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编后记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1
编后记
 
《大智度论》一百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详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又称《摩诃般若释论》、《大慧度经集要》、《大智度经论》,简称《智度论》、《大论》、《智论》、《释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系诠释《大品般若经》之论著,与《百论》、《中论》、《十二门论》等合称四论。
 
《出三藏记集》卷八《大品经序》说:“弘始五年,岁在癸卯,四月二十三日,于京城(长安)之北,逍遥园中出此经。(罗什)法师手执胡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交辩文旨;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与诸宿旧义业沙门释慧恭……道宗等五百余人,详其义旨,审其文势,然后书之。以其年十二月十五日出尽;校正检括,明年四月二十三日乃讫。”僧叡的《大智释论序》说:“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略有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楚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卷末附记又云:“论初三十四卷,解释一品,是全论具本。二品以下,法师略之;取其要足以开释文意而已,不复备其广释。得此百卷,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出三藏记》卷十《大智释论序》云:“此论胡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
 
从上来之引述可知:《大智度论》百卷,实际上是《摩诃般若经》三十卷,《释论》七十卷得绘编所成。初品全译为三十四卷,若经文一卷不计,则论文为三十三卷,二品以下,是“三分之二”的略译。也就是说:论文七十卷,是三十七卷“三分之二”得略译。罗什大师因国人好简之故,将它作适当的节译,而成为现行的一百卷本。若讲原论全部译出,则篇幅将达现行的十倍。
 
目前本论的梵文尚未被发现,但欧美、印度的学术界已陆续有人将汉译本(部分)译成法文、英文与德文,并视之为大乘佛教的渊薮,而加以研究。其中,比利时神父拉莫特(E.Lam-otte)对此论的研究与法文翻译(前三十四卷),尤为国际学术界所推重。日本的千潟龙祥、平川彰和加藤纯章,对《智论》之研究也颇为引人注目。但1992年印顺导师口述、昭慧记录的《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出版,可视为印顺导师对近代学者之‘大智度论研究’的总评。
 
本论的内容涵盖甚广,无论思想、人物、故事、传说、历史、地理,乃至僧团的实践法规,皆有详述。其所引用之经论遍及大小乘,如原始佛教圣典、部派佛教诸论书,及初期大乘佛教之《法华经》、《华严经》等诸经典,故本论亦成为研究古印度文化及大乘佛教兴起时代的重要资料,可称为大乘佛教之百科全书。本论为龙树菩萨晚年之著作。在般若思想之弘扬上,立足于“诸法实相”之积极肯定立场,并极力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波罗蜜等宗教之实践,故由本论即可了解龙树以前佛教学说之大要。本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故被称为“论中之王”。以后大乘佛教等诸说,几皆以本论为中心而开展。此即龙树所以被誉为“八宗祖师”之理由。故本论不仅为印度唯识思想形成之重要典籍,即连《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思想、空与中道思想之相即,均深受本论之影响。此外,本论中之佛身观与法身观,是密教思想之先驱,且为真言陀罗尼之根源。
 
本论自弘始七年(405)译出后,鉴于《大智度论》内容广博,初学者入门不易,东晋庐山慧远将《大智度论》之重要语句抄出,以利后学。曾加以删削而成《大智论钞》,并撮其要旨,详加阐述。谓“其为要也,发轸中衢,启惑智门,以无当为实,无照为宗。无当则神凝于所趣,无照则智寂于所行。寂以行智,则群邪革虑,是非息焉;神以凝趣,则二谛同轨,玄辙一焉”。“辄依经立本,系以问论,正其位分使类各有漏。谨与同止诸僧共别撰以为集要,凡二十卷,虽不足增晖圣典,庶无大谬。”可惜《大智论钞》,现仅存载在《出三藏记集》中的序文而已。后来,隋.吉藏创立三论宗,弘扬《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不把《大智度论》列入,也是因为“秦人好简”,就把百卷大部的《智论》除外,自是以后,《智论》百卷鲜有问津者。
 
公元1999年,有缘在福建佛学院师资进修班与诸同学一起研读《智论》,撷录其中四百问答,辑录成册,示其要略。俾使初学,深入堂奥,获正法益。然《智论》问答,数以千记,今虽编选,仍有沧海遗珠之憾,断章取义之嫌。且因学力不足,难免分类欠妥,或次第失序。惟愿读者禀承世尊“依法不依人”之遗教,驾方轨而直探玄旨。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得到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之指导以及诸位师友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谨祝刊印此书的诸位居士,生者福慧增胜,亡则往生光明的乐土。
 
菩提作于莆田广化寺
 
2001年2月1日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返回 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400.问曰:佛能度龙、鬼、神等堕余道中生者,何以独言天人师?
 301.问曰:阿难是声闻人,何以以般若波罗蜜嘱累,而不嘱累弥勒等大菩萨..
 211.问曰:余佛种种勤苦说法,众生尚不得道,何以但闻佛名便得道?..
 367.问曰:何因缘得足下安立相?
 377.问曰:佛何以故于一切众生中独最第一?
 325.问曰:具行空、无相、无作,何以一人得作佛?一人作阿罗汉?..
 137.问曰:求佛道者,何以不自作功德,而心行随意?
 114.问曰:菩萨行六波罗蜜,乃至成佛,亦不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何故..
 382.问曰:如佛常放大光,足不到地,众生何以故不尽敬附?
 333.问曰:何等是菩萨句义?
 336.问曰:声闻人直趣涅槃,可不观他人;菩萨视众如子,常欲教化,云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5.怎样判断导师?[栏目:专题经文选译]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三○)[栏目:杂阿含经]
 精进(林崇安)[栏目:精进]
 我的五一劳动节[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Impermanence And Nonself[栏目:Buddhist Article]
 求感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如何真正放下?[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实践佛法的微妙[栏目:仁焕法师]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受持利益[栏目:清净法师]
 圆觉经讲记[栏目:道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