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耳根圆通章 第十八集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91

耳根圆通章第十八集

海云继梦和上

道场里摆的三尊佛像中间是大日如来,左边是秽迹金刚是代表密法,右边是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你觉得很奇怪,他不奇怪,他就是修哈达瑜伽的,所以他的气脉全通肩膀的骨头通通突出来了,他是表相的。中国人在修学上面的一种成就的一种象征,当然你看不懂,很奇怪一个老头子摆在那里干嘛?你最好不要骂他,要不然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他就不接你去了。这个佛法大如天,禅门深似海你可能都不认识,你所认识的是你脑袋瓜里面的那种执着而已,大如天有多大你抬头看天空两栋大楼之间叫天;深如海,海有多深,前面鱼池那么深。因为你所看的只有这样子而已,你没有办法去了解。

刚才提到入流亡所,这个前面是什么东西,你要能够先具足那些条件,来到这里你的心境才有可能静下来入流亡所。那个入流很清楚,一定清清楚楚,内心清清楚楚,那个亡所一定有所才能亡所,你无所的话不能亡所。所以首先你要能够捕捉到,然后进入那种情境你才知道说它是什么,然后就不在意。就好象我们的学习某种功夫你会很在意,各位去留意一下你写的字,写了以后再写一遍两个字绝对不会一样。可是你写字很自然你的笔划很顺,可是再叫你再写一遍你不会一样了,但是呢你一看就知道那是你的字,可是两个字根本不一样,那个字你再写一百次你都会发现一百个字都不一样,但是你会发现那些都是你的字,你不会去写别人的字,对于写字的笔划来讲你真的是入流亡所,知道吗?

你讲话也是一样,你讲话有自己的调调,这也是入流亡所。你呼吸也是入流亡所,但是呢你只能叫亡所,你不能叫入流,因为你不清楚不明白,这个只能亡所不能入流,因为只有亡所没有入流。所以这边你都没有成就,那叫惯性,要亡所很多是惯性,但是这个地方讲入流亡所是清清楚楚不是糊里糊涂,你是因为是惯性所以你根本就不清楚。那么现在你的识性,这里不是讲根,识性跟尘境这两个,尘境完全寂静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地方他用寂来形容亡所。从中文的字义来讲那种情境表达的很好,就是说尘境在你的心里没有涟漪,可是你很清楚,你要留意到很清楚,没有涟漪,这个叫寂。

最好的方法你还是真的训练自己置心一处去感受那种情况。我们在这里跟各位谈的是这个尘境为什么一定要把它降到最低,我们跟各位形容说就像这个地板,这个地板这么平,你假如,因为在我们这里比较难,这里第一个湿度大第二个灰尘少,这假如有一年以后那灰尘很均匀的布在上面,这个时候假如有一个像蜻蜓的翅膀或蝴蝶的翅膀这样掉下去,你就会发现那个尘会飞起来,然后很快又沉浸下来,有没有,那种感觉可以感受的到吗?当你的心很平静的时候就像那波平如镜的湖面,那么有一点东西掉下去起的一点涟漪,你能够置心一处以后的心就像那个心湖一样平静,就像那地面上的灰尘平静,那个尘境来的时候就跟这个情况一样,它一点涟漪起动然后它又会平静下来,你必须要看到这一点,这是绝对要求的。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那尘境来你才会看得很清楚,那才是入流亡所,那个时候生命观境就会爆发出来,真正那个时候所激发的你要导引到哪里去,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在捕捉那个尘境的时候识性就出来了,无明就起作用了,当你这样子尘境你不管它,那个无明要起动识性要捕捉那是什么?就是在想说那是什么?然后你说这个不对,再找回来的时候你的生命,你看那个看电影在描述那危机状态的时候就这样子,那整个生命全部爆发了,因为那无明要介入你识性要去捕捉。然后你说不行这个时候就要破无明的时候了,你就发现那个英雄是怎么样突破这种魔境的危险然后超越到另一个境界去,那整个生命就爆发出来了,整个能量就爆发出来了。

