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0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02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理念课要点(二十)
(9月21日  下)
 
[080712课堂笔记之二十一] 
一、最近大家的状况
1、各组报考勤。
    因为同学们最近承担的事很多,有些同学没能来上课,我们来上课的同学更要珍惜目前上课的机会,说不定哪天我们也会有事来不了。
2、最近有的同学说承担多,心比较散、浮动,缘法的力量不够,容易生烦恼,自己也经历过这种状况,有两点感受:
    一是随顺因缘,用心承担,在当下的缘起点上累积福德智慧资粮。有时我们会发现坐下来学习会学不进去、听法忆持思惟没有以前好乐了,这就是累积福德资粮太少的缘故。孔子讲《孝经》是对曾子讲的,为什么孔子面对曾子能开演出那么深广的内涵,看看二十四孝中噬指心痛的故事,我们就能体会到曾子对父母长辈恭敬承事的那份心有多么真切,这份心用来承事师长,就能与师长心心相应。这都是福德资粮极其丰厚的表现。为了将来能深入学法,就需要在目前的缘起点上多累积丰厚的福德资粮。
    二是面对境界时练习对境缘法。尽管我们目前所学还不算深广,但如果能在一开始就培养一种面对境界观察思维的习惯,慢慢会产生对所学法的信心,乃至最后能转变心意。这样的习惯培养起来以后,将会受用终生,乃至生生世世受用,这也是理念课法师一直引导的一个重点。只有这样慢慢在小境界上积累,以后遇到更多更大的境界时才不会随习气走,不会被烦恼打得一踏湖涂。
 
二、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以比喻总括三士道
1、我们反观内心,把自己当作是一个金矿球,有金子也有杂质。如果我们不想让别人或自己认为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垃圾块而被扔到垃圾堆的话,我们就要皈依,主动营造好的师友环境,依靠师友的力量启发内在的善根,让金矿球能发出光来,往生人天善趣,而不是堕入恶趣。这是共下士道的内涵。
2、但这样够吗?能入人天善趣而不堕恶趣,周围的环境是比较好了,我们还要进一步去除杂质,这杂质就是我们的烦恼与业障。文章第二部份讲作为人的意义在哪里,绝不是为求人天福报,而是要在好的环境中净化烦恼、一点点去除杂质、去除贪嗔痴,让心的本性启发出来。否则即使是在好的环境中,还是会不断的累积杂质,最后还是会堕落。这是共中士道的内涵。
3、但生命到此还是不够,我们周围的人也是金矿球,我们还要帮助他人去除杂质,让他人金子的光芒也能发挥出来,在去除我们内心杂质的同时不断帮助一切人成就。这就是上士道的内涵。
 
(二)分析学过的例子和讨论问题
1、怎样去除杂质、开发自性光明呢?就要靠戒定慧去除贪嗔痴。
    上堂课提到我们学佛前也会做很多的世间善法,看起来我们也并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家人好、为了朋友好、为了帮助他人。但这种世间善法的问题在哪里?
2、上堂课法师讲了僧团另外一个法师的公案,那位法师在世间做学问做得很好,但却被名利心束缚得痛苦不堪。这就是世间善法不纯净而导致的结果,看起来我们的初发心很好,为了家人、为了社会而去做,但做得过程中一直夹杂着我们的无明烦恼,最后甚至成了烦恼的奴隶。
    理念课上曾经看过一部影片《人犬一点灵》,片中的主人翁“好运”(那只狗的名字)的前生为汤姆,在当初和朋友一起办公司的时候,初发心多好啊!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做一些有利社会的事情,但后来却越来越贪求利益,乃至后来因为利润比较小的缘故,拒绝接受一项非常有利社会大众的项目。还因此嗔心大发,和好朋友闹翻了天,最后丧了命,堕落狗身。 
3、人最难认识的往往是自己,那么我们先不看自己,讨论一个问题:观察身边的动物,分别列举一种与贪嗔痴三种烦恼相应的动物,说明它有哪些业相特征
(1)贪心相应:蚂蚁,一天到晚为了寻找食物忙个不停,团队协作意识也很好,遇到大的食物,会一起努力搬运。但对于团体以外的人,为了争夺食物,也会打群架。
(2)嗔心相应:蛇,一般人见了蛇都会很害怕,平时它呆在阴暗的角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且出手很狠,足使人丧命;
(3)痴心相应:乌龟,很老实,一天到晚动也不动一下,一遇到变故,马上缩头缩脚,藏在坚硬的龟壳里,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4、从生命的长河来观察主宰一个有情一生的烦恼是什么?
(1)《人犬一点灵》里的“好运”狗,前生对朋友强猛的嗔心把自己葬送掉,但它那一生最大的烦恼还不是嗔,而是贪。他堕落狗身后做梦也好、回忆也好首先频频出现的都是自己的家庭的成员,包括妻子和儿子,是这种强烈的贪爱一直主宰着他那一生的生命。
(2)《一个比丘的轮回》中的那位比丘,在他现出家相的那一生累积了很多的福报,因为对世间的贪着还没有放下,下一生变成了花花公子,享受种种欲乐,再下一生又变成了将军,杀了很多的生命,之后很多生就堕落到畜生道。看看轮回的每一生,其实都被一种主要的烦恼主宰。
5、通过这样的观察和认识,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的生命特质,就比较容易发现是什么主要烦恼在主宰我们的生命。只有我们认识到这种主要的烦恼,面对境界的时候才有可能不被它欺骗、愚弄,乃至更进一步对治、净化。
 
