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七 2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6
认识人生之七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2/5)
(12月29日  下)
【要点导读】:
◎到底该如何认识“我”呢?
◎如何增长我们的慈悲心?
◎为什么我们需要修心伴侣共住呢?
 
二、善心调柔长慈悲·大悲任运趣菩提
1、菩提苗芽悲心长·灭除嗔恚遣违缘
【谛观自心】:
——但是我们常常会有一种忧悔的意乐,于非悔处,令生忧悔。
——这本来很多人跟我们无冤无仇,但是我们就是会对很多人心里过不去,心里难过,甚至会对很多人发脾气,嗔恨心,乃至损恼有情。
——那所有这些都是缺乏慈悲心,或者说慈悲心非常微弱的表现。
 
【如理认识】:
——那么过去生,过去世没有发过慈悲心,或者发很少量的慈悲心,那么你今生今世要去修,就不容易修,比较困难,你要修好,要修有很好的一个等流都很不简单。
——不是说我们听了一次佛法,慈悲心就发起来了,要持续下去。
——如果我们内心缺乏慈悲心,没有慈悲心,那么就是断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没有菩提心。
——反过来说,慈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世间善心是慈悲心的基础。
——你没有善心,怎么会有慈悲心?
——那么我们只有善心,有善良,慢慢慢慢才会扩大、清净,转化成慈悲心。
——如果我们人很暴躁,内心很僵化、很教条,他怎么会有慈悲心呢?
——不调柔,那肯定慈悲心非常微弱,那更不要提菩提心了。
 
【依法对治】:
——那我们修法怎么办呢?
——你先要能灭除嗔恚,灭除自己同别人,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的一种违缘,这就非常重要了。
——这样子的话,我们才能够慢慢慢慢来增长慈悲心,扩大我们的慈悲心,让我们慈悲心的力量一直在持续。
 
【遣除违缘】:
——所以我们回向的时候,也常常说要消除违缘。
——怎么样来消除才能够真正把它消除掉?那我们必须先要认识违缘是什么?什么是违缘?
——违缘就是相反的、相违的、不顺的、不和合的这种缘。
[喻]:打比讲我们跟人的关系弄不好,那么就是有违缘了。
——你这个人他会跟人过不去,佛菩萨他就不会跟人过不去。
——所以哪个人跟你过不去,或者说你觉得哪个人跟你过不去,那么就是你的违缘,那你就自己要想办法去消,把它灭除掉。
——你这种违缘不去消除,那么你的嗔恚心就会增长,你的我慢心就会增长,你慈悲心就会发不起来,菩提心就没有。
——那这些东西都是要靠修法,并且都是很具体的。
 
2、慈悲等视勿拣择·度众摄众任运起
【破除邪见】:
——慈悲心不是说,我对你慈悲,对他不慈悲;对一部份人慈悲,对另外一部份人不慈悲。
——那就不叫做慈悲心,叫分别心。
——你这个有选择,怎么叫做慈悲心呢?那就不算。
 
【树立正见】:
——慈悲心就是一种任运自然,自然流露。
——所以佛能够广度众生,能够普度众生,能够成就很多很多的人,他都是靠慈悲心来摄受众生。那么我们学佛法就是(应该)这样子。
——佛陀都是因为众生来发慈悲心的,而不是说他自己无缘无故要来发慈悲心。
——因为有了慈悲心,所以为众生说法、度众生才不会疲倦,佛法才不会忘失,才能够保持正念,身心才不会劳损。
 
【反观自省】:
——那我们办法会,平时做一些护持的工作,为三宝做一点事情你就受不了了,太累了,太疲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慈悲心,对不对?
 
【经论证成】:
——这个经论当中本来都是这么说的:“观苦有情而发其心,谓令慈悲所缘行相”,“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身无极倦,念无忘失,心无劳损。”他就是有慈悲心的体现。
 
『附录·思考题』:
1.反观自省:我们有慈悲心吗?如何增长慈悲心呢?
2. 什么是违缘?如果不消除和我们和别人的违缘,会有哪些过患呢?
3.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心?如何才能发起慈悲心呢?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七 3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七 1
 不被六根蒙蔽 4
 从内心寻找苦乐源头 三、如理作意护初心·自心求法方转境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四讲 上篇
 认识人生之五 2
 如何对治现世贪着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七讲 下篇
 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 四、分享三宝悲智力·体悟佛法赖师友..
 依师——修学佛法的铁门槛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二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向佛发愿,还用天天发吗?[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宁静致远 1992.12.16~1999.12.31[栏目:星云日记]
 第三 界相应[栏目:因缘篇]
 福德日记3月2日─学习佛法必须具备的条件(下)[栏目:福德日记]
 附录 旧唐书·王维传[栏目:王维咏佛诗文集]
 才信念佛 顽病痊愈[栏目:感应事迹[网络搜集]]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八)[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舍利、佛塔与佛教思想[栏目:姚卫群教授]
 真我与禅定[栏目:耕云先生]
 密宗法义精要 二、念死无常 2、念内有情世间无常[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