而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失败很多次,你放心,每失败一次你的生命能量都急剧增加。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有很多经验,而且你要知道这个微细的地方在训练那个经验就是下辈子你来当伟大的科学家跟艺术家的地方,那个摸索的那个小地方非常精密的,你内心的感受的那个东西就好像拿那个显微镜把那个境界放大一样,你只能够说我知道但是我讲不出来,知道吗?那个心境的转折那个叫“转辙器”,一个车字旁一个彻底的彻那个字,那个轴心从这边要转到这边来的那种工作,你自己真的是捏一把冷汗,而且你会发现在那个时候你的身体会一直歪一边。那就看每个人不一样了,因为你开始在用功的时候那个情况它出现,你自己全身绷紧、放松、绷紧、放松的那个情况会出现,我们没有进入到那个地方你不会。

为什么打坐的人不会胖,为什么参禅的人没有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在这个地方你所有的生命能量全耗掉了,所有的体能多余的脂肪、蛋白质全烧掉了。你放心,每次坐起来蒲团都湿了,不是尿尿是流汗,你衣服会湿透就是这原因。所以你要去进行这样的情况,透过这种训练,你的色身、你的心理,身心都会很坚强,你一定要去掌握到这一点。那动静二相是最初的,这一关过了以后后面就比较简单了,这一关你一定要破。这个时候你的身心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到这里就已经很大的变化,光是对尘境的处理,那么过了这个以后呢?如是渐增你会逐渐提升就是这个功夫逐渐增强,下面闻所闻这个尽应该要断开。闻所闻,闻是能闻,能闻所闻尽了,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是结论,所以这个文你要看清楚。这个古来大德都会解释,断句就乱七八糟,这断句是:闻是,能闻所闻,尽了,能觉所觉,空了,能空所空,灭了。是这个意思,这样看你就清楚了,这中文就喜欢这样子,这文字家、文学家,黄融是个文学家,文是很好你要开悟就有障碍,所以古来禅师骂这些读书人就是这样玩文字游戏,害得一堆人都不能开悟,就在这里。

你把那个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功夫如是渐增,逐渐的提升你的功夫然后能闻所闻,尽了,能闻所闻,这个叫做能所皆空,尽了,双泯了,这个时候尘境根性结束了,再到这个地方这个能闻所闻,能闻是根,这个时候呢从识性就要转到根性来了,因为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时候就是已经转入根性,用根性了。但是这种用根性我跟各位讲叫做硬挤的,硬挤的知道吗?像晒萝卜干,萝卜干晒完挤到罐子里,用一双什么一直挤,对不对,硬挤挤过去,哈达瑜伽就是训练这个。你跟萝卜干差不多,里面都有棱有角很香,他是硬挤挤过去的。

我们假如透过思辨瑜伽的训练大乘佛法是比较不一样,但是这个地方讲的纯粹就是小乘的修法,硬挤要挤进去,硬挤,挤进去就很辛苦不会很痛苦,但一定很辛苦就对了。但是这个挤过来以后你的身心会不一样,完全改造了。所以说修行改造生命这个地方先改造你的色身,你的身心既然一改造的话那你的命运就变了,你不用刻意的去要消灾改劫。过年到了要安太岁,民间信仰可以,庙里也要做,为什么?不做没钱。消灾改劫是为了收入不是为了什么,有效没效你不做也一样,所以这个叫很好笑。但是民间的信仰它需要安心,因为未来的一年要过什么日子不知道,我花个几千块安心一下这无不可。你总要给众生一点安慰,这就是做安慰的工作。但是你在这里修行你一定要看清楚,一定要看清楚跟那个不一样,这文章这样看起来你不知道修行的工程有多大,你一定要去做、一定要去进行。

