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教信仰五大特色
 
{返回 温金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74

中国佛教信仰五大特色

中国佛教信仰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色,构成为民众最直接参与和对话的信仰活动。其特点表现为:

1.多样性:在中国佛教信仰中,没有严格的一神崇拜,在民间更多表现出“逢庙就烧香,见像就叩头”的多样性选择。在信仰谱系上儒释道以及三教九流都可成为信仰崇拜的对象。

2.现世性:从明清两朝起,信徒通过对观音的信仰、念佛会、放生会、受戒会、斋僧会等实践活动,使佛教深深渗透至百姓生活之中,满足了民众“有求必应”的现世需求与当下关怀,佛教与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相协调,同民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3.功利性:在中国佛教信仰圈内流传着“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临时抱佛脚”的说法,这形象地表达了民众信仰的功利性心态。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成为各阶层人士普遍存在的自觉行为,民众积极投身于诸如造窟、造像、浴佛、行像、造塔、建寺、供僧、设斋、燃灯、布施等种种佛教功德活动之中。这种功德回向的愿望推而广之,大至四海升平、干戈永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至延年益寿、人丁兴旺、安居乐业、学业有成等,这种信仰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和生活各方面。

4.道德化:在中国民众那里,相信只要遵守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原则,精进修持,广行善事,积累功德,就可获得福报。加之佛教三世因果轮回的宣扬,将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深感善恶无报的现实焦虑不安,转化为前生后世终有果报的理想承诺,极大地满足了他们渴望超越现实,把握未来,沟通今生与来世的精神诉求。

5.善巧性。中国佛教信仰中常常体现出大乘菩萨不拘小节、济世度人的精神,如观音菩萨化作马郎妇,“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的循循善诱,以及为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济公活佛的故事,这种巧妙的行为被称为“善巧方便”。

 


{返回 温金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尊法师与普化寺
下一篇:百年巨赞—写在巨赞法师诞辰100周年之际
 佛教五台山
 长留一片月——访台纪实
 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道安与僧制建设
 法尊法师与普化寺
 汾阳善昭禅师及其禅法
 行进中的中国禅宗
 沩仰宗眼
 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云栖净土汇语[栏目:莲池大师]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风(徐文明)[栏目:禅宗·曹洞宗]
 殿堂尊相 七、祖师殿[栏目:丛林基本知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中部127经 阿那律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之研究(杨政河)[栏目:华严文集]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栏目:宣化上人]
 早晚课内容讲解[栏目:明海法师]
 圆觉经白话解[栏目:观辉居士]
 两种精神[栏目:巨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