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 德行
2002年7月19日,福鼎市佛教协会会长德行法师来到九峰寺禅定静修苑,探望暑假期间正在度假避暑进行三周禅定学修的全体同学,有闽东佛学苑男众班和女众专修班师生,佛协文教部人员和来自各地的小住居士们,德行法师为大家讲了开示,下面是法师所讲全文(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这几年,大家对佛教有了深刻认识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居士,大家好。今天我是第一次到九峰寺来,这个地方是一个修行的好道场,山青水秀啊,实实在在我觉得在我们福鼎可能也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在这个地方静修是非常之好。佛教协会文教部的各位老师同学,来到我们福鼎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几年来在傅老师的领导下,大家在弘法利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这几年,还为闽东佛学苑教课,办《音声海》,每逢佛菩萨圣诞作一些表演等等,为福鼎的佛教作了很多贡献,我代表福鼎佛教界表示感谢,希望文教部今后再为佛教事业多作贡献。昨天文教部小林叫我来这里和大家见见面,和各位师生谈谈学佛的一些心得。我感觉到这几年来,福鼎的佛教啊,特别是对于初学这方面,在傅老师和各位师生的努力下,大家对于佛教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学佛总算有一个目的。我看文教部他们也不是平常的人,几乎都是大学毕业,他们为了佛教舍弃了一切,也不拿什么工资,真心真意为佛教事业作贡献,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我表示非常地感谢。
错了叫迷,破迷要觉悟
学佛的目的呢就是有八个字,是为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什么叫迷什么叫悟,这点我们一定要认清楚。迷就是我们凡夫的看法,看错了,这就叫作迷;我们思想里面的想法,想错了这也叫作迷;我们日常这个身体的造作,做错了,你不懂得这就叫迷;我们的言语方面,说话说错了,你不懂得这就叫作迷。佛经里面,无论佛说什么法,他的目的就是指出我们思想上的错误,见解方面的错误,行为方面的错误,希望我们要改正,这才叫修行、破迷啊,觉悟了就不会再做这些错误的事情。
为了身子的享受,去造种种业
我们日常第一个错误嘛就认为这身体是我,应该要把这个身体看作怎么样的享受好啊,就做出种种的业来。因为这个身体是我,用尽办法要把这个身体享受好,就用种种的方法去外面杀、盗、淫、妄,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这个身体,所以这是身见的一种错误。
要大彻大悟,才和佛一样
我们有一个真正的真我。这个假我和真我,我们要弄清楚。《华严经》里讲,佛开悟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奇哉奇哉,原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智、无上智、自然智,我们的自性里面和佛的本性是一样的,但是要通过修行才能证得,你不通过修行是没办法证得的。虽然佛经里面经常有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跟佛,众生,这三种说到不差别是讲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和佛是一样的。你迷的时候叫作众生,你大彻大悟的时候那就和佛一样,就没有两样,但是你要开悟啊才能够三无差别。你听了这句话,认为佛与我一样,没有差别,那就错了,要等到你大彻大悟的时候才没有差别,我们现在差别的太多了。
觉悟了,就不会犯错误
所以破迷开悟是目的,佛目的是要我们样样都要觉悟。无论是想法方面,我这种想法有没有错误啊,时时刻刻要觉悟;我这种看法对不对呢,要觉悟;我一天到晚这个身体有没有犯过失呢,要觉悟;我的言语,讲出来的话有没有错误呢,都要觉悟,不觉悟就犯错误。所有犯过失犯错误的都是因为你不觉悟,你觉悟了就不会犯错误了。
不管你是各界人士中哪一个,学佛都非常重要。学佛是学觉悟,迷是苦的因,因为迷惑才会造作不善的恶业,将来随着你的业,随业各自受报。
任何事都没有生死事大
我们从无始以来舍身受身,生死轮回没完没了,所以这个生死事大啊。过去有的人皇帝不做,舍掉,出家去修道;有的当官的官不做;有大富翁,舍掉去修道;有的年纪轻轻舍掉一切享受去修道,目的也是为了这生死大事。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舍身受身生死轮回,没完没了,因此任何一件事情都没有生死大事这么大。
离苦得乐要通过修行才能证得
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什么苦呢?离生死的苦,得到涅槃的快乐,就是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通过修行才能证得。