所以各位坐在这里你不要以为一块蒲团,这是最佳的工程,这方方正正师父还满慈悲的,还弄了一个木垫子给我坐着。这里湿气太重,你不要看这么一个蒲团,一张盖巾布,顶多再加一条禅袍,风衣一戴观音帽一罩,那个正好睡觉。不是叫你坐着睡,是要你进行最了不起的工程,这项工程在你的生命史上你就要经过刚才所讲的史诗的奋斗,有非常非常多的战斗。你要在这里面消灭罗刹,要在这里消灭那些紧那罗、阿修罗,要在这边消灭那些夜叉,你生命中的夜叉、罗刹就在这边进行的。你不要以为这个蒲团怎么坐,你坐得好那个叫做金刚城,你坐在那里虽然方方正正的也不过是一尺半四方而已,它是你的金刚城,未来你的一切成就就从这里开始。你国土有多大就看你这里心量有多大,所以还是把蒲团坐好不要光是坐破就好,所以功夫一定要在这里下。在这里生命改造的过程里你有很多的工程在这里运作,这里你就看到一切唯心造,你在这里就是在进行心的改造、生命的改造。

禅法这一点厉害,那要不要其他的呢?在印度来讲这里面的修法不只这样,因为印度的基本修法它是密法,它有很多的供养等等,那些我们这里不跟各位讲。你先把这个基础工作做好,它有种种的其他的辅助你的办法,但是基本的方程式是这一个,这是它核心机构你一定要进行。这个工作这功夫尘境,动、静二相,这个动的尘境跟静的尘境这两个呢?完全降伏了,你内心里头对于尘境来的部分能够捕捉能够安住,你就不会被妄想带走了,对不对?这就是置心一处了。

再来呢,那个心你是用作意心,现在呢?要不作意心,现在是这个问题了,因为你假如是作意心那是用识性,现在无作意心就是用根性,所以这边要怎么样由作意心到不作意心呢?这个过程那就是我们在破那无明的地方,所以刚才提到你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这个尘境来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好奇那是什么?尘境到底是声尘、色尘还是哪一尘因为六尘同时来嘛。因为一个尘境来你会去发觉是六尘中的哪一尘,你要去发觉哪一尘的时候无明就要进来了,那就去到第二念的地方。因为你要从第二念跨过去,就不要它的时候那你一定要把那一个捕捉尘境的那个念头给拿掉。这个生命能量的爆发非常非常的大,那在第三念到第二念之间,第三念是受,也就是说你这一过来的话,尘境你一捕捉的话就这声尘,这个时候一进来的时候到声尘已经是受了,声尘的时候已经是受了,我知道这是声音这个已经是受了。

