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三、熏习业果慧抉择·依教修学省自心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9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三《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要点笔记(3/4 ) 
三、熏习业果慧抉择·依教修学省自心
(6月15日)
 
1、识惑业苦破无明·习业果法辨善恶
【如理认识】:
——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来源于烦恼造种种的业,所以感到痛苦。
——烦恼的出现就表明我们智慧缺乏,没有智慧的力量,所以会推动自己的身语意去造作种种的恶业。
——学佛法就是要来破除无明,要解脱烦恼,这样我们才不会去造恶业。
 
【明辨善恶】:
——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烦恼它肯定做错事、做坏事,造恶业;智慧就不会做错事、不会做坏事,它造的是善业,是清净的业。
——反过来说,我们的智慧增长一分,烦恼就减轻一分,智慧分分在增长,烦恼就一分一分在减弱。
——善跟恶,烦恼跟智慧,它常常是自己和自己作对,自己和自己交战。
——善良不仅仅是丑恶的反面,善的前提、善良的前提、佛法的前提,就意味着,决定着恶的停止。
——也就是说,你学了佛法,内心里面也有了佛法,就不能去做坏事,不能去造恶业。
——如果说我们一边在念经、在念佛、在打坐,同时一边又去造恶业,一边又去做很多的坏事,那就说明我们对佛法的观念了解不清楚,还是糊里糊涂。
——所以,我们先要止恶,然后才能行善,止恶跟行善是一体的。
【探究其因】:
——很多情况下,我们一边做好事,一边也做坏事,这就是对业果了解不清楚、不能通达的表现,不知道什么原因、什么行为会导致什么结果,更不知道这个结果有多重大、结果有多可怕。
 
【学修指要】:
——那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来建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行为如何能够给自己和大家带来快乐的结果、好的结果这样一种概念,这个就是业果的原理、缘起的原理。
——这只有去学习才能了解。如果不去学习的话,我们不可能有那种力量、有那种方法、有那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2、上求下化依教行·深观自省树正见
【依教而行】:
——那我们怎么学呢?就要跟三宝学、跟善知识学。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视师如佛”,就是看到我们出家法师,看到能够给我们讲佛法的人,都当成佛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佛告诉我们的是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也是佛法,所以是一样的。
——那我们怎么对众生呢?叫做“如母有情”。
——佛经里面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
——就是看世间上面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看自己的老师犹如佛,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品质、他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是非常高尚的。
——他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的父母,把所有的老师都当成佛菩萨,那么这样的话,他一方面肯定会听话,会照着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佛法去实践,去做;另一方面对众生来讲,因为都是我们的父母,他肯定会真心实意、不计代价、不计报酬,发自内心去利益。
——用佛法另外的一个名词来讲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认识自心】:
——那我们为什么难以做到呢?
——我们对经典,对为我们讲佛法的法师不能生起恭敬心,不能生起虔诚的心,甚至不能相信,其原因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无明烦恼。
——我们和身边的人,朋友、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彼此不能互相包容、不能坦诚相待,不能以礼相待,不能和睦相处,其原因也是我们内在有问题,内在有烦恼,有无明、有所知障、知见有问题。
——我们总是害怕、担心自己不好的行为会被人家知道,会被人家批评;我们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眼前的利益会受损、会失去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这样一些鸡毛蒜皮、非常枝末的环节上用心,而不能从更大的利益、更长远的利益上面去考虑。
【如理认识】:
——佛法就是要帮助我们厘清这样一些思路: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帮助我们厘清、建立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理念。
 
 
『附录·思考题』:
1.我们通过学习佛法,要拥有什么样的智慧?
2.如何用现代科学的道理来理解佛教死生一体,生命无限的命题?这对学佛人有何意义?
3. 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来源于什么?
4.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给我们讲佛法的出家法师和我们身边的众生?
5.为什么我们对法师生不起恭敬心,不能包容身边的人?我们的心更多在关注什么问题?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四、生命教育利自他·识心趣法究竟乐
下一篇: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二、无限生命无常观·识心修心智慧生
 正确辨析心相 6
 认识人生之五 2
 认识人生之十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一讲 中篇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2
 华严札记(五)
 华严札记(三)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五讲
 心胸格局——菩萨度众生就是引领时代
 佛光普照众生心 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谁之过[栏目:积德改命]
 附帖3:人间佛教现代律仪[栏目:包容的智慧]
 本书所集诸师传承系统表[栏目:禅门骊珠集]
 佛经的作用[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圣者言教 第三课(一)出离心的重要性[栏目:圣者言教]
 什么是吉祥卧?[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不要让快乐飘散在岁月中[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金刚经》释义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栏目:法界法师]
 第七章 修证之道 第三节 菩提心和观想法(1)[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