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悲之智慧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4
慈悲之智慧
--慧光法师开示--
 
乔居士问:夏天到了,有时候会有蚊子来吸我的血液,我就让它吸因为我怕我不让他吸的话、他去找别的众生,别的人类众生会弄死他...并且念观音心咒,全部回向给它希望它来生永不堕恶道、早生善道、早日听闻佛法、利益众生。这样做好不好呢?我觉对他好,可是又有点觉得有些助长了他的贪心。
 
慧光法师答:
    普贤十大愿中的,「恒顺众生」愿,是随顺也是助益众生修学善法或佛法,而并非不管善恶,一切悉皆随顺。
    若一切善恶不分地随顺,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慈悲,而实际上则是在伤害众生。
    所以说慈悲不可缺乏智慧。有时众生堕入恶道,它们造作恶业的习气尚存,所以使它不能超脱业力束缚。所以,学佛者不应该只看到现前少许的苦,而看不见未来更广大深远的苦。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有这样一则有关须菩提的故事:
    世尊刚刚成道不久,便观察到诸大海的龙王有得度的因缘,便现为清净比丘的相,独自来到须弥山下,端坐禅思。
    这时空中降下一只大鹏金翅鸟王,在水中抓起一只小龙,飞回至须弥山顶啖食。此时惊吓的小龙自知必死,遥见须弥山下有静坐思惟的比丘,于是至心哀求比丘慈悲拯救;虽然如此,不到一会儿,龙即被鸟王吞食腹中,但小龙因临终时心念僧宝,而投胎到舍卫国的婆罗门家中,形貌端正妙好,很得父母的疼爱,并为他取名为「负梨」,字「须菩提」。
 
    从此故事,我们知道佛并非不慈悲,看到众生现前受苦,而不前往搭救,而是他看到对众生更深远的利益,让须菩提种下出家得度的因缘。
    因此,菩萨有时也要学习忍受见到众生当下的苦,而不立即前往搭救,因为智慧地见到对众生更殊胜的帮助。
    而有这样的忍耐力量,则来自于智慧的加持。就好像众生生病了,需要开刀一样。一般怎能接受众生已经生病受苦,又在他身上加上一刀的苦呢?因为我们知道,那一刀是必须挨的,这样病苦才能去除。一样的道理,救度众生也要有相同的智慧与慈悲。
    因此,有时我们应当要好好地想想,什么是对众生真正有益的?要知道世间不圆满,因为有时你帮了一个众生,却是同时伤害了另外一个众生。所以你念咒回向给蚊子很好,希望他们不要再堕恶道,以吸血为业,轮回受苦。
 
------------------------------------------------------------------------
◎摘自2011-06-25慧光法师随机开示
 

{返回 慧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惭为上服
下一篇:诸法缘起与性空
 性相不二
 戒以戒身,定以定心
 如实观照
 佛佛道同,佛佛平等
 没有好与不好
 一切缘起法,无常不可得
 随处作主 立处皆真
 忏悔功德──于真理面前,我们必需学习谦恭
 众生有病、故我有病
 因苦忆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痛苦[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七 闻经获益[栏目:陈义孝居士]
 供僧请法见闻记[栏目:[南传佛教]人文历史传记]
 419.珪庵祖玠侍者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第二[栏目:海仁法师]
 佛法的因果论[栏目:演培法师]
 十七届:在传灯法会上的开示(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刺 Thorn[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其他教派的神,例如上帝,在佛教里怎么定义?[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否定与超越自我的“空杯心态”[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