下面要怎么样运作你把它停住这是第三念,你要从第三念走到第二念就是声尘我不管,这是尘境我要去捕捉的我要把它停住,甚至于这是什么尘境我也不要去分别再往前推,就到第一念了。那时候你有那个觉受尘境来而且很清楚,你不动它这无明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呢就是闻所闻尽了,识性完全落了,尘境也落、识性也落。因为你不分别,识性落了就到根,能闻所闻把这个地方尽了这个叫做根黠,按照楞严经上面的讲法叫黠、动黠、静黠、根黠这六黠。黠它把人家写成绞丝旁结果的结,这个黠应该不是这个结,这个结应该是黑字旁吉利的吉那个黠,它有点智慧的意思,那个黠是智慧的意思。那么能闻所闻尽了从刚才那个识性了了就已经进入根性了,现在再把根的作用再了了这个叫做尽闻不住,这个尽了,闻不住就是不停,不停就是继续再前进如是渐增的意思。但是这个地方讲尽闻渐增,如是渐增,继续再成长这个时候就变成觉,因为这闻所闻尽了就进入觉了,觉再继续成长那就变成能觉所觉空了,就进入空的这个智慧的领域,我们一般来讲就是般若空性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把这个过程再跟各位讲一下,这个能闻所闻,这个就用根来闻,而不是用识来闻了。因为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时候,我们就把识给停了,开始进入第一念了。在第一念的时候其实你是用根还是清楚现在能闻所闻的根性,又明了,明的时候这个觉就产生了。所以这觉悟的觉不是你知道一般讲的那种清清楚楚的那一种识性的觉,这个觉跟那个觉是不一样,在两个位置是都不同的。用识性的那个觉有一点叫做人工加味料,用根性以后再进步的那个、如是渐增以后的那个、尽闻不住的那个觉来讲它是属于原味的,原味的就是硬燉燉出来就对了,它要长时间下去把它燉出来的。这一个觉的部分事实上对根来讲是已经是导入了,从根跟尘相接触以后这个根要怎么导入娑婆若海的一个准备过程,这个叫觉知。觉的部分这个觉跟我们用识性的不一样,而这个觉是从……我们从这个图来看,这个地方在第一念第二念这边,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是在第二念要进入第一念的时候。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是从第一念相进入本来面目的这个准备工作叫觉,这个觉,这个工作里头三个部分叫觉空灭,三觉三个部分都是在做第一念要进入娑婆若海的工程,这个没有架好你要进娑婆若海进不去,你进不去。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都是在后面的工作,生活,你的人生都是在后面的。现在要进到这里来,这里面是个什么样的真实生命,我们讲真实生命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都在这里面,你要怎么进去?我们好像跳进去一样,不是,就是这个工程,这个工程也就是哈达瑜伽它了不起的地方,它像个桥把我们从第一生命架构到第二生命去。我们在讲说象限转移,转移的工程真正在做的就是觉、空、灭这三个。应该来讲这动静根是这个桥头,这一头我们娑婆的第一世界的桥头,这觉空灭是第二世界那边的桥头。桥的两头你的工程就在这当中这架构这个部分,所以觉空灭我们现在要去摸索是真的完全无知。

我们比较清楚的是前面娑婆世界这个桥头,我们怎么架从识性,舍识用根的这个部分?那么用根用根还是用根。用根不是再回到这个世界来,用根是要在第二世界里面才叫用根,你们用根又跑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怎么用根呢?所以你不会用。舍识就是舍掉第一世界虚幻的生命,用根就是用根进入第二世界的真实生命里。有没有?你看基本上的观念我们就有问题了,我们是要在这个世界舍识用根,这是你大脑的解释法,因为你不知道有真实的生命那边,你要懂得进入真实的生命里以后,再从真实的生命那边起妙用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你知道吗?

那么现在呢,在这里第一个是觉。觉的这个部分它讲,闻所闻尽就进入觉了,在觉里头尽闻不住,尽闻,闻性已经过了然后不住不停,再继续前进是这个意思。它只有四个字你怎么知道觉是什么?什么个东西,对不对?能闻所闻尽了就进入觉了。觉呢,尽闻不住,就尽闻,闻性已经过了。现在呢?在这觉里面还是不停,继续前进,如是渐增,继续在渐增。那你怎么进行?这里面什么状况你是一片空白。这个里面我们就是要各位同修你走进来以后,我们尽量大家来开发,你不要都是我讲,我讲没意思。但是呢你也不能讲,你没有走到这领域来你怎么讲,对不对?你还是在娑婆世界舍识用根好了,你没有办法进入第二世界,你怎么用根进入第二世界呢?现在是要用根去进入第二世界,要用根进入第二世界不是用根回到第一世界!有没有?那怎么讲,所以干脆不要讲了,因为你都没有经验还讲什么,我再讲你也不懂。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大家要用功,你一定要走到这里来。不来,所以连经文也不要跟你讲了,观世音菩萨说算了、算了,这些把他拉起来又沉下去,拉起来又沉下去,有没有?你看清楚了。

