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三集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3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三集

【正行篇--净法】

第二十五节 净法。净法,所谓“净”是无染的意思,无妄想及欲望的污染,叫做“净”。盖入初禅以来,即无六欲间的各种污染,包括无身六根之欲及无心攀援之妄想,今即具备前述条件之基础,即可进一步入清静之域也。

这里有一点我们要跟各位讲,宗教有很多观念是很模糊的,只是一般人对宗教的这种认知,并不是很清楚。以相对的立场来看,色界比欲界那已经清静很多了,它欲望已经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它才能够进入色界。我们现在在追求的那个极乐世界,你到底是怎么定义的,大概没有人去想过。你一心一意要追求的那个境界,从实质面来看,到最后,会不会是只是色界天而已,那你就很冤枉了。那是你自己弄错了,不是宗教跟你弄错的。站在佛教的立场来讲,极乐世界是指一个绝对的清静,不是这个地方所讲的。(而)这个清净只叫做相对的清净,那相对于欲界,那就已经很清净了。可是,极乐世界的清净不是色界的清净这样而已。所以这个我们都要弄得很清楚。可是你看一般社会上流行的讲法,那都是含糊笼统的。你看他的定义讲到最后,不会超过色界,(甚至)有的所讲的,根本就只是阿忉利天而已,那就相当相当的冤枉。

我们在这里是简单的跟各位做这样的一个定义,修行到还法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完成的阶段了。因为你在技术面来讲,已经转化到化境的确定,它已经定案了,你的世界要成立成什么样子,它已经出现了。你在工程面上面,三身已经合一了,这已经是完全无关了,跟欲界逐渐脱离关系了,(因此)就你的世界(而言),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那么现在问题是,当你这些工程完成的时候,你要怎么圆满它?那么净法讲的就是这一个圆满的工程。这是第二段讲的。

净法是六妙门中唯一依于工程或者境界而立名的,前五法皆按技术面而立名。以此阶乃入初禅及登临目标,故就境界而取名。它这里是进入这个阶段,所以我们只是告诉各位说,要到达初禅的时候,那么它会有几个现象,所以你要知道这里,这个境界相不是你想的,是因为有前面的基础。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很多人很喜欢玩文字游戏,尤其现在很多比较新鲜的术语,你(只)要背起来(就)开始做文章,那么这一种情况,通常都是心没有进入状况。我们只能够说你接纳那种语言模式而已。这样子不好,不是真的修行成就,真的修行成就,你是心要进入状况。

要进入初禅,有几个初禅的条件,你看了以后,你一想,喜、乐、寻、伺,我有这个,心一境性我也有,我整天关在家里都没出去。洗锅子、碗盘就洗一天,这个是心一境性,想想我已经到初禅了,早上一想就到初禅,晚上一想就到下地狱了,那是你想的!在这么阳光明媚的时候,想一想这境界都很美,越想越美,好像到大溪地岛去一样那么美,那你就到初禅了?不是,截取后面一段来妄想那是很容易成就的,成就妄想是很容易的,但是前面那种功夫那可不是了。

我们跟各位讲说,你要看得出你自己的呼吸状态,那呼吸的过程每一遍你能不能看得很清楚,一个是肺活量,一个是呼吸的过程当中,息入息出的长短,还有息入的量跟息出的量。所以那个流程。我们假设说,那个出入孔的,那个水管都一样粗,那么流量才会一样大,那你是不是一样粗,有的是息入很短息出很长,那就表示你说,入的量很大,出的量很小,所以你才会拉很长,那你自己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你观察不到,你的色身不会转变。

用功用在这里。不是在境界上怎么样,在境界没有用,你要讲实际的这个过程,从数法到随法这之间,你自己有多少的变化,不光是鼻息,你能够注意得到你就会发现色身起变化的状况。一定可以知道!只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我一坐下来我现在应该到随法,师父讲随法的技术,随法的工程,这些都有了明天再坐,我到止法了,进一阶很快,尤其是到了净法的时候,那更快,一看看这些境界我都有了,那就完了。

所以很多人常常在这边争论、执着,他的境界、他认为,那他就活在他那个世界里头出不来。所以我们一再要求,你一定要从基础上一步一步走上来!一定要好好的要求。譬如说数法完成了,我还要再检定,真的吗?我是这样完成吗?我这样叫数法完成吗?而不是这样就,我已经到哪里了,不对!没有那种情况。

