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内观基础 四、五蕴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1
  四、五蕴
 
  五取蕴为色、受、想、行、识。它们是什么?它们为你每时每刻所体验到的事物。你无需到别处寻找它们,它们就在你自身。当你看时,它们就在看的过程中;当你听时,它们就在听的过程中;当你嗅、尝、触或想时,它们就在嗅、尝、触或想的过程中。
 
    当你弯曲、伸出或移动时,五蕴就在弯曲、伸出或移动里,只是你不知它们为五蕴。这是因为你没有观照它们,因此不知道它们的实相。不知道它们的实相,你就以贪爱和邪见执取它们。
 
    当你弯曲时,什么发生?它始于弯曲的意念,接着弯曲过程的物质性质一一显现。在弯曲的意念中,有四种属于精神的蕴。要弯曲的心是识(识蕴),当你想着弯曲,然后弯曲,你可能感到乐、苦或不苦不乐。如你快乐地弯曲,那就有乐受,如你不快乐或生气地弯曲,那就有苦受。如你不苦不乐地弯曲,那就有不苦不乐受。因此,当你这样思维弯曲过程,就知道这当中有 ‘受’蕴。接着有‘想’,即觉知弯曲的蕴。然后是促使你弯曲的心理过程,它好似在说:“弯曲、弯曲”,这是‘行’。因此在弯曲的意念中有受、想、行、识 ──四种属于精神的蕴。弯曲的动作是物质或者说色法,这是‘色’蕴。如此,想要弯曲的意念和弯曲的动作形成五蕴。
 
    因此,在弯曲手臂的一个动作中,就有五蕴。你移动一次,就有五蕴,你再次移动,就有更多的五蕴。每次的移动引出五蕴,如果你没有正确的观照它们、正确的了知它们,那么我们无需告诉你所发生的情形,你自己知道。
 
    你想“我要弯曲”和“我在弯曲”,不是吗? 每个人都如此。问小孩们,他们会给予同样的答案;问那些不懂得读和写的成人,也得到同样的答案。问懂得读写的人,如果按他心中所想的直截了当地说,也是同样的回答。但因他读得多,他将编构适合经典的答案而:“名和色”。这并非他所知道的,只是编构以适合经典。在他内心深处,他想的是:“这是‘我’要弯曲,这是‘我’在弯曲;这是‘我’要移动,这是‘我’在移动。”他也想:“‘我’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我’永远存在。”这想法称为“常见”。没有人会如是想:“这个想要弯曲的意念只存于此刻。”一般人通常想:“这心过去存在,此刻在想弯曲的‘我’和以前存在的‘我’是一样。”他们也想: “此刻正在想问题的‘我’,未来也将继续存在着。”
 
    当你弯曲或移动四肢时,你想:“这正在移动的四肢是和过去同样的四肢,这正在移动的‘我’是和过去同样的‘我’;移动后,你再想:“这四肢、这‘我’,永远存在。”你不曾想过它们会消失。这也是常见。这是错把无常当作常,无我当作我,并执着于这种错误的见解。
 
    当你顺着你的意愿弯曲或伸出,你认为很好。如果你觉得手僵硬,你移动或重新放置,僵硬便消失,因而感到舒服。你认为很好。你以为这是快乐。舞蹈员和业余舞蹈员在跳舞时,弯曲和伸出,并认为如此做非常好。他们以此为乐并对自己感到满足。当你们在一起谈论时,你们时常晃头摆手并感到满足。你认为这是快乐。当你做事,取得了成功,你也会认为这很好,这很快乐。这就是人们如何乐于贪爱、执取于事物的过程。你把无常当作常而乐在其中,非乐、非我、只是名与色(心与物质)的聚集,你却当作是乐、是我并沈溺其中。你对它们感到喜悦并执着。你也误认为它们为自我并执着。
 
    因此,当你弯曲、伸出或移动四肢时,“我将弯曲”的想法为执取蕴,弯曲的动作是执取蕴。“我将伸出”的想法是执取蕴,伸出的动作的是执取蕴。“我将移动”的想法是执取蕴,移动的动作为执取蕴。我们所说需要观照的执取蕴,就是这些。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看、听等过程中。当你看时,眼根,即眼睛,则显现于此。所见的目标也显现于此。两者为物质,没有认知能力。但如一个人在看的时侯未能当下予以观照,就会执取它们。他以为所看的整个物质世界为常、美、好、乐、我,并执取它。因此,物质的眼睛和所见的物质对象成为执取蕴(即色蕴)。当你看时,“看”也显现,这包括四种属于精神的蕴。看的过程中单纯的觉知是识蕴,看的时候感觉乐或苦为受蕴,对所见的目标形成印象为想蕴,使注意力用于观看则为行蕴。它们组成四种属于精神的蕴。
 
    当一个人在看时,若未能当下观照,将会认为那视觉“曾经存在过并还存在着”。或者当一个人看到好的事物,他可能会想:“看是好的。”如此想,他将追寻好的和新奇的事物以享受视觉。他不惜损费金钱、睡眠和健康去看PWES和影片,因为他认为这样做很好。如一个人不认为这是好的,他将不会浪费金钱或损及健康。认为所见或享受的是“我”、“我在享受”,就是以贪爱和邪见去执取。因为执取,所以说看时所显现的名与色是执取蕴。
 
    你以同样的方式执着于听、嗅、尝、触或想。你以为能思考、想象和忆念的心为“我”。因此,五取蕴不是别的东西,正是当一个人看、听、受或想时所显现于六根门的名色。你需如实的观照这些蕴的实相。修习观照它们并如实见到其实相──即内观智慧。
 

{返回 内观基础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观基础 五、智慧与解脱
下一篇:内观基础 三、止与观
 内观基础 十六、最终的安宁
 内观基础 十一、即刻观照
 内观基础 二四、2006年校译后记
 内观基础 四、五蕴
 内观基础 二十、年青的织工
 内观基础 七、心
 内观基础 十五、重新发现
 内观基础 二一、适合根性的修法
 内观基础 十八、圣道
 内观基础 十、执取如何生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戒律对现实的意义--关于戒律与维护生态平衡的思考(范正风)[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1735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1-5[栏目:0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闻佛法读佛书与念经磕头,哪一个更有功德?[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上座部及大乘佛教的共同信条(罗侯罗法师)[栏目:著述文集]
 黄昏菩提[栏目:心美·一切皆美]
 佛法与你 第七课:永恒的真理—四圣谛(下)[栏目:达摩难陀长老]
 我是一个医生,每天面对很多病患,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第五册 宗派概论 第三课 印度大乘佛教学派[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五册]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内加行 皈依(十)[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