我举一个例子,因为讲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不是很喜欢洒甘露吗?你想这边右手持钵左手拿杨枝,对不对?还是这样?我忘记了,好像这样,对不对,是这样嘛,左持钵,持宝瓶。他不是吃饱闲闲,罔晃荡,如果是罔晃荡一定淹大水,你要留意到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表相的法。我们都是惯性,我想你站在那个地方,钵拿那么久,又杨枝甘露一直洒,洒了几千年我看他的手已经变成自动手了。不是,有状况他才用。那个状况是什么?就在这个地方。那个一滴,我们洒净的一滴水,你不要我洒过功夫一点,刚好淹大水。听说李靖,李靖知道吗?唐太宗的一员大将,他的大将都当了宰相就李靖没当宰相。有一天孙悟空求雨叫龙王要下雨,龙王就赶快来跟李靖讲说:你跟唐太宗讲,跟他下棋,不要给他睡着。结果下一下唐太宗还是睡着了,李靖就去下雨,人家叫他下一寸,他说大旱那么厉害一寸水怎么够?他把它下了一尺,下了一尺结果淹大水,因为淹大水伤生害命所以他就不能当宰相。

你最好不要太慈悲,因为你不知道那种比例的功夫,你用识性你以为一寸不够,要一尺才够,那一尺就淹水灾了,因为那是在不同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故事,你洒甘露一滴水,甘露一滴那就是一个海洋的水通通倒进来了,你要留意。我们在进入第二世界,里面的状况是什么你不知道,你最好少用第一世界的这个告诉我们,说你就是不要用大脑,你不要用大脑。你一定要走到那里才讲到那里,你没走到那里你没办法讲。所以舍识用根的解释根本就错了,舍识是舍掉这个世界,用识性的世界,然后用根性在第二世界里面,有没有,在这里产生了。在这里我简单的跟你讲,我作一个导引这样,那你自己去实践,去实践以后你才能知道尽闻不住是那个觉。

觉的这个东西,这种状况你第一个阶段是熟练,它这里面都有很多阶段的。你用觉是没有错,根是用尽了,不用根你进入觉是另外一个阶段。其实这个阶段就我们讲的,你经过很多次的失败有个成功,你有第一次成功叫瑞相。你要:为什么我进去了?那个方法你要一再的再去试,所以第一次怎么进去出来以后你会忘,啊!很不错,后来才想,啊那对,对呢,你要再作意进入,那是第二次。作意进入以后,因为第一次是硬挤,挤挤挤不知道怎么挤进去,所以你第二次要再进去,你就会循着第一次的经验去靠近。所以第二次的作意进去以后,通常我不知道各位的经验,我的情况是作意进去了,我就要出来,进去、出来、进去,那个地方一直摸,磨熟一点。要不然离开以后,要像第一次跟第二次那样子又要无量的失败才能靠近,就麻烦了,所以第二次我就磨久一点,久一点第三次要来就很快,很快会进入。然后你会十次当中五、六次,大概十次从两三次到五六次之间,可是你会发现到了这五六次的时候你会跑一到第二阶段去,所以在这个动静这个尘境要了然不生的时候呢,其实我们偶尔会破识性近无明了。

在破识性近无明是第二个阶段,破识性近无明我们在一再的尝试的过程当中本来是一两次,你会到七、八次,到七、八次的时候你已经会用根,而且根的成功会有几次呢?你会跳到觉知道吗!觉那边呢由一两次到七八次的时候你也会由觉跳到空,那么空会由一两次到七八次,这个就我们常跟各位讲的无量的失败有一次的成功,无量的成功有一次的成就,要无量的成就有一次的成熟,然后无量的成熟你才会成佛!就是这个理论来的,就是这个地方来的,所以你要这样一再一再的去经验跟尝试。那么在这里头从根到觉当中,觉,我们后三个阶段会比前三个阶段更谨慎,因为那是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在这完全未知的领域里我们会一再的去经验,所以你会从很生到熟。

