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认识人生之五 3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6
认识人生之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3/4)
(12月4日  上)
【要点导读】:
◎如何让我们的潜能能不断发挥去承载种种功德?
◎为什么我们总遇不到善知识呢?
◎如何让我们的起心动念符合佛法?
  
三、大乘成就赖尊重·恭敬承事唯法求
1、菩萨行道依尊重·外缘知识破慢执
【敷演经义】:
[经]:《华严经》里头说:“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善知识所有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若诸菩萨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
——就是我们修行、修心,法师们对我们的教授教诫非常重要。
——善知识的教诫“诸佛世尊,心正欢喜”,为什么呢?
——佛菩萨看到我们,知道我们,能够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学佛法,心正欢喜。
——对“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为什么呢?
——善知识告诉我们的佛法,我们能够安住无违,也就是能够照着去做,佛法就起功用了,佛法就起了妙用,当然慢慢慢慢就接近一切智,就逐步逐步在佛法的道路上走。
——“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就是我们听到佛法的时候,不产生怀疑,有信心,这样子的话,我们的功德,我们对佛法的成就近于诸善知识,前面是近一切智。“近于诸善知识”,就是所有的善知识。
——“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对一位善知识言教无疑的话,则能近于诸善知识。为什么呢?
——诸善知识其目的也是引导我们对佛法、对佛陀的言教,产生信心,产生正解。
——我们对于一位法师的开示的佛法能够不产生怀疑,就表明我们对佛法已经建立了信心。
——“作意不舍善知识者,一切利义悉能成办”,我们要去作意不舍,这个也是很关键的。
 
【反观自省】:
——那我们能不能?有没有呢?会不会去作意不舍善知识呢?
——那今天(我们)觉得这里讲的好,听得高兴。过几天我们自己起烦恼,觉得那么再换一个地方去听一听,这里讲的也很好。再换一个地方听一听呢,那里也讲的不错。
——实际上,无论出家的法师也好,我们在家的居士也好,你在一生一世当中,能够真正亲近依止到善知识是很少的。
——无论我们北方的也好,南方的也好,出家众也好,在家众也好,那好多他是一种名义上头的,名义上说“我要亲近善知识,我要依止善知识,要对善知识所有的教授教诫无违,”这说说好听而已。
——就有如我们每天发四宏誓愿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顺口溜的嘛。
——那实际上面你要度几个呢?屈指可数的,可能一个都没度。你一生能够度几个?不容易度的事情。你要度他,他不让你度,(这是)不容易的事情。怎么去度呢?
 
【如理认识】:
——所以在经论当中,为什么那么强调呢?因为实际上面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他才要强调说,依止善知识。
——因为没有外在的善知识作为(原稿:所以)我们修行所依止的对象,就很不容易修。
——内缘暇满,外缘知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慢心不能降伏,我们的我相不能得到破斥,就是我们内在当中对佛法的理解的那种执着去不掉,所以它必须靠外在更强的力量,才有办法把我们内心当中的我执、法执去掉。
 
2、种因结缘寻师长·至心求法忏前愆
【如法思维】:
——那么我们又怎么样能够亲近依止善知识来成办所有佛法的义利呢?那么这也就是究竟成就与否的关键。
—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修了有成就,他有些人为什么修了慢慢就修不下去,他绝非偶然的,也是不会说无缘无故的。
—不会无缘无故我们这些人就坐在这里,那不可能的事情。两年前、三年前,我们都是很难想象,这个房子还没有的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之后我们会坐在这里,他都是有很多的因缘在里头。
—那这种因缘它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所以才会有今天。
——反过来说,我们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那我们今天就要种因,今天就要结缘、广结善缘,那我们的明天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跟成就。
 
【师父破斥】:
——但是我们常常会想,我们要去找一位大法师专门跟他修行,时刻不离,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事情。
——如果一位大法师,他下面的弟子非常多,几百几千几万。你去了,他在外面的把门的侍者他都不让你进,那肯定的,他侍者好几个都不让你进,他要休息,法师要休息,也没有时间,客人很多,他根本不理睬你。这不可能一厢情愿的事情,是不是?
——你不要说什么的大法师,你们要来找我的话,我这个时间都不够,不可能的事情,进来的话会影响到很多很多我的工作,要做的事情做不了。
——到一定的时候,他是根据上面的人来取舍的,不是根据我们来取舍的。这是很难的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显正破邪】:
——但是我们要不断这样来作意,不断来造这种业,不断来种这种因,那么慢慢慢慢才会感果。
——“善者我师,不善者吾资”,你顺境的话,就是我的老师;不顺境,逆境就是自己积资粮的机会。
——那如果说我们心里觉得这世间上面没有什么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有条件当我老师(的人)他又不肯来教我,这样子自然而然就成独觉了。
——因为你安立了这样的一个宗:能够教你的人也不可能来教你,不配教你的人,不够教你的人,这种(人)你也不会跟他学。最后,就只有自己学。就(是)自己立了一个错误的宗。
——那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作意的话,那佛教(岂)不完啦?
 [喻]:你在学校里面上课一样,你觉得这老师都不行,还怎么上课呢,怎么学习呢,成绩怎么能好,最后怎么能够毕业呢?那不可能的事情。
 