第三段讲,依此境界中,行者能够就化境,就变化的境界相操纵裕如,心能够清清楚楚的摄住在一个坚定的化境上,初禅这样的境界才能显现,这个叫御心成定,你能不能?那种变化境界你能不能掌握、能不能控制。这个自己要能够很清楚。

变化境界,在还法的时候我们就跟各位讲了,你要选择哪一个境界,事实上(是)跟你的本愿有关。我们譬如说观经十六相,或者二十五圆通,或者这个三十二不二门,不是用你自己选的。耳根圆通好,你怎么修耳根圆通?你安不住,因为你没有那个愿力。

修哪个法门要跟你本愿相应,(如果不能)跟本愿相应,那叫妄。妄想纷飞会做白日梦的人,它应该是从意根,或者是法尘去修行,而不是耳根圆通。是不一样的。可是你就只记得有耳根圆通,因为那是观世音菩萨,因为那是什么,那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是受到暗示,受到暗示你都除不掉,只有魔境来困扰你,不是化境。所以我们前面讲的很清楚了。

所以,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从数法到止法,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把我们的这个色身作转变,心里的那些污染跟暗示潜意识给它净化掉,你的十功德才会产生,十功德没有产生,你的心里的魔境没有除掉,你的真正的化境不会产生。

你不要看大乘经典讲的都很简单,什么境界、什么境界,(而)你呢,因为你这两者没有成就,色身的转化没有,心理的转化没有,欲望还那么多,妄想还那么多,大乘的境界你会出现(吗)?根本不可能。所以这个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工程。

而我们一再要求各位从基础来,就是这个原因。你一直要从最后面来看,那都虚妄的,我们是希望大家,做个老老实实的真正的修行人。不要作一个膨风的吹牛者,只会在那边吹牛境界有多高了,那没有用。

最下面,这一段我们看看,若行者对于化境不能控制自如,那么,化境将会引起心的不安,这包括烦恼、恐惧、期待、无奈等等,若心念无法止息,心不止息,将引起身的躁动与不安,此时,身不轻安,亦将引起息的急促与粗短,这些状态都是欲界的现象。所以在前述各阶段的坚固基础中,才有可能进入禅定。因此每一阶段的坚持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刚才讲的。

在这里,我们要讲后面的部分,我想前面我们要再一个过滤。绝大部分的人,对自己都很有自负,虽然有些时候很胆怯,但是他本身的那一种自负还是相当大的。我跟各位举过的那个例子我们搭野鸡车的经验,没有碰到境界(时),每一个人都像那一个那助长威势的乘客一样,讲的咬牙切齿,那对方错了,这个可恶,你放他走,要给我见到我一定把他捶死了。可是到了警察局,他自己就闪一边去尿尿了,司机问他说,那你刚才不是怎么讲嘛,哎呀在警察局讲没有用,都是他们的人,你知道吗?这就是胆怯。但是,他在后面,背地里他又会显得他又是不可一世的样子。

我们也是一样,你看起来很胆怯,叫你站出来你不敢站出来,哎呀我修得不好,哎呀我不行呀我没有准备,私底下打妄想的时候,那不可一世,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希望你刚好能够倒过来,(把)打妄想那一种粗鲁野蛮的部分,你能够减到最低程度,乃至于完全把它消除掉。面对真正境界要成长自己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有勇猛的很勇敢的把它挑起来,那这个才对。

能不能这样调过来?那就是修行。我们人生旅途当中有很多地方要你做这样的决定,要你做这样的决定,你敢不敢?现在又很多单身贵族,始终是单身,为什么?他不敢决定,结婚他也不敢,叫他出家他更不敢,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我们自己不知道,你这边犹豫那边犹豫,你只有做错误的决定你敢,并不是说出家就对了,出家要承担的那个部分你要去承担,不是现个出家相混来混去,那也不过像凡夫一样,所谓在家、出家凡夫没有用,决定要出家不是把头剃了就好,那个顶天立地为人天师的这个部分,你怎么承担起来?这个才重要,敢不敢?

