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下篇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8
师父开示《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要点(第十二讲 下)
(6月18日)
 
乙三、明示如法修行要旨
     丙一、总说:找准问题,应用佛法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呢?怎么着手呢?怎么找问题的着眼点、切入点呢?
【把握关键】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着眼点、切入点,你不解决还好,一去解决,本来是小问题,反而变成了大问题。你的情绪一直在重复,只有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严重,束缚只会越来越紧。
    佛法不是说来好玩的,它是有用处的,绝对是有用处的。
 
     丙二、认识苦乐真相
【学佛宗旨】我们常讲,学佛法要离苦得乐。
【错误认识】离苦得乐,不是说这个事情干得很苦,就不愿意去干,那怎么得了?这是人的情绪。这个事情干得不苦,就愿意去干。不是这样的意思。
【正确认识】离苦得乐,是要离究竟的苦,得究竟的乐——成佛。
【师父破斥】我们通常听到“快乐”、“痛苦”,听到“痛苦”我们就不愿意去沾边,听到“快乐”就愿意多占一点、多得一点。这都是人的情绪,人内心的躁动。内心躁动,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
【寂静为乐】只有内心平静、寂静,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内心不寂静,肯定没有快乐,(即使)有快乐,也只是感官上的快乐,不是我们佛法所讲的快乐。
佛法所讲的快乐,是内心上的平静、喜悦,内心的功夫。
常讲:禅悦为乐,这样一种平静的状态。
 
【修行前提】如果不是这样去认识——离苦,苦的境界是什么?得乐,快乐的境界是什么?——我们怎么来辨别呢?
当然,究竟的意义来讲是成佛,但我们还没有成佛,还在学佛,还是在从人到佛的过程中迈进。
【修行须知】哪些因是导致成佛的?哪些因是导致痛苦的?
导致成佛的因我们要去做,多做;导致轮回、痛苦、堕落的因,就不能做。
我们搞清楚、明白了,就能掌握(生命的升沉)。
 
     丙三、如理依止师友
【修行明门】“百法明门论”,明:破烦恼、生智慧;门:通达,开通无障碍,无壅滞。
智慧生起来后,种种的境界都能够开通、通达。智慧生起了,具足了,自然就能让我们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
    这就是“明”与“门”(的涵义)。
    没有明,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路堵住了,我们要登堂入室,门没打开,路堵死了,心路堵死了,人过不去,怎么到达呢?
【痴暗覆蔽】我们每个人实际上没有开智慧以前,没有通达二无我以前,都是一个盲人,不是一个明眼人。虽然有眼睛,但是我们看不清楚佛法,看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然在黑暗中摸索、探索。
【依靠师友】在黑暗中摸索、探索时,就非常需要同行善友、善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喻】盲人走路,旁边有个人扶着走,牵着走,最后才能走到。如果没有人帮忙,盲人走走就跌倒了,走不到。
(这就是)为什么学佛法(需要)善知识的重要性。
【明师难遇】过去讲:“明师难遇,佛法难求”。
佛法难求,(就是)你对法没有真正的希求心;
善知识要有因缘才能碰得上,不是求能够求来的。它没有说“明师难求,佛法难遇”,而是说“明师难遇,佛法难求”。
【错误心态】有时我们都是很天真的,说要去找一个高量的善知识——门都不让你进,你还(想)去找他?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现实的事情。
【观察思维】在我们庙里,要见一个法师都不太容易。法师要念经,要做功课,你想让他天天来教你,怎么可能呢?都不现实。
    每一位法师都有因缘,都有很多弟子天天在学法,外面突然掺一个人进来,肯定被撵走。(更不用提)能够得到很高深的佛法——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值遇条件】善知识难遇,佛法难求,一个我们要有希求心,另一个是我们要有这方面的资粮。
    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资粮,就不容易遇上,遇上了也不认识。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明师,也没有人会说自己是邪师,你只有自己去碰运气。你自己有没有功夫来决择,就非常关键。
 
    丙四、明确用功方向
【神圣职责】我们佛教徒,要知道佛教徒的职责。我们懂了佛法,才称为佛教徒。
懂了佛法,我们要肯定佛法的重要性,肯定它的存在、意义、价值。
【迷惑颠倒】我们长期以来,肯定的是物质,否定的、不能肯定的是精神;肯定的是世间法,否定的是佛法,刚好相反。
【深入辨析】世间法、物质,有形相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辨认,所以我们的心不知不觉就会在六根门上来肯定或否定。六根缘不到的东西就加以否定:有没有佛法?有没有佛菩萨?我没有看到。你说给我听,可信不可信?
【师父破斥】这就是否定存在,肯定不存在,这个思惟就有问题。
倒过来就好了,肯定存在,否定不存在。
我们的颠倒就是这么来的:肯定有限的,否定无限的。
【肯定无限】有限,肯定与否都是有限的,肯定也是这么回事,否定也是这么回事。我们要去肯定生命无限,这才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丙五、向内用功修习无我
百法,不是一百个法,而是指代一切法、一一法。
一一法如何来对照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如何来对应一切法、百法?
【心法对应】对应得好,整个人思惟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对应不好,一开始就对应错了,一开始的用心和方法都错了,对法的认知怎么会清楚呢?
【正见与邪执】我们能够在一一法上通达二空之理,就对了;如果在一一法上都认为它是实在的、真实的,就会有问题。
【修心为旨】佛法的不可思议,在我们人的心。唯识告诉我们修观,他不需要真实的外在境界,坐在这里就可以修。他面对的是我们内心的所缘境,内心中的境界,即是相分。“二所现影故”,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面对、解决内心里的问题,而不是说要解决我们对外在真实世界的问题。
【境随心转】反过来说,人对外在境界的举动是内心如何作意的反应,你这么想、这么作意、这么取相,所以就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佛法)就是从心里面先来学习这些问题,告诉我们这些方法,告诉我们从这些方面入手,外在自然就随之解决了,这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丙六、精进用功无暇烦恼
【喻】神州五号飞船(的宇航员)杨利伟下来时,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白岩松去采访他,问:“你在起飞的那一刹那你害怕吗,恐惧吗?”杨利伟回答说:“我没有时间恐惧。”
【引申】实际上我们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有时间,有时间生烦恼。如果你很用功,自然就不生烦恼。
【类比思维】上天,绝对是全神贯注的事情,“害怕”肯定忘记了,(因为)这些操作步骤忘记了就完了。
我们很多颠倒妄想都是因为没有去用功,时间太多不知道怎么去用,就烦烦恼恼的。这都是有因果的。
世间法都是如此,我们学佛法的人更要如此。
 