(三)启发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文章中讲,我们的“业障、烦恼障的出现犹如满天乌云,打雷、下雨、闪电等种种不正常的天气就会出现。”我们的心绪往往起起伏伏,一阵子高昂,一阵子低落。要让心续变得平稳就要靠戒定慧。其实文中并没有讲到戒定慧三个字,但师父是把戒定慧的内涵完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心相非常了解。
    第三部分内容“对境练心学取舍,命自我立勿迟疑”其实是戒定慧的开演。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父首先讲取舍抉择的重要性,这其实是和“戒”相应的,面对现实生活时,选择做还是不做,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师父讲“作为人就是要学会掌握这种(取舍抉择)的能力。”
    师父接着说了我们会出现的问题:对于世间上的事情常常不容易看清楚。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平时用心的程度、时间是很少的,对外在的人、事、物就非常不关心、不用心,自然而然就认识不清楚。这里师父所说的内涵其实是和“定”“慧”相应的。“定”学又名心学,其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在境界所转,安住在善法上。只有心不为外在境界所转,才能更好地认识外在境界,用心才能用得上,这是与“慧”学相应的。
2、法师在开演什么是抉择时提到:真正的抉择是智慧,是要依师抉择。既然要通过依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实际上我们的抉择还是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这与法师提到的随业流转有何不同呢?
(四)我们如何与戒定慧相应
1、这部份内容即是与戒相应,就是正知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理取舍抉择就是在持戒。
“当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常常微笑,还是常常埋怨?......面对命运的时候,是屈服,还是去战胜?当面对烦恼的时候,愿意当俘虏,还是愿意战胜内在的烦恼?......当面对人群的时候,是亲近,还是疏离?......”这个戒还不是一般的戒,而是趋入大乘的戒。师父在每篇文章中都会提到大乘小乘的区别,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讲。
2、师父讲修行的好坏体现在做事和做人上,法师进一步讲我们做事做人,关键要有诚敬之心:为人能否以诚、处事能否以敬?这些都是真功夫。
3、文章中讲“......为什么会这样?(对世间的事情常常认识不清楚)因为平时用心的程度、时间是很少的。......”反省一下自己,难道真的是像师父说的这样吗?我们的心不也是一天到晚在外在境界上转吗?又怎么能说是“用心的程度、时间是很少的”呢?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心不也是在关注今天都是什么菜、什么主食、什么汤吗?你不能说没有用心,但你也很难说用上心了。为什么呢?我们也能看到什么菜、主食、汤,也能分辨出分别是什么味道,但也仅此而已,如果不配胃口,我们可能还会生出一阵子的埋怨,或者很可口,吃过之后还在留恋饭菜的味道。实际上饭菜本身还隐藏了很多的信息,比如是什么人做的这些饭菜,他们做的时候又是以怎样的心情在做,更进一步,又是什么人以怎样的心情从集市上将菜买回来的,甚至是什么人以怎样的心情种的菜,这些信息其实都隐藏在一顿做好的饭菜中,这些我们就很难体会到了。为什么呢?这就说明我们用心的程度是很肤浅的,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表面的,很难体会到事物背后蕴藏的心业力。 
 

{返回 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1
下一篇: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19
 怎样认识病相 4
 华严札记(八)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3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三)
 警策——从改善习惯做起,让心灵趋向极乐
 华严札记(五)
 佛教是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依师行·暇身受法为众生
 怎样认识病相 2
 深信业果 依法行持 26
 正确辨析心相 1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体光老和尚 开示八[栏目:体光法师]
 楞伽经白话解卷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 第七章 声闻未度变易死[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五七)[栏目:杂阿含经]
 82 活水龙[栏目:活得快乐]
 三经之祖述疏钞[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五百罗汉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请师父开示三摩地的意思?[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信心的种类[栏目:慧光法师]
 人人嘴上有一条大道[栏目:首愚法师]
 The Baby Quail Who Could Not Fly Away [The Power o..[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