我还没出家前,我认识了差不多三十几个师父,三十几个,这些年轻的比丘,那讲起来真不得了,好厉害,他要做什么做什么,我们里面也出了一个叫做明耀,他说像证严法师这样算什么?他的慈悲心更大,他要作什么作什么。那是可以,早上忏悔下午反悔的人,你说他能做什么?这个就是颠倒。我们要承担的不是这样,你在心性上作调整的时候,你能不能真的,这样去放下一切,去承担?

你不要看那个公案,慧可在菩提达摩那边,这个下雪的时候在外面壁立,乃至于断臂求法,那不是相上的问题,不是表相的问题,是一个你真正的求道,我为了要求道,我要把世俗的通通放下,就好像把手臂给砍断一样,那个才叫做断臂呀!我要出家,万一我跟师父吵架的时候,我看我买个房子,跟师父吵架时我可以跑回家。那就完了。那你进到道场你就想着会跟师父吵架,你就随时都要找到人跟人要吵架,他吵完就吵出来就跑回家,就变成这样了,那你能不能把那个后路给断了!

我有,有没有这种,有房子有钱,我统统把它丢掉,最好还是不要送给道场,送给道场了有一份恩情存在,将来跟人家吵架好了这个本钱大了?你吵起来谁都输你了,不要这样,把它用无名氏的名义捐出去,孤儿院、环保单位捐出去,自己只身奋战,那才断一个手臂呀!你无后退、无后路,能不能?哪有那么笨的人,赚钱都赚得要死了,所以我们一再修行难得成就,就是你一直要有后路,你这么一坐,痛死了,那就把它痛死更好,成道了,不是,奇怪,师父怎么还不打一下,这木鱼敲一下就可以下来了,我就得救了,你不要在这里寻求得救,这个心不具足你没办法,这个才叫承担。

一个行者要像行者的样子,那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可以说,心心念念都要成就这个部分。你不要在那边自己给自己做定义,你把出家的生活当作社会生活的另外一种。人家说,这个今生穿得百衲衣,来生可以得龙袍穿,那我就赶快,越破的越好,你们要丢掉了我就捡起来穿,这个叫百衲衣,来生来世,生生世世就可以穿龙袍?那你是为什么?你是为了穿龙袍而出家?还是怎么样?为了将来生生世世都可以成为世界美人,所以我就把头剃掉,是因为剃了头将来可以长得很庄严,是这样吗?这个都是我们非常错误的观念。

修行,那个承担就在你心性的转变上面,在正法的行持上,你能不能够真正的放下正法以外的东西,这个你要看清楚,正法以外的这些东西你能不能放下?这个才是真正的关键!我们在正法中,大家都很需要,我跟各位讲,你都很有这种认知,可是有几个人能够说真正我为道为正法而奉献?没有。我告诉你,只有为什么,为宗教狂热而牺牲的人很多,为正法没有,正法是要求你那个奉献是一种高度的宗教情操。你要看得出来,宗教情操跟宗教狂热不一样,我们讲习中跟各位讲过很多,你要了解。

一个行者,对于正法的认知,他的承担,是非常的圆融非常的穷尽的。所以想想各位,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这样穷尽,有没有这样圆融,习气上有吗?改吗?真的是心里边没有办法调整,那你在整个我们前面讲的六个阶段,净法不算,前面的六个阶段,从观鼻息是纯粹世间法的部分,到了数法开始就踏进来了。你从这个数法开始,为数法这三个工程面,你就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变化,色身起变化,到了随法,你要知道那个法,两个法的不同,你自己内心里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常常有人这样问,数法修到什么时候改为随法,那我告诉你,你就是没有修的人,我一楼盖好了什么时候盖二楼?那你自己应该很清楚,一楼盖到什么时候叫做盖好了你自己应该知道,那你怎么数法在进行,进行到什么时候要改为随法你会不知道?也就是你没有在进行修行的工作,那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我要弄清楚不然我怎么修?