改掉错误就叫修行
修行这两字嘛,修就是修正,为什么要修正呢?因为我们有错误要改正,我们照佛所讲的所指出的,改正我们错误的想法和看法、做法、说法,改掉了就叫修行,你没有改掉等于没有修行。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修行不分出家在家,每个人都要修行,任何人都要修行,不一定是出家了叫修行,我们在家就不是修行,不是这个意思。
信解行证是学佛四个阶段
学佛,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你首先要这个信。我们不是盲目的信,我们所信的是佛经真理,不是信这个泥土塑的,也不是那个木头雕刻的,也不是信神,也不是信人,更不是信这些邪教,我们所信的乃是佛经真理,这个非常重要。
信了以后,你单单知道这部经的名字还不行。比如说这部是《金刚经》,你首先要了解《金刚经》里面讲的内容是什么,好比单单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他的来历、他的历史,你对这个人也没有了解。我们单单一个信也不行,信了以后要进一步了解佛经里面讲的什么,每一部经里面都有它真实的道理,信了要解,信解。
然后呢,知道了修行的方法、经验,那就要靠你自己去修行了。修行就是要按照佛经里面,佛在经里怎么样指导我们去修,我们要照做。
信解行证,证就是证果啦,你最终达到你的目的地。如法修行,最终就成道,成道就是证悟,成就。
不懂佛法,盲修瞎练,危险
单单一个行,也不行,很多人就是盲目修行,佛经的内容、方法、经验都不懂。有的在家的居士从家里一跑出去,也不经过三皈依就跑到山林里面盖一个小茅篷,他自己住在里面就叫修行,自己做自己吃。我们福鼎经常有人弄个小茅篷在里面,这样叫盲修瞎练,也不行。比如有脚,没有眼睛,这个人乱走路,就会走到哪个深坑掉下去,很危险哪。
没照佛法做,当然不能证悟
有的人也知道一点佛法道理,修行的方法、经验,但是他做不到,不照做。不照做也不行啊,比如说我们来这个九峰山,这条路我已经知道了,我就站在福鼎城关底下,九峰山就在上面,但两个脚不走路,就永远不能到达九峰山,这就叫作没有照做。没有照做当然不能证悟了。
要解行并重,才能成就
要想证悟,解行两种都不能缺少,缺少一个,你都不能成就,所以说解行并重,同样的重要。比如眼睛和脚,你说我很需要眼睛,不需要脚,那不行;我需要脚不需要眼睛,那也不行,两种都需要。解行并重你才能成就。
如果说我学佛不经过这信解行证四个阶段,那你学佛就学错掉了。
戒的性质是防非止恶
学佛的总归纳为戒定慧三学,三藏十二部包括起来也不超过戒定慧。第一个佛给我们讲戒律,戒律它的性质就是防非止恶,它目的就是把不对的地方止掉,要防,不让它以后再犯。
戒的范围很大,法律制度都要遵守
戒的范围包括很广,不止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凡是佛在佛经的教训,我们都要遵守,都要照做,这是教诫。除这戒律以外,国家的法律规章,我们也要遵守,不遵守你就犯法了。还有地方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也要遵守,才会受这地方人的欢迎。你这个守法的人到任何一个国家,到任何一个地方,人们都欢迎。比如到新加坡、香港,那边的什么规矩,我们也要遵守。他们那边把口水吐在地上还要罚款几十块,你不遵守,你自己吃亏啊。每一个单位里面都有它的规章制度,这也是个戒律,都要遵守。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叫定
进一步,有戒肯定你内心里就有定了,守法的人他这个心很静啊,心静下来慢慢你就得定了。《圆觉经》里说:“尸罗不清净,禅定不现前,无量清净慧,皆从禅定生。”这句话就把戒定慧这三种联带起来,好像宝鼎一样,离开了一个,这个宝鼎会倒下。戒定慧三学很重要,第二个就是定,这个定功你们做得比我好,我讲不来,讲到禅定傅老师讲得很好。你们这一段时间都是听讲禅定方面,你们听的也比我多,各方面的知识也比我广。真正讲到禅定这两个字就是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样的定才是真正的定。外面所有的种种境界,我们不执着,这就是禅;内心里面见到外面种种的境界,内心里面不会动,那就叫作定。
禅定内容很广,有深有浅
禅定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这是很不简单的事。过去有很多的大德,有的菩萨故意到这个城市闹市里面,在热热闹闹的地方修禅定,不管什么境界现前,在他的面前财、色、名闻、利养等等,他根本不会动心,他要做到这样的程度。禅定是很深很广的,有浅有深,但基本内容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如果做到这几个字,那你这个禅定的功夫是很深。
分别邪正、是非,就是有智慧
智慧的“慧”,是说能分别邪正,决定是非,哪种是邪的,哪种是正的,哪个是是的,哪个是非的,这个人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就能分别得出来,这种是邪教,这种是正教,这种行为是正的,那种行为是邪的。是非、邪正他看得清楚,这人就有智慧,所以我们学佛要学这个智慧。
内心烦恼伏下去叫“伏烦恼”
