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尼传 4 齐 法音寺昙简尼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8

法音寺昙简尼

译文
  昙简尼,俗姓张,清河(今河北清河)人。为宋普贤寺法净尼弟子。曾游学于淮海一带,弘传佛门正法,先人后己,志在广施善举,普渡众生。
  齐高帝建元四年(公元四八二年),她兴建了法音寺,在法音寺中,禅思静默,领悟了三昧玄机,因而功德显赫,名声远播,对修道之人沾溉甚多。善男信女无不敬仰她,为她源源不断地送来了供养。
  当时有慧明法师,精通禅学,深好寂静。他本来居住在道林寺,该寺永明年间(公元四八三——四九三年)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所修缮。由于僧众不重禅学,大多注重义学,故而讲经频繁,来往不绝,道林寺成了纷扰喧嚣的场所。
  慧明深感此处不能入定,就想离开这里。于是昙简尼把精舍让给他住,自己就移居到京郊的白山。她在白山上另建草庵一座,以遮蔽风雨的侵袭。她以化缘来维持生活所需,又常聚敛樵木,说是作功德之用,实际上是为自焚做准备。
  齐明帝建武元年(公元四九四年)二月十八日夜间,她登上聚敛起来的柴堆,引火自焚,舍此生死身,以供奉佛、法、僧三宝。邻近村落的人远远看到这里燃起了火光,就纷纷赶来扑救。等到众人赶来,她已经入化了。善男信女哀恸不已,号哭之声震荡山谷。他们就聚其所余,为她立了坟,建了塔。

原典
  昙简尼,本姓张,清河人也,为法净尼弟子。游学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后己,志在旷济①。
  以齐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②。禅思静默,通达三昧。德声遐布③。功化日远。道俗敬仰,盛修供施。
  时有慧明④法师,深爱寂静,本住道林寺⑤,永明⑥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之所修饰。僧多义学,累讲经论,去来喧动。
  明欲去之。简以寺为施。因移白山⑦,更立草庵,以蔽风雨。应时行乞,取给所资。常聚樵木,云经营功德⑧。
  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积薪,引火自焚,舍生死身,供养三宝。近村见火,竞来赴救。及至,简已迁灭。道俗哀恸,声震山谷。即聚所余,为立坟剎。

注释
  ①旷济:普渡众生。
  ②法音精舍:据本传谓,此寺为齐建元四年建,后成为京中著名尼寺,净珪、昙简等均居于此。
  ③德声遐布:功德声名远播。
  ④慧明:康居国人,先世避地入吴,后出家于章安东寺,镂心禅诵,竟陵王萧子良迎至京都,建武四年(公元四九七年)卒,寿七十。
  ⑤道林寺:宋齐时京都建康寺院之一,当时许多名僧居于此,朝廷亦对此寺礼接甚厚。
  ⑥永明:后疑脱「年间」二字。
  ⑦白山:在建康郊外。《建康志》谓其「南连蒋山,此连摄山,西有水下注乎陆,阶础碑石,悉出此山。」
  ⑧经营功德:作功德。

 


{返回 比丘尼传·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尼传 4 齐 法音寺净珪尼
下一篇:比丘尼传 4 齐 普贤寺净曜尼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二二)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一)
 百喻经 22 入海取沈水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四一)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二为恶人说戒戒
 杂宝藏经白话 波罗柰国弟微谏兄遂彻承相劝王教化天下缘第十六
 摄论师所传的《摄论》思想──以道基、道奘、灵润为中心(释仁宥)..
 金刚经 Diamond-Cutter Translated by E...
 中部36经 萨遮迦大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千山竞秀、万壑争幽——人间佛教的菩萨身手[栏目:昭慧法师]
 珍惜彼此 品味人生[栏目:净慧禅语]
 《虚云和尚年谱》读后记(吕沛铭)[栏目:其它]
 请注意:皈依证明师不等同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栏目:写给初入佛门之人]
 当代“文化僧人”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真禅法师为例[栏目:陈坚教授]
 关于法名[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出家人的生活教育[栏目:如悟法师]
 娑婆苦海植莲华(张成东)[栏目:净土宗文集]
 大寂定心真如境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五[栏目:倓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