好多东西不是这样子,生命不是这样子,它是自然的,到那边你就知道了,所以当你的数法,为什么要大家一定要参加实际的修行,你那个数法到某一个程度你自然圆熟了,从数法改为随法的时候,那个心理状态,会开始起变化。

因为你会开始注意息入尽跟息出尽的状况,而一开始的时候不是,你只是记整个的循环,所以息入息出是连在一起的,到随法的时候息入尽息出尽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开始转过来了,原来在数法中你还带有的那些妄想,暗示暗示作用,在随法中它就会全部堵住了,不会让它再起作用,到止法的时候,所有妄想统统脱落,你要知道这种状况,这三个技术的变化,在我们的身心上面,就已经起了改造的作用。

那你没有,你(要是)没有进行,(那就)绝对没有,我们去留意看看,那么它要改造你的承担就很重要。所以我们说,一个行者,要具备有他自己一个行者的本色,你不要老是拿你那一套在那边干扰,那没有用。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期望各位说,你提出问题来,不是提出你那一套,是指你按照我的方法去进行以后所产生的问题。因为这里面它会产生跟你传统的意识形态相冲突、相抵制,那么那一套产生了你会变成说,我到底该怎么办?那时候作勘定。

我们现在不是这个样子,我们现在什么样子呢?统统拿你那一套来,硬是要我承认你的对,那你不要来修,反正你提出来我只能够说你的,那这能叫做修学吗?这不对,把我自己的那一套给放下完全放下,使它不生作用,那这个叫作断一臂,断臂求法,把自己那一套给丢掉,接受人家给我的那一套,那叫求法,你自己那一套不丢掉,你怎么完成呢?想想看,这是生命的工程,是心灵的工程,不是外面的知识,不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在成就上有所进展,那你,你要了解这个部分,要很了解这个部分,要不然大家讲来讲去,还是在原地绕。

我们看26页,是故行者必须坚实的达成息、身、心三者的统一、混融,且每一身的种种相,及种种相的交错组合,都要达到融合一体的地步。这个地方我们前面讲过,大概在数法的时候,是讲呼吸身跟色身,那现在来讲,这三身连念身统统并进去,这每一身本来就有种种相,而这种种相相互之间的组合,那我们要怎么样子让它全部,很完整的呈现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我们现在在修行,台湾话叫做直通的,你知道吗?只有一个,我就一直过去了,就这样子,这样对不对(呢)?对又怎么样(呢)?(就算)对,你也只有一个。你注意一个问题,我们要到达目的地,你要记得,到达目的地,不是一个人到就好。今天我当司机,我们要到墓地,那我就能把车开过去,然后开到以后再打电话回来,跟主人讲说,我已经到了,主人会告诉你,那我要怎么办?你记得吗?主人还在原地,这个司机已经把车开到墓地了,打电话回去跟主人讲,你说要我把车开到墓地来我已经开来了,现在他算不算到墓地,主人没有去,告诉你,我们现在修行是这个样子。

你自己把车开到了,那是你的想法,你要知道,要把主人带过去这个才重要的。你现在是形式上做了很多,你实质上没作。心没有改造的话那主人没有带到。就是这种状况,你不要以为说,这个故事讲的很离谱,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每个人,几乎都是这个样子,形式做的很好,实质上没有上路。你再跑一百遍也没有用,为什么我们修行那么久,不产生效果,问题在这里。

就像有一次,有个同修讲,他说他修密法,修得很灰心,他为了密法这二十年来最少花了两千万,供养法师,就将近两千万,但是他没有信心,我说怎么了?他说他修千手观音法,修到本尊现前,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都很清楚,你看他这么用功,我说你还修什么?他说四臂观音,红观音,绿度母,法都修了,所以他花了那么多钱,我说四臂观音怎么修,四只手,红观音,红色的观音,他一座一修,那本尊都现前,跟他相应,完全相应,我看他家里的佛像,五六百万,每一尊都是上等品的,他一修就现前,因为我们两个对坐喝咖啡,他抬头看看我,我说你有没有看到,他说看到什么,我说阿哟,我再跟他弄一下脸上,我说你有没有看到?他说看到什么,我说奇怪,我的手在你的眼前晃,你没有看到?“有啊,手有啊,有看到啊”,我说那你你坐在这里有没有看到本尊,他说有,我说本尊在哪里?他说我一入起观那他就现前了。这叫颠倒,这手到你脸前晃你都没看到,那佛像你没看到你说你看到。

今天我们修行还就是这么颠倒,他说本尊现前跟他那个都完全一样完全吻合,我说你弄错了,本尊现前,是要跟本尊的愿力相交融,你能不能把他兑现出来,力行实践,这个才叫本尊现前,你以为那个像,那个像是人造的,你怎么跟那个像去相应呢?你观他那个像现前,那根本就是妄想!他想了一下,对啊,怎么都弄错了!后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他手就这样子了。师父我现在有看到了,为什么?我们要懂得,你不要用你自己的。有很多人,他教你的,但是你学错了,他教的没有错,他可能他教错了,但你要有智慧去鉴别。