首先觉是什么?我会慢慢的、慢慢的去摸索,然后觉要怎么起用?我又开始逐渐展开。所以这叫做尽闻不住就如是渐增,根舍掉用觉,觉要如是渐增然后能觉所觉,本来是能闻所闻用根性能闻所闻现在能觉所觉,逐渐逐渐你会一直提升。尽了,尽的时候在这里尽的就进入空,所以在觉的训练里逐渐你会接近空,然后空会逐渐浮现,就会从一两次到七八次,八次会到十次到很熟的时候你又会超越,超越空,所以空觉极圆,到这里就接近了,接近最圆满的地方。这极圆还是那尽闻不住如是渐增的意思,空跟觉都是很好的状况,所以这个觉所觉要空了,能觉所觉要空要进入空性的时候,这个情况能觉所觉就会尽了。这个都是一样,一次一次渐增,那里面的境界要各位自己去摸索了。

进入到这里面我们会发觉,你看这文字比前面的文字都不一样了,它空觉极圆,它把空跟觉连在一起。它不像前面尽闻不住是指根性已经不用了,在觉性当中再继续成长,现在觉性也超越了进入到空性,那么它把空跟觉它并没有舍觉,空跟觉到极圆的地方,你看尘境、识性、根性可以全舍,但是空、觉它没有舍,空没有舍觉。有没有留意到,这用词用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空并没有舍觉,舍掉觉就没有空性。你留意到所以它空跟觉是连在一起的,然后要极圆,所以它是一体的。那么能空所空“尽了”,用传统它这地方的文字叫尽了那就灭就现前了。能灭的灭也要灭尽,所以生灭既灭其实就是能灭所灭,应该来讲按照它这文法,这空所空就能空所空尽了,那就是灭。这个地方灭呢还要如是渐增,那就是能灭所灭尽了那就才是寂灭现前。

可是它不这样讲,按照语法跟工程进度来讲,那模式就这样用过去。但是它这个地方,这文学家搞的魔术,它文字要优美通通用这样,他就跟我一样笨了,写文章写不好,他要文章美他就用这样的变化。空觉极圆是说明觉空这两个字汇是合一的,那么来到这个灭的时候,生灭的情况他再从次第来讲,这个生灭不是我们前面的生灭了,它是你有这个空性,产生不产生这种生灭的情况,就最微细的地方你还有那个启动,还有产生、不产生的情况,这个叫做作意到这个地方它要完全止掉,不作意,完全不作意的自然状态。换句话说到了这个地方,你的空性、你的觉性已经都变成你的生命因素了,它不作意了完全不作意,这个叫做寂灭现前。连灭,能灭所灭也都尽了,这个叫寂灭现前,换句话说到这个地方,觉、空、灭三个合一成为它主要的生命因素,觉、空、灭三者是第二生命里头的动力。而识性是第一生命里头的动力,你去看这两个差别,识性是第一生命里头的动力,所以你会发展大脑,会发展大脑,那么那个叫聪明才智,聪明才智是第一生命的动力。第二生命里头它是用觉、空、灭作为他生命的动力,这个地方在讲的就是让这个生命的动力能够现前,能够兑现出来,这哈达瑜伽在训练的是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地方。

那我们讲不清楚,这是大乘修法,它什么大乘修法?它根本就小乘!所以小乘不是我们定义的那个样子,大乘也不是我们定义的那个样子。因为它到达这个地方寂灭现前,后面就是它结论了,寂灭现前以后,它讲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忽然超越,那象限转,啪!跳过来了,忽然超越了,超越世、出世间。世间,第一生命这边,出世间,第二生命这边有没有,这桥一架起来,忽然超越了,忽然超越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就在这第二生命里头它有这个作用。第一个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这在第一生命里这叫自受用法乐智,觉空灭那个东西叫做根本智。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叫做他受用法乐智。一个是自受用法乐智一个是他受用法乐智,觉空灭这边叫做根本智,转识成智,有没有,转前面的六识成智慧的这个部分就是这个智慧。

