知道吗?因为你看得到。要成就还不简单,两腿一盘就可以了,那问题是在你周遭游荡这一群怎么办?师父想要睡个觉,说“师父慈悲”,“干嘛”,“借你五分钟”,要借五分钟,已经三点了还没吃午饭,他还要借五分钟。讲完屁股才拿起来,又“师父慈悲”,又来了,我干脆就日中一食。晚上又开始他又来了,“师父慈悲,借三分钟”,好像短一点,一问还不是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哪有三分钟的。为什么?慈悲呀,慈悲会写啊,吃了自己背。所以你就慢慢的,他势必会比较晚,但是这个境界的展开,这种解脱很广大,而且他跟众生的缘起法界,他有很深的缘。当然这里面要谈到他的本体性是这个样子。

在你菩萨道的历史里,菩萨道这一段——还没到达这个生命因素通通到百分之百,每一个生命因素开始交融的时候的这个以前的这一段历史。就是当你现在把自己的业力放到缘起法界以后,那么这辈子分段生死结束,你入法界了,那个时候你就在性起法界里。在性起法界的这个时候,因为你这个时候其实是六十六分而已,当你在性起法界的时候,你的生命因素是全方位起动,你在跟缘起法界的这些众生业力在相应,这个时候你假如是Pattern A的这种情况的时候,那你是不太爱起动的,你知道吗?因为你现在不是佛,你是菩萨,你还要精进前进,所以你的色身再到这个世间来,乘愿再来,你也是急了要成就而已。那你在这里所遇到的这个部分,你完全自己可以消解,所以你在看公案看到,佛的那个什么……那个手脚断了为什么会自然再恢复,因为他是在性起法界,不在缘起法界。现在你是在缘起法界,你不要拿一条腿去做金华火腿,然后就想要再长一只出来,那金华火腿跟你要就好了。对不对?不是,因为你做不到,因为你是把色身留这里,业力寄在缘起法界,你不是最后身完了以后过去的。因为你到了性起法界以后,再到这个世间来还是来投胎,因为你还有很多业缘未了,那个时候叫乘愿再来。知道吗?那叫乘愿再来,那个时候来就无灾无难了,因为你主要在性起法界里,你还是急着成就,这是最主要的地方,这叫罗汉解脱了。

佛解脱的时候不是,他在这个地方,会跟业力的部分起很大的互动,同时你再乘愿来到这个世间,你也是个所谓大全示现的菩萨,雍容华贵,是这种状况来的,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再看法界的部分,再看世间的这个部分,它两者是同时并行的。不可能说你分段生死结束以后,进入法界了,你就这边就完全没有了,不可能的。你还会乘愿再来,随着那个因缘跟业力你会再过来。也就是这个状况你的这个到最后,菩萨交融,生命因素开始交融以后的那种解脱,甚深广大!关键是在这里。因为你结的缘很广、很广,叫作得佛解脱甚深广大。他是这样看的,不是用想的。

阿罗汉知八万劫生死,佛呢,佛知不思议劫生死。不是,不是只有语言文字这样。语言文字讲是这样讲没错,可是你要知道他境界是怎么来的。我们在修行你从因地要走正路,关键是在这地方。而我们经常把它搞得太复杂。什么复杂,是因为你用意识形态,用意识形态把人家弄成太单薄了。然后都是你自己的意识,意识流在做自我解释。那就通通都是噪声,不是真实的佛法,所以真实的佛法一定回到你的行法上面,从因地怎么去进行。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四集
下一篇: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二集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八 修密的两点特殊处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元月)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六集
 耳根圆通章 第五集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九集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伍 福德门圆融道的修法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三集 (2011年七月)
 药师经行法 第七讲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二 辨色空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十一 忉利天王众——念念当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65.救溺女度二姓 Saving a drowning girl and rescuing two..[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心一境性[栏目:傅味琴居士]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三)[栏目:佛教格言]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六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二)[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