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问存在这种可能性吗?到天界看看天界的三藏,这样就不用考古学家来研究了。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34

尊敬的尊者您好,请问存在这种可能性吗?就是圣者通过宿命通,看看第一次圣典结集的三藏或者到天界看看天界的三藏,这样就不用考古学家来研究了,这样就可以解决现在佛教界对于各种三藏的疑问了。 

尊者:我们可以这么样说,现在透过宿命通是不可能看到第一次结集的三藏了,为什么呢?我们想想,参加第一次结集的都是谁?
学员:都是阿拉汉。
尊者:他们现在全部都入灭了,你怎么去看?还有无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没有用文字记载,直到当时佛灭五百年之后,在斯里兰卡举行的第四次结集,才把历代口口相传的经典刻写在棕榈叶上。棕榈叶的巴利文叫Tàla¬Patta,Tàla¬Patta的Pa后来读成贝,其实是棕榈叶,刻写在棕榈叶上,所以在斯里兰卡的历史叫做《岛史》里面讲到:因为那些有智慧的大长老看到了未来将会发生的危险,就是将会发生后来经典被人篡改,所以他们把一直以来口口相传的经典刻在棕榈叶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了文字记载的经典。以前一直都是口口相传的,例如在东晋的时候,法显法师到了印度,他看到当时的律藏还是惟有口传,没有写本的,印度人有个习惯:印度人要学一样东西都是去亲近老师,通过老师背,弟子。印度人有个习惯,他很轻视文字写的东西,他很注重的是口口相传的东西。这种传统到佛陀入灭五百年一直都保持着,到五百年开始有写本,但是在传统上还是经常要背经典,乃至到现在的缅甸也是,那些出家人一到寺庙里面,一天到晚就是背背背,在背经典,还是很注重背,所以正是因为如此,从1953年一直到现在,缅甸出了9位能够背熟三藏的三藏法师。我想天界也没有写本的三藏吧,所以现在要确定还是很难去确定。但毕竟,们只要知道圣典的结集,结集巴利文叫做Sa gīti,Sa gīti有一种意思就是在一起背诵的意思,所以任何一次结集都是通过背诵来的,乃至到第六次结集,1954年到1956年在缅甸的第六次结集,还是背诵出来的。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在六年苦行中,没有修四禅八定吗?
下一篇:无色界的梵天人,没有心所依处,请问他们心的依处是哪里?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是学处。若违犯了需忏悔吗?违犯僧制需忏悔吗?..
 观业处此法门在缅甸是否适合每个人的根基,每个圣者都是观此法门而契入的吗..
 请问欲界善业、色界善业、无色界善业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吗?
 佛陀说的须弥山,七山、四海水、四海啊这些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我们怎么理..
 请问尊者如果一个人在他死时果报低劣,这能影响他来世幼年果报也很低劣吗?..
 一个人临终时或死亡后,旁人能否从他的死相或临终前所言判断他往生善道或者..
 请讲解禅那与观智的关系,是否必须证得禅那之后才能开始修观或并非如此?..
 是不是每一种修法都要见到究竟名法和究竟色法?
 末法时期女众最好在家修行?
 善的业导致善的果,恶的业导致恶的果,是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一一)[栏目:杂阿含经]
 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静谷正雄)[栏目:其他日籍作者]
 浅论藏传佛教与西藏政治(罗雪)[栏目:西藏佛教·观察与研究]
 性休~渔父图[栏目:禅诗三百首]
 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栏目:谛闲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七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星云大师略传[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微笑之美[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禅修有三法[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觉·教导的智慧 第四章 自动自发的性格[栏目:郑石岩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