觉、空、灭,你要转识成智的识你必须到入流亡所这边才能转,开始要转的就是动静根这个识,转为觉空灭这个智,这个地方的根转识成智的时候根在识的这边,舍识用根的时候根在根那边不一样。所以舍识用根,我们上一次讲舍识用根,跟转识成智有点不同就在这里,转识成智那么包括动静根这个叫识,转为觉空灭这个智,知道吗?这个是根本智。假如舍识用根的话,那是动静,这个识性了然不生叫做舍识,用根就用根,但它只到这个用根而已,还没有觉空灭,你要留意这个是不一样的。我们用字都随便用,反正两个都不懂,舍识用根就舍识用根不要用识性,用根性。吃饭的时候用根性不用识性,所以好吃不好吃香肠还是狗屎都搞不清楚,因为你不懂那个东西,你不懂啊,那你现在应该弄清楚了你也是懂而已,知道不算做到才算。你这个禅七来了,我是跟你讲了,值得了,值得要做啊,不做回去你欠我了,我已经跟你交代完毕了,这个观念你要先弄清楚。

我们从这个经文里头,经文是很简单,因为简单你从白纸黑字上看,学不到,你要了解到这个就为什么刚才我要跟你讲事识心、藏识心跟法界心,在这里,你假如对这个部分你没办法去体会,那个东西你显不出来。那个、那个,那个不知道怎么讲,讲起来就要一个钟头,光是说舍识用根跟转识成智是不一样的,大概都很难讲。都一样怎么不一样,尤其你从唯识来更难看,唯识我不知道我当然不能这样说人家,不过从一般来讲的那种情形来讲,这是严重的区别,有很明显的区别,因为它都混在一起。我们在这里你从行法上看基本上已经不一样了,而且我想这样的区分舍识用根、转识成智我们在这边讲清楚了,那么识性、根本智也讲清楚了,根本智、自受用法乐智他受用法乐智也跟你讲清楚了,可是很奇怪经文上并不这样讲,我们这样讲叫论,经文这样讲叫经。

经是这样,我们论从我们了解的部分来谈这个部分,让你去了解,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叫论,对着经我们一个一个讲出来。这个经文短,经文事实上只有这一页这样而已,大师父给你整理出来就这么一张,经文就这样而已,但是要把它讲清楚不容易啊,我们要把这整个理论的架构给你弄出来,我希望你听完以后这个要整理出来。不然回去,有啊,有,我听过,那个在那里,山上那里一个和尚讲的,叫什么名字我也记不起来……你一定把它整理清楚,这里面是什么,你看看这样就几个了,舍识用根了、转识成智了,你也得根本智了,这后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这个叫后得智,获二殊胜,这后得智里面就分两个,一个自受用法乐智,一个他受用法乐智……这很清楚,那是什么,这是什么通通有了,讲很简单吧,你都开悟了。

开悟要成佛,开悟干嘛,你现在连慧解脱都没有,因为你听我讲的,听我讲当然懂了,懂了不算,这个叫听到了,听到了是善根、福德、因缘。但是这个善根要成长,不然听也听不懂,听的雾煞煞,不知道在说什么,那就连善根也没有了。你既然头一直点就表示你有善根,你已经很清楚了,但这个清楚你一定要整理起来,整理起来以后在生命因素里,你现在不整理,这是远种菩提因,下辈子你都忘光了,可能明年你都忘光了。但是你整理以后它在你的生命因素里已经挂号了,因为你知道整理得很清楚,这个地方基本上这几个名词、名相都讲不清楚。而这个经文在这里跟我们标示得很清楚,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你从经文这样来看你也看不懂,你一定要透过实践你才知道,一定要好好的走一遭。而要走一圈现在你们来走大概三五年可以,我跟你讲要三五年的时间,这七天没有用,一定要三五年去走一圈。假如没有的话自己去摸索一圈,大概二三十年而已,要二三十年的工夫你才能可能去走一圈,要不然很难,很难。而我们现在这样子,你已经有了这样的指导,已经有这样的指导,三、五年是需要的,所以你不要急“师父我这样子我这个礼拜怎么没有开悟”?这个礼拜你要能够维持着心头热热的就很不错了。因为你这礼拜假如要用这个理论下去用,你也是叫抱光踏斗,应该叫什么?步罡踏斗,步罡踏斗发音,黑白乱出所以变成步罡踏斗,你也是金光闪闪。所以我们说美,就美在这里。

