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3 三重楼喻
 
{返回 佛经概说·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97

3三重楼喻
 
概说
  3三重楼喻
  经中故事说明,有一位富翁到朋友家中作客,朋友非常好意的请他至新大楼参观。当富翁走上第三层楼房时,赫然眼前一亮,大为惊喜。这第三层楼怎么这么庄严好看?采光好、风景佳、通风良好,又能居高临下,真是太好了。回家之後,一直想要建一栋像朋友一样的房子。
  於是他找了建房子的工人,说明要建一栋与朋友一样的房子。
  一个月过去了,工人还在挖地,富翁问:「你在做什么?」工人回答:「你不是叫我盖房子吗?」富翁说:「你怎么在挖地呢?」工人诧异地说:「盖房子当然从打地基开始,将来房子才能稳固啊!」富翁叫起来:「不是要你盖第三层楼吗?我不要从地基盖起,我只要第三层啊!」
  争执了半天,工人无可奈何的说:「那有建房子不从地基建起的道理?你的三层楼我不会建,请你另请高明吧!」
  学佛修行也是一样,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佛法常说:「要成佛道,先结人缘。」《弥陀经》中也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不重视布施、结缘等福德,以为打坐、念佛就是修行,其他的都可以不要管,那是永远无法成就佛道的。
  我们不管成就什么事业,都必先打好基础:要成就佛道,当然须从佛法的基础——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学习做人开始,这即所谓的「人成即佛成」。
  有的人打坐、念佛,看似用功虔诚,真正到生活里来,就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例如,在寺院里,一到打板吃饭的时间,大家争先恐後,也不管後到的人有没有得吃,只顾自己先拿先尝。如此的心态,任凭喊破喉咙,也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里的人,是不会争先恐後,尝试敲开铺在地上的黄金道路。
  又如现在许多修行的人,不肯按部就班,脚踏实地修行,以为念念咒语,就能腾空浮起,而自以为很有成就。

原典
  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①。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於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②地垒墼③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④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注释
  ①疏朗:宽敞明亮。
  ②经:量。
  ③墼:未烧之砖坯。
  ④四辈弟子:指构成佛教教团之四种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指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等四众弟子。
 


{返回 佛经概说·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4 煮黑石蜜浆喻
下一篇:佛经概说 四、百喻经 2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七四)
 《成实论》简介
 十地经论 解说
 比丘尼传 2 晋 延兴寺僧基尼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一)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八背大向小戒
 出三藏记集 17 维摩诘经序
 那先比丘经 第六问 什么叫做慈悲?
 因明的立式和破式
 无量寿经 The Sutra on the Buddha of Ete..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供护法?护法应该什么时间供?是先摆供品?还是先念诵?[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农作物生了害虫应该如何处理?[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一、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栏目:徐恒志居士]
 相应62经 一切取的耗尽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慈云助学”的理念与实践(正慈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法华经讲演录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栏目:太虚法师]
 有人说自己心很善,从没有伤害过别人,没有罪业需要忏悔,对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慈悲化度 有教无类──略述佛陀觉之教育[栏目:宽运法师]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方立天)[栏目:佛教与伦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