【师父教诫】:
——这只能不断来创造这些因缘,你真正(原稿:现在)有这种求法的心,那就是不同,那就也许你能够遇得到。
——就是把求法的心、学法的心、闻法的心,作为我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慧可大师断臂求法,他为什么要断臂呢?他表示诚心。当然我们现在人不能去学了,这样就麻烦了,马上要送医院去。
——这个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没有真正觉得这个佛法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我们一生当中以佛法作为我们要成就的目标、目的。
 
【自识缘起】:
——这就是一开始、从小就要去培养,很小很小的时候就要去培养。那我们岁数大了,本身就是打了很大的折扣。
——我们成年人,本身已经定型了,木已成舟,已经就这模样了,再改的话,也很难大改,只能小改,大改都很难。
——岁数小就很容易了,他很多的习性还没有形成,性格、心智都没有形成,熏习就比较容易。
——那我们岁数大了,本身要把脑筋当中的那些垃圾清理掉,你都要花多少年的时间都清不掉,并且要下很大的工夫。
 
【依法悔除】:
——这污垢太深重,去不掉。他执著太严重,很不容易的,就是要想改,也很难改,它形成了。
——那怎么办呢?我们只有忏悔,忏悔业障。
——如果我们没有忏悔的心,那这种业障不仅去不掉,还会越来越严重。
——那越来越严重时候,就会(成为)垢器了。
——你垢器的话,佛法的甘露就装不进去,装进去的也变成毒药,也不能吃,也不能用。
 
3、恭敬依止善加行·亲近承事重意乐
【通达经义】:
——所以我们怎么样子来学佛法?那么这些在经论当中,本身都是有非常清楚明了的要求的。
[经]:《不可思议秘密经》当中有谈到,“若善男子或善女人,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闻善法故成善意乐,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缘,造作善业,转趣善行。能令善友,爱乐欢喜。由是不作恶业,作纯善故,能令自他不起忧恼。由能随顺护自他故,能满无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恶道诸有情类。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
——这里边讲得也非常的清楚。“应极恭敬依止亲近承事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学佛法所应该要具有的心情:恭敬心、依止心、亲近承事心,对善知识(应该有)的这些心理。
——那我们透过对法师的恭敬、依止、亲近、承事,来表明我们对佛法的重视,来说明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对佛菩萨的一种祈求。
 
【如法思维】:
——如果这样做的话,因为都是善法,所以它就成了善的意乐,通过依止亲近善知识来培养自己善法的意乐。
——因为你有意乐,才会去依止、亲近、承事;因为你依止、亲近、承事,所以就成了自己善法的加行。
——因为有了这种加行,久而久之就会成善业,就造了善业,善的行为。
——那因为我们有善业,有善行,就会令善友,令我们的同行爱乐欢喜。
——因为我们造的都是纯粹善业,对别人也不会起忧恼,不会损伤,并且对其它类的有情、对恶道的有情还能够利益,给它讲佛法。
——“是故菩萨应依尊重,圆满一切功德资粮”,菩萨都要如此,就是菩萨通过这样子来圆满佛果。
 
【破邪立正】:
——我们建立尊师重道的心,建立依止亲近承事善知识的心,不是说外在哪一个法师他需要我们去恭敬、依止、承事,不是那么一回事。
——如果一个法师下面几百几千弟子每天都是恭敬、依止、亲近、承事,那还了得,那就路都走不开,那都搞得佛教不正常了,是吧?
——它这个是告诉我们修行用心的一种法门,而不是外面做一些形式了,如果说你作一个样子的话,那就很不好。
——所以我们要去理解它的意思,就是我们需要有形式的时候,有形式(原稿:行持),它不需要有形式(原稿:行式)的时候,它更多的是在我们人的一种意乐。
[喻]:就像我们拜佛一样,我们拜佛,它有时间段,什么时间来拜佛,有共修有自修。那你如果一整天拜佛,当然也可以。如果每一个人一整天都来拜佛的话,那你什么也不要管了,是不是?人家客人来了怎么办,居士来怎么办?要不要接待等等,都一一会有很多的问题。
 
『附录·思考题』:
1. 为什么“于善知识所有言教,安住无违,近一切智”呢??
2.为什么“于善知识言教无疑,则能近于诸善知识”,对一位善知识言教无疑的话,则能近于诸善知识”呢?
3.为什么没有外在的善知识作为我们修行所依止的对象,我们就很不容易修呢?
4.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去创造因缘去亲近善知识?
5.我们透过对法师的恭敬、依止、亲近、承事来表明什么呢?
6.为什么建立依止亲近承事善知识的心是告诉我们修行用心的一种法门呢?这个法门的重点在哪里?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识人生之五 4
下一篇:认识人生之五 2
 行堂——承继祖规培福净罪的修法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30
 怎样认识病相 4
 正确辨析心相 6
 从现实业果看,珍惜当下因缘 4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三)
 华严札记(六)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六讲 上篇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9
 认识人生之三 3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呼风唤雨的农夫[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增支部1集298经[栏目:增支部1集]
 老婆婆为什么赶走和尚?[栏目:雪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八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佛经概说 三、阿含经 题解[栏目:佛经概说·白话文]
 密义显说 8.澄明广大心[栏目:密义显说]
 出三藏记集 7 人本欲生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五章 证道 4 能入佛、能入魔[栏目:元音老人]
 放生治好了我的甲亢[栏目:放生病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