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了知未来世?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061

尊者,您好。请问观缘起时,过去世已发生,所以可以借由观来了知过去世,但还未死亡,结生心尚未发生,如何了知未来世?  

答:了知过去世和今世之间有因果的关系,那今世和未来世之间也会有因果的关系。那未来世将会由什么样的业成熟而导致未来世的呢?如果我们没有去修行的话,那是不确定的。但我们要知道一个人能够修到缘起,也就证明说他的未来世可以自己选择。如果他有禅那,而他又愿意的话,他可以投生到梵天界,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继续投生为人或投生到天界。为什么呢?我们在讲到《阿毗达摩》的时候曾经讲到,一个人如果修到了缘摄受智,他下一生定不会再堕落到恶趣,正是因为如此,他可以选择投生到哪里。而至于说结生还未产生,他怎么会知道未来世呢?虽然未来不确定,但我们可以做个计划。正如做老师的每一学期都要做教学计划,是不是?每一个公司在每一年都要做公司的计划,是不是?也就是说我在这一年的年终的时候,我要达到什么样的业绩,我要达到什么样的产业效果。同样的,如果一个禅修者修到了缘摄受智,他有本钱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吗?有没有?有。他决定自己未来可以依现在所造的业,他所发的愿和他所造的业来决定。虽然未来还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有一位禅修者,他在修缘起的时候,观他的未来世,大概还有四个未来世,但是当他修到维巴沙那的时候,(因为在修缘起的时候,往往人会对过去世感到很好奇的,对未来世会感到很有希望,很有憧憬,所以有时他想要观察很多的过去世,他想要知道自己的过去世曾经轮回是什么什么,想知道未来世怎么样。因为在修缘起的时候,他了知过去、现在未来,多数是知道当时是怎么样,但是一旦当他修到维巴沙那的时候,他就要观照无论是过去世也好、现在世或未来世,它都是无常、苦、无我,那时,即使他知道他的未来世很快乐,但是在观智的观照下,快乐只是一种受,这种受也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其实并没有所谓可以执取的快乐,那个时候,他对于过去世、对于未来世的希求,他的那种欲贪就会大大的减低。于是禅修者他往往会生起我的未来世要越少越好,我能尽快进入涅槃、我能尽快解脱好。)我们再讲回刚才那位禅修者,他在修缘起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还有四个未来世,但当他修到观智的时候,他发现到由于他对生死轮回的那种厌恶、那种厌离,他发现他只剩下两个未来世,所以未来世还是可以变的。又比如说,一位禅修者他在修维巴沙那的时候,由于他有很强的出离心,他希望他下一世他不要再来人间了。但后来他可能由于某些事情,他发现其实众生很苦, “我需要再投生到人间来,继续让佛陀的教法延续下去,利益更的众生”。这个时候可能他下一世本身意愿是投生到天界,但是由于现在他又想为了让佛陀的教法再延长一点,再久住一点,利益更多的众生,他也许发愿下一生投生为人,他还是可以做到。那么对于这些有本钱的人来说,他可以这样做到吗?他可以。最怕自己没有禅修的资粮,你谈未来世?就等于一个人拥有了亿万家财,他想要在哪里买房子、买别墅轻而易举,是不是?你现在囊中羞涩,如果想买这里的房子、哪里的房子,你先三餐吃饱饭再说吧。


{返回 玛欣德尊者答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请教尊者有关食物手授的问题。
下一篇:请问如果生起阿拉汉道智,在此之前是否需要次第生起初、二、三道的道智,可不可以一次性不需要断五下分结,一次全部断尽十结?
 福德和功德的异同点?怎样把福德转化为功德?
 修行佛法对修行者有什么身心方面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能够查到过去世呢,它是通过生命流的追查而达成的吗?
 禅那心有三十四名法,请问为何阿拉汉观禅那心为无常、苦、无我的心有三十七..
 有什么办法长期跟随尊者修习呢?
 与家人共处一室,家人要用蚊香,我不忍杀生,有没有办法?
 观呼吸的时候,眼微微的睁开,还是要强行的闭起来?
 请问禅那是佛陀发现的吗?
 名色都是刹那生灭的,但为什么我们还能认得昨天的物品,昨天的人呢?..
 请问帕奥禅林的比库可以吃肉吗?鸡蛋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中的人生智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The Four Immeasurables and the Six Paramitas[栏目:Thrangu Rinpoche]
 祈求消灾免难,要心量大[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努力行善,扭转恶运[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七章 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二[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圣者言教 第七课(四)略说显密之差异[栏目:圣者言教]
 平常心 Normality - 地狱、天堂、涅槃 Hell , Heaven , Nibbana[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关于业,你知道多少[栏目:济群法师]
 佛教的心理调适[栏目:大安法师]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二节 缘起教与四谛教[栏目:日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