    丙七、把握精神如理改变
【师父策励】对诸法的差别相的认识,诸法自性的认识,我们要慢慢一步步去培养,脑筋中才不会一片模糊。
【君子不器】孔子讲:“君子不器”,不是说这个君子不成器。
君子不仅是一种功能,他什么都能作,大材也能作,小材也能作。他时时刻刻有学习的心,希求的心。
【虚心学习】我们有了这种愿意向别人学习的心,才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我们才能成长;改变自己,我们才会越来越进步。
    我们要改变自己,要放下自己的很多观念、执着、成见、见解。但是这种见解,用世间上一般的方法是不容易做到的。
 
【喻一】炒菜,这么炒好吃还是那么炒好吃?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有人认为咸一点好吃,有人认为淡一点好吃,有人认为辣一点好吃,有人认为不辣好吃,口感不一样。但是最重要的是体现一种精神。
【喻二】有一次邓小平到法国去,买了两个面包回来给周总理吃,周总理说:“还是原来的味道。”他们留学时的味道,味道没有变。
【精神不变】味道没有变不是说人食古不化,而是精神没有变,这个店只要卖这种面包,什么时候都是这种味道,百年老店。同仁堂,百年老店,每一味药什么味道,什么性能,都不会改变。
    我们庙,“千年老店”,更要体现这种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不算什么庙。
    我们怎么来薪火相传?怎么来传承佛菩萨的精神?都要靠我们的心量来传承,靠业果、靠生命来传承,才能传承得下去。而不是我们随便去改变,一改变,精神没有了。
 
    丙八、遵循次第踏实修行
【二种真如】真如法性,二空,有两种,一种是依言真如,一种是离言真如。
◇依言真如,是指依着语言文字、教授去修,能够见到真如;
◇离言真如,见到真如以后,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出真如法性的境界,表达不出来。
【次第而修】但刚刚开始,必须要根据依言真如才能证到离言真如。如果我们学偏了、学不对了,我们一下子要离言真如,一定会修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违越了次第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违越次第的误区】一旦一个人不觉得依言真如的重要性,不觉得有为法、色法、心法、心所法的重要性,对人对事就不会有礼貌,就不会去尊重别人,这是肯定的。
【错误现行】认为我们学佛法,我们是最高的人。社会上面不学佛法的人认为你这些人才是最可怜的:“不好好去工作,天天住在庙里面。”你认为自己比他高,他认为你是最差的,那怎么交流呢?没法交流!
    你只有对对方尊重、有礼貌、非常亲切,才有彼此之间互动沟通的基础。
    你一下子就说:“我是佛徒,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最高,比别人高一等”,别人会这么认为吗?你内心障碍了,对方也会障碍,马上内心就会有感觉。
 
乙四、摄彼等义
【以喻作比】现在借助种种仪器能够探测到红外线、紫外线、X光,能够探测到超声波、次生波,等等。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认识不到而已。认识不到,我们假借仪器,科学的仪器就能认识得到。
【了知局限】我们肉眼所认识到的,耳朵所听到的东西都非常有限。我们肚子里边生了什么问题都要去作X光,不然就看不到,要借助仪器。
【如理认识】我们六根所认识的东西都非常有限,(佛法)要解决的不是色法本身,不是处理物质本身的问题,而是处理我们心的问题。
(处理)内心反应的问题,必须要借助文字。
【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比语言要差,语言会比较丰富。
【因】说话时,自己的情感、意志、心情,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就很容易传达出来。文字的叙述就没有这些作用,比语言要差很多。
【宗】语言跟思惟比起来,又差很多。
【因】人的思惟是非常活跃的,一下这么想一下那么想。但是我们脑筋里所想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说出来给别人听,我们心里所想的这些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事情,所能表达出来的非常有限。
【认识差别】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我们内心中所任持的东西和语言文字上所讲的任持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很大的。
【修心法门】百法明门论告诉我们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是指我们心里所任持的那些法的准确性及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去觉悟。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上篇
下一篇: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中篇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三讲 上篇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3
 怎样发心修行 4
 认识人生之五 3
 怎样发心修行 1
 生命整体性的意义 4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 2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十九)
 正确辨析心相 1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六)永远的大乘行者——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09年万盏法会6·开显解脱道之发菩提心[栏目:达真堪布]
 心发恶愿,自食苦果[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您认为,目前的佛教传播是否比较缺乏像电视等这种弘法形式?现代化的各种弘法方式主要会带来哪些好处?[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关于风水的开示[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中国禅宗历史之演变(下)[栏目:东初法师]
 有相止需要修行多长时间方能进入无相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很担心哪天就会死,怎样修行才能使身体健康?才能对今生去向较有把握?[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关于家庭教育[栏目:仁焕法师]
 故道白云 74.象后的叫声[栏目:故道白云]
 世界上唯有爱的力量最大[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