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道生(?~434)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37

Daosheng

道生(?~434)

东晋、南朝宋间僧人。亦称竺道生。俗姓魏。巨鹿(今属河北)人。寓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幼依沙门竺法汰出家。15岁便登讲座,20岁受具足戒。东晋隆安元年(397),到庐山问学于慧远,时慧远已接受僧伽提婆所介绍的小北说一切有部之学,道生也受其影响。元兴三年(404)偕同慧睿、慧观、慧严等以长安,人鸠摩罗什受学。后秦主姚兴命他和罗什弟子道融论难;往复百翻,言无不切,众人皆服。他和僧肇两人为罗什门下最年轻而最有才华的学者。南朝宋文帝与名士王弘、范泰、颜延之等均对其极为敬重,常相从问道。义熙十四年(418),法显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与觉贤合作译出从印度带回的《大般涅槃经》的初分四千颂,共6卷,名《大槃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道生剖析经义认为:既然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那么一阐提也是有情,何得独无佛性?此乃经来未尽耳。于是倡一阐提皆得成佛说。此说出后,群情大哗,都以为道生违经背义,将他逐出建康。宋元嘉五年(428)他到苏州虎丘,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元嘉七年返庐山。此时,北凉昙无谶于元熙二年(421)译出的大本《涅槃经》40卷传到建康,其中也提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道生预见的正确。此后,道生在庐山讲《涅槃经》,听众无不悦服。元嘉十一年于讲座上端坐而逝。

道生深悟般若实相之理,剖析经义,断然主张一阐提也有佛性,可以成佛。其次他立顿悟成佛义,认为“悟”就是对真理的下会,理不可分,悟自不可有阶段,所以在十住(十地)内无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之后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有一种像金刚般坚固和锋利的能力,一次将一切惑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这就是所谓“顿悟”。此说与后来禅宗主张顿悟为明心见性者有直接的关系。再次,他根据《涅槃经》中关于佛性的概念,提出“佛性当有”的新命题。即以众生将来一定有成佛的结果为“当果”,从当果讲佛性应该是有的。此当果佛性为成佛的正因。此外,道生晚年在庐山改订《法华经注》时,提出自己的判教之说,认为释迦一代的教法,不出“善净”、“方便”、“真实”、“无余”等4种*轮,与此相应的,则为阿含、般若、法华、涅槃等经,推崇涅槃为佛说法的最高阶段。(田光烈)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空(Amoghavajra 705-774)
下一篇:道安(312~385)
 太虚(1890~1947)
 韩清净(1884~1949)
 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 394~468)
 隐元(1592~1673)
 赞宁(919~1001)
 法尊(1902~1980)
 敬安(1851~1912)
 祩宏(1535~1615)
 菩提流支(Bodhiruci 约5~6世纪间)
 弘一(1880~194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悲之智慧[栏目:慧光法师]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栏目:耕云先生]
 比供佛还大的功德(达真堪布)[栏目:供佛]
 三六二 验德本生谭[栏目:第五篇]
 作明佛母修法略轨——丹真绒布上师传授[栏目:修法仪轨]
 因苦忆佛[栏目:慧光法师]
 请问净密结合的修法应该是怎样的?[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勤俭的美德[栏目:真理的价值·迷悟之间]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二五五 鹦鹉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