那么现在这个地方跟各位讲的,也类似这种情况,有息身、有色身、有念身,三者要合一,不是你把这三者,像做饺子皮一样的,把面糊和水硬是捏在一起,那个叫做合一呀?不是!它这个合一的意思,是指一种组合,所以念身有种种相,色身也有种种相,息身也有种种相,这三个种种相合在一起,就成为现在的每一个人,当你念心很清楚的时候,你这样的一个人就聪明,有智慧。当你这个息身很清楚,合在一起的时候,你这个人就很健康。当你这个人这个色身,而那两身不具足的时候,那你看起来像一个人,其实就是人家讲的好呆好呆?

你去留意看看,他各种因缘,那个种种相就是各种因缘,存在的多与少,就构成你这一生的那种现象。那我们现在修行,就是把这些因缘重组。在这个色身上,让息,呼吸身加强,让这个念身加强,你身体健康就没有问题,你的聪明才智也没有问题,那就看你的因素是怎么加的,你的念身里面所加的都是邪知邪见,那你就知道你是什么东西了。你现在在训练的这种呼吸身,是很正确的呼吸身呢?还是假想的呼吸身?这个你要弄清楚。

我们好多人,在这个地方训练的时候,都用自己想象的,所以你不能交融,不能融合。这个地方讲到这里,这文章是很简单,这工程是很复杂,可是你要慢慢的去了解,我要各位多写文章,我们将来要各位写的更多,那是看你承担不承担?那你在这个时候,你写了发表了,这样就好。

我们很多天才,这些天兵天将很厉害,写了以后师父,你看我这样写得怎么样?我说,你放着,拿来我一看,写得很好很好,他很高兴,我都还没有看怎么知道你写的好不好?你就可以知道那种心理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一定要得到人家的这种好评,你才会得到心安呢?你根本就是心外求法,寄托在外面。

要你写是要你承担。月刊是你的园地,不是给我看的为满足,不是这样,你把它投稿好以后大家看,大家反映,那你自己看怎么去成长,今天写的比昨天进步,明天写的要比今天进步。

有几个同修,文笔很好,那你就应该要训练自己多写,你有可能每天写一篇,一个月再来过滤,我挑两篇精华的,内容好的或者效应大的,哪两个部分自己去找。所谓内容好的,就自修心得的部分,效应大的就是比较容易影响众生的那哪一部分,选中两篇来投稿。

这个是对自己的一种什么,愿力呀!弘法利众生怎么弘法,这就是弘法,不是要给谁看的,是给广大的群众看。要自己在文章里面辟一个专栏,欢迎指教,对我所写的有问题的话,那请你投稿到编辑组指名给我,那你自己再作答,这个才是承担!

人家写信来,就马上递给师父,你看人家有问这个问题,你替我答,你造的业要人家帮你擦屁股!我们自己承担,要敢勇于去挑战。

跟各位讲,修行是勇士的行为,这里比较像的形容词叫“探险家”,我们要面向未知,挑战未来。不是一直躲在已知的范围里头,那你怎么会成就呢?了生死,出三界,我们哪有经验?你既没经验要去达成,那不是在冒险吗?你不是像探险家吗?我们要朝着那样的一个方向前进!永远都在探索着未知的领域!这是个浩浩荡荡的行为,不是说一直躲在已知的范围里头,你什么时候才会进步,什么时候才会有突破?