我上次到福鼎城关,有个居士问:“我们佛教里面什么叫伏烦恼?”他有看到这样的书,但是他不懂伏烦恼和断烦恼。伏烦恼就像一桶泥水,很脏,泥沙一大堆,这堆泥沙就是我们的烦恼,要过一段时间,这泥沙慢慢就沉下去了。我们内心里面的贪嗔痴慢疑以及见思烦恼等等,就等于这个泥沙一样,这些像泥沙那样的烦恼,你把它伏下来,不让它起作用。又好比石头压草一样,把这草压下去,不让它再生上来,这就叫作伏烦恼。
把烦恼断了,叫“断烦恼”
断烦恼是更深的功夫,断烦恼就是这一桶的泥沙全部清除得干干净净,桶里面的水都是清水,从上面看下去,就看得清清楚楚。你把这烦恼断尽了,等于把这泥沙全部拿掉,干干净净,这个时候叫作断烦恼。
你把这样的烦恼全部断尽了,证了阿罗汉了,叫作无学的地位,证了阿罗汉就无学了。
善知识难遇
过去古大德有一句话这样说:“欲知山前路,须问过来人。”你要想修行,首先要问这些祖师大德,他把修行经验都写在书里。现在这样的大德很少了,在这世间不能说没有,但我们很难遇到。能够遇到这样的大德,他是过来人,他有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修行就比较容易成就。你要去九峰山,有来过九峰山的人,你问他九峰山从哪里走,从哪里拐弯。我们按照成功了的经验去修行,就容易成就,这叫善知识,善知识是很难遇的。
修行修心,成佛是心成佛
修行主要就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这个身体不能成佛,无论佛说什么法,他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把自性里面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的障碍除掉,除尽了,你就成佛了。
修行的目的,是要修心。一天到晚观察这个心,不让这个心念向不好的地方去想,那你就有一点修持功夫了。因为我们这个心一不小心就胡思乱想,一乱想就想到坏的地方去,身体和口就要向坏的方面去造业。如果向好的一方面去想,口业和身业就会向善的方面,去造善业。
“业”起于“心”
善业恶业完全是归于你的心念,思想正确,你的行为就会正确;思想不正确,你的行为就不会正确。
修行是修心,成佛是心成佛,开悟也是心开悟,所以我们放蒙山咒里面不是有这么讲吗?“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造。天堂也是我们这个心造的,地狱也是心造的,作十善业就是天堂,作十恶业就是地狱,这都是我们心去作的。
心是身体的主人
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的心去用,心是身体的主人,要叫身体作善,身体就作善业。要嘴巴讲善的话,它就讲善的话;要嘴巴讲坏的话,它就会讲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身行善身造恶在于会用不会用
这个身体看你会用不会用,会用,是一切善之本;不会用,也就是一切恶的本源。做一件善事也靠这个身体,做一切坏事也是靠这个身体。
嘴巴也是一样,看你会用吗?会用,用嘴巴来讲经说法,讲好话,讲善话,劝人家的话,那就会用了。你这嘴巴不会用啊,整天讲假话,讲毁谤人家的话,自赞毁他的话,讲妄语绮语等等,那这嘴巴我们就不会用了。
钱不害人,害你的是自己的心
外面的物质也是一样。钱也是一样,有人说我这个手不拿钱,那就错了,为什么这个手不拿钱,钱不会害你的,害你的是你自己的心,不是钱。这钱如果会用呢,建寺庙要钱,开条公路你也要钱,印一本经书也要钱,塑一尊佛像也要钱,去乘车也要钱,看你这个钱会用不会用啊。会用,这个钱的功德非常大,不会用,这个钱也会造非常大的罪业。世间上的人,有钱的人不懂得用这个钱,乱花,吃喝嫖赌,这个钱就造无量的罪过了。
知识不能向坏的方面发展
你可以把你的知识,你所学来的文化向好的方面去发展,那就有用了。你如果把这个文字学来向坏的一方面去发展,也会引导很多人走向坏的道路,所以这个文字也非常重要。就看我们会用不会用,如果不会用呢,那这文字也是害人的;会用呢,这个文字就有无量的功德。
用文化弘扬佛法,用得对
我们文教部师生文化知识这么高,来我们福鼎弘扬佛法,这样的文化实在用得对。如果不是这样用,很多人大学毕业去做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不正当的事,用知识去发展这些不正业,也就害了很多人。
会用时间的人,他很快乐
时间也要看你会用不会用,你如果不会用,感觉一天到晚无聊;会用功的人一天到晚时间不够用,连吃饭的时间都感觉到安排不出。除了静坐以外,还要看经书,还要做些什么,七安排八安排,他就感觉非常快乐,他内心就很清净。不会用的人他一天到晚什么东西也不学,东走走西走走,把时间空过了,他也很无聊,感觉到非常烦恼。
生老病死谁人替,修行靠自己
有句话说“生老病死谁人替,酸甜苦辣自承担”,意思是说修行要靠自己。别人如果有办法代替我们修,那我们不必修,佛菩萨就给我们度上去,没这回事,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去修行,要通过修行你才能证得。用一个比喻来说,生病了,能不能你代替我病啊,你不吃饭我代替你吃饭,这是代替不了的呀。各人的生死各人了,佛只能把修行证果的经验告诉我们,修行你自己去修,佛菩萨他只能指出道路。
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文
