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百喻经 78 与儿期早行喻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53

78与儿期早行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西,饥渴得要命。随即又往回跑,来见父亲。父亲见儿子回来,训责道:「你这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为何不等等我?空空地来回跑,白白地受饥苦,被众人嗤笑!」

凡夫俗子也是这样,倘若得以出家,就剃除须发,穿上三类法衣,却不向明师谘询道法,失掉了种种禅定道品的功德,沙门应有的妙果都失掉了。就如那个愚人一样,空佬佬来回跑,徒然受疲劳,外形虽似沙门,其实一无所得。

原典

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其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还,来见其父。父见子来,深责之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何不待我?空自往来,徒受其苦,为一切世人之所嗤笑。」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设得出家,即剃须发,服三法衣①,不求明师谘受道法,失诸禅定道品功德,沙门妙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虚作往返徒自疲劳,形似沙门,实无所得。

注释

①三法衣:一是僧伽胝,梵文Samghati,系三衣中最大的,所以称为大衣,此衣由许多布条缝合而成,所以又称杂碎衣、复衣,凡入王宫、乞食、说法时,须穿僧伽胝。二是郁多罗僧,梵文Uttarasanga,系上衣,由七条布制成,所以又称七条衣。三是安陀会,梵文Artanvasaka,系下衣或内衣,又称五条衣。

 


{返回 百喻经·白话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百喻经 79 为王负杌喻
下一篇:百喻经 77 构驴乳喻
 《因明正理门论》六题
 佛说戒消灾经(明证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三九)
 杂宝藏经白话 求毗摩天望得大富缘第百五
 汉传因明弘传史略
 贤愚经白话 羼提婆罗因缘品第十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四九)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06.说不净业处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五)
 《正理经》简读之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无量心的修法[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栏目:杂阿含经]
 生圆次第观想本尊要求达到“明(明了)、净(纯净)、稳(稳固)”,上师瑜伽修法对此有何要求?[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B 971经:本经叙述一位上座外道说了以偈,声称有人如能答对其偈,便随其..[栏目:界定法师]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栏目:雪漠]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六节 砧基道人[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明志[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福德日记1月9日─想想自己拥有什么[栏目:福德日记]
 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栏目:达真堪布]
 略谈《俱舍论》四念处与道次第的关系[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