而修行本身是这个样子,一枝香比一枝香,都是朝向未知的领域发展的,在已知的范围绕来绕去没有用,那不过在兜圈子,那好像在操场里面赛跑一样,再跑也是这一段路。不是,我们不是这样训练的,我们这种训练有点像野外求生一样,把你装在炮管里头,一炮打出去,看你丢在,掉到哪里去,自己想办法活下去,那你才会有新的境界。你说丢在炮管里头,一炮打出去就粉身碎骨了,你想的,会粉身碎骨的也要让他粉身碎骨,不然怎么叫作探险。

我们现在就是,成败、计较、得失心太重,所以不能成就。修行真的在这个法门上,各位要笃定、豁开了就这样作下去。我们不是,跟人家吵架的时候是完全豁开了,好一副英雄的模样,那修行的时候豁不开,那不行!在任何环境里头,我们完全承受下来。是一个很没有用的人,不要紧,但是在正法行上面,一定要完全承担起来!这一点才重要。

我们现在刚好相反,正法行上走不进去,结果世间琐事上面,个个都是英雄,尤其在吵架的时候,那声音特别洪亮,叫他起来做心得报告的时候,没有啦,我不知道啦,然后师父阿弥陀佛,我有个问题请教,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啦,讲了老半天,要讲什么也不会讲出来,吵架的时候很厉害,尖酸刻薄毒辣的滔滔,一口气滔滔不绝都出来了,为什么?颠倒。我们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把它弄清楚。

当然,行者到了这个阶段,净法的阶段,那些情况是统统没了,可是我们现在,在数法还没有完成之前,那些习性一定要统统矫正过来。到了数法完成以后,大概就比较没有那种情况,因为你的欲望已经减低了,法喜已经感受了,应该是虚心向道的时候,所以这种情况,它会删除掉。我们今天这些情况没有删除掉,所以你会一直在那边绕不出来。

我们往下看,行者当知,此时,心的锻炼已经到达精纯的地步,妄想已经止息而超越欲界,身的锻炼亦已完成,欲望除却,舌根、鼻根已经不再起作用,可以禅悦为食了,其他四根的作用已经降到接近于“零”的地步。这个时候接近禅定。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要进入禅定的状况了,我们只是告诉各位,你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要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形,这是指净法。心,它已经妄想止息了;身,欲望已经除却了,欲望除却以后,舌根鼻根首先不起作用,这个舌根鼻根是在我们顶门的这个地方最下方的地方,是这个下面,它的作用,就大脑的这个部分起作用,那么修行第一个完成的就是这里不起作用。

我们大家一用功以后,首先,常常会有人看,见到光,光起作用,那光是这个地方的作用,眼根的地方,所以你一静坐,就好像有光,那是你必然会有的,有听到声音,也都是在这个地方起作用的,那是你自己脑筋结构的问题,你不要一听到声音,就以为怎么样,没有啦。你哪有那么好命?文殊菩萨跟你讲什么?谁跟你讲什么?那(都)是你自己的一种心理的妄想状态,那心理的妄想状态就大脑的作用了。

那么到了这个地方,要完成初禅定,这个部分它自然的就会产生这些现象,我们在这个时候,自己要很清楚的能够了解到。我们告诉过各位,按照这样正法的修行,按照这样的一种行法来讲,它自己本身是完全清清楚楚的。我们在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哪个阶段不清楚,那就是表示你在那个阶段上,本身训练还没有完成。你要记得这一点,正法的修行,绝对没有隐瞒,绝对没有负作用,所以你自己在做,应该很清楚。

就像我们吃饭,吃饭不会有负作用的,吃饭吃到胃有问题,那大概只有一种状况,你的胃,你自己本身失去了感觉的功能。人家要吃一个便当就饱了,你连吃五个便当还不知道饱,还要再吃下去,那你当然会出问题。否则不会有这种状况,但是,你吃其他的点心零食,那就没有人会跟你说,它不会起负作用的。

所以正常的修行,它不会有负作用,不但不会有负作用,每一个阶段的过程,你都能会很清楚。所以我们才说,你在修行的时候,自己应该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不可能弄不清楚。到这个地方,要成就初禅定的这些相,都已经现前了。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明天再把初禅定的这种特相,那个初禅定的条件,我们来跟各位讲,怎么样来验证的部分。

(2011-6-6,本集由能成居士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四集
下一篇: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二集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八集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四集 (2011年四月)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九集 (2011年七月)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九集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8讲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五 摩睺罗伽王众——..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10讲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六集 (2011年四月)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七月)
 佛说阿弥陀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三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虚云法师眼中的弘一法师(慈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忙人时间多,勤劳健康好[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依止 第三章:请求依止[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能忍受得了才是真菩萨[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念珠种类以及作用和使用[栏目:念珠]
 观察过失[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五百罗汉 374、无量明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K 1304经:本经叙述若身心不放逸,则魔怨不得自在寻伺。[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