后面的经文也是可以讲,不是不能讲,我是觉得那你当然就知道了,但是这段经文要常持诵,也不是持诵,你要常常背,自己要去回味,然后你在实修上面这些都一句一句可以跟你印证,可以跟你印证。你走到哪里去,去到哪里这几个要注意,“如是渐增,闻所闻,尽”那个要断开,“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破句你要破,“空觉即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没问题,这是第一个断句的地方。第二个“尽闻不住,空觉极圆,生灭既灭”其实都是跟如是渐增的意思一样,但这是文学家都搞这种名堂文字善变,其实意义一样,不过他在这个变的当中他把这文章,一段很长的文章变成四句话,这是他的功夫不得不佩服。我相信这个楞严经原文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这老兄舞动他那个三寸不烂之笔就把它削减得这么精湛,这文真的是很美,但是没有一些文字功夫的底子的人,这真的是看不出来,看不到,你绝对看不到。

你看如是渐增,这个闻所闻尽这里面已经含有根在里面,但是根隐掉了,但是根本没有看到了,而且就实际修行上面破识性、得根性的这个状况他完全没讲,你实修你就会知道有这个东西。你不行你根本不知道,而这里所发生的那惨烈的战斗,那非常悲壮的战场,可能常年之役都不止。常年之役知道吗?那吴起在那边打仗,把敌军十万全坑在里面,全杀了。那你也差不多一样,你必须把识性全杀了,你一个不留,你留一个你都不能成佛。你能不能不那么残忍,再留一点啦……敌人一个都不能留,就在这里,识性一个都不能留,一份一丝一毫都不能留,全部要斩尽那才能得根性!所以你在那个地方我们叫实验,我们在实践的时候那个体验,你必须彻底的把识性全部拿掉,根性才能全显,但是这整个过程很长,很长。到那时候你真的很喜欢坐在那里,一直杀一直杀一直杀把识性全杀光,就这个啊,然后根性现前如是渐增,增到能闻所闻都尽了,这是整个的过程是这样的子。

然后呢,尽了怎么样?那就是觉了。觉要尽闻,尽闻不住,不停在闻那边,不停在根性那边。觉,你看连根都赶尽杀绝了,这个觉悟的觉还要如是渐增,如是渐增这个里面又是一个,当然这个里面已经很美了,在美的境界里要一再一再的成长,你不要很美就停了,叫能觉所觉,空了,这个关键都在这里。因为它特别强调是亡所,所以它所觉、所闻、所空它一直提出来,那么前面那闻、觉、空其实就是能闻、能觉、能空,然后谈到空觉极圆。你看那个文字,他表达那个情景,前面那一个一个都不要紧,那三个都不要紧,可是空跟觉连在一起,空觉,觉空灭三个是一体的,他的字汇,觉空灭这三个其实是一个,那我们要用一个什么字来讲,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觉空灭这个,这个叫悟!不是山头那个雾,觉悟的悟,这个悟要转过去就是第二生命的动力,我们从禅法来讲叫疑情,真实生命的动力,他自己会一直往前进。那你就在这个世界里,那么觉空灭叫根本智,转过来的这边叫根本智,这根本智展开就后得智,自受用法乐智跟他受用法乐智这个叫后得智,这两个叫后得智,那就进入第二生命的领域了。那第二生命的领域如何我们明天再谈。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耳根圆通章 第十九集
下一篇:耳根圆通章 第十七集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十集
 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
 耳根圆通章 第三集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前言 累积、深化、超越
 华严禅行法之《华严六科-华严禅行法》第五集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一 法界,本来寂灭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二集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七集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2讲
 认真生活就是一部华严经 第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V. The Fool.[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通向极乐之路 中国净宗 中国净土宗大事年表[栏目:林克智居士]
 在生活中运用佛法 圆满自己的人生(宽昌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做事风风火火的人如何禅修?[栏目:明奘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