如果不修行,你就得不到什么,佛经里有句话说:“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文,如法不修行,其过亦如是。”比喻像银行里的点票员,一天到晚都在点票,自己连一分钱都没有。不修行的人和这点票员一样,一天到晚都看佛经里的道理,但是他不照做,不照做你永远得不到什么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要惭愧,但要尊重自己
智行法师开示里讲:“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佛性和佛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上慕,慕是羡慕,羡慕已经成佛、成菩萨、成阿罗汉的这些圣人,我们非常羡慕他们。下重己灵,我们也要重视我们的佛性跟佛菩萨一样,要尊重己灵,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要尊重自己不要瞧不起自己。“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痛念自己的心性和佛的心性是一样的,佛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我们现在还作凡夫,和佛菩萨相比之下我们非常惭愧,要起这种惭愧心。“彼何以圆证三觉”,三觉就是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三觉他已经修圆满了。我们到现在还轮回六道,这样一想我们就起惭愧心,就会起修行的心。
要反邪为正,转染成净
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这心性还在轮回六道,我们现在已经觉悟了,懂得佛法道理了,从现在开始要断恶修善,反迷皈悟,要反邪归正,转染成净。
修行目的叫我们回头,回过头来,现在开始我们不做恶事了,要行善,要断恶修善。以前种种的迷惑,我们现在要觉悟了;以前种种的邪知邪见现在要正知正见;我们要把以前心里种种的染污去除,要保持清净心,这就转过来了,总要转一转啊。
生死转过来就是涅槃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心性,一转过来,凡夫就变成圣人了,原来是有生死的,一转过来就涅槃了,好像我们手背和手心一样,翻过来就可以,谁做到了谁就成就。
心邪成魔,心正成佛
修行目的就是把这心念转过来。一念之差就堕落,三恶道的众生都是这心念错误。心邪成魔,心正成佛,魔和佛主要在心念上转一转。
佛性摩尼宝,轮回掉厕所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我们把自性迷了,到现在流落在六道轮回,好像一个摩尼宝珠扔在厕所里,经过长时间还在厕所里。现在遇到善知识,说厕所底下有一个摩尼宝珠,我们用尽办法要把这摩尼宝珠拉上来,把它洗得干干净净,这摩尼宝珠可以随你意,你要金银财宝,它就马上会变化金银财宝。这是比喻我们的自性如果通过修行,把自性里面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障碍全部除掉了,这个时候就恢复你本来面目,你就有能力千变万化。本来我们的自性已经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通过修行你才能够显现,我们的自性等于这个摩尼宝珠流落在六道轮回里,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来受生死,生生死死没完没了。我们遇到佛法,从现在开始要觉悟,应该去修行,去断惑证真。
并非没太阳,是被云遮住了
再说个比喻,我们的佛性就比喻这个太阳。像今天这样下雨的天气,很多人说今天没有太阳,不对,有太阳,你坐飞机从这个云一上去上面有太阳。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能说没有佛性,佛性被烦恼遮住了,烦恼就比喻这个云,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显不出来。通过修行,突然间一阵大风把这云吹掉了,那太阳马上显现。我们如果遇到善知识来引导,使我们把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掉,到成佛时候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就全部显现,但没有修行,那是得不到的。
这儿的年轻人,将来当大法师
我们这里有很多年轻人,有的出家,有的是年轻居士。过去有句话说,龙子不可欺,小龙长大了能腾云驾雾,他力量很大。还有王子也不可欺的,他长大了会当皇帝的。我们年轻的小沙弥也不能看轻他,他长大是佛门龙象,会做大法师的。大家要相互尊重,希望我们今后年轻的居士要做大居士,年轻的小法师将来当大法师,最后我希望:文教部师生、各位居士、各位法师弘扬佛教教育,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今后为佛教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