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四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
巳二、供养亲近无量品3 午一、总征
云何菩萨供养、亲近、修习无量?
午二、嗢柁南标
嗢柁南曰:
供三宝 亲善友 修无量 最为后
午三、长行释3 未一、供三宝2 申一、别显供养2 酉一、举供如来5 戌一、征
云何菩萨于如来所供养如来?
戌二、标
当知供养略有十种。
戌三、列
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广大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
戌四、释6 亥一、设利罗供养
若诸菩萨,亲现供养如来色身,是名设利罗供养。
亥二、制多供养
若诸菩萨,于为如来所造一切若窣堵波、若龛、若台、若故制多、新[1]制多所设诸供养,是名制多供养。
亥三、现前不现前供养2 天一、别显种类2 地一、现前供养2 玄一、供一佛等
若诸菩萨,于如来身、或制多所亲面对前,现瞩现见而设供养,是名现前供养。
玄二、供多佛等2 黄一、举思惟2 宇一、明法性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现前施设供养具时,发起增上意乐俱心、净信俱心,作是思惟:若一如来法性,即是去来今世一切如来法性;若一如来制多法性,即是十方无边无际一切世界所有如来制多法性。
宇二、明供养
是故我今供现如来,即是供养其余三世一切如来;供现制多,即是供养其余十方无边无际一切世界若窣堵波、若龛、若台、若故制多、若新制多。
黄二、结得名
当知是名菩萨俱供现不现前一切如来及以制多。
发起增上意乐俱心等者:谓于现不现前一切如来及以制多乐俱供养,是名增上意乐俱心。于一切如来一切功德平等平等无有差别生净胜解,是名净信俱心。
地二、不现前供养2 玄一、作一切如来想
若诸菩萨,于不现前一切如来及以制多作如来想,普为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十方如来制多施设供养,当知是名菩萨唯供不现前佛及以制多。
玄二、广造如来像
若诸菩萨,佛涅槃后,为如来故造立形像,若窣堵波、若龛、若台,随力随能或一或二,或复众多,乃至百千俱胝等数;如是菩萨于如来所,设不现前弘广供养,当获无量大福德果,摄受无量广大梵福。菩萨由此,能于无量劫大劫中,不堕恶趣。由是因缘,非不圆满无上正等菩提资粮。
天二、总辨福果
此中菩萨,唯供现前佛及制多,应知获得广大福果。若唯供养不现前佛及以制多,应知获得大大福果。若俱供养现不现前佛及制多,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
亥四、自作教他供养2 天一、别显种类2 地一、自作供养2 玄一、唯自手作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欲设供养,唯自手作,不使奴婢、作使、朋友、僚庶、亲属,不依懈惰诸放逸处而设供养,是名菩萨自作供养。
玄二、兼劝他作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欲设供养,非唯自作,亦劝父母、妻子、奴婢、作使、朋友、僚庶、亲属,及他国王、王子、大臣、长者、居士、若婆罗门、国邑聚落饶财商主,下至一切男女大小、贫匮苦厄旃荼罗等,及以亲教、轨范诸师,共住、近住一切弟子,同梵行者、诸出家者、外道等众,令于如来、若制多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名菩萨自他咸共供养。
地二、教他供养
若诸菩萨,现有少分可供财物,兴悲愍心,故思施与贫苦少福无力有情,令于如来、若制多所持用供养,愿彼当来多受安乐。彼得此物,供养如来及以制多,菩萨于斯自无所供,当知是名菩萨唯教他设供养。
天二、总辨福果
此中菩萨,若唯自供佛及制多,应知获得广大福果。若唯教他,应知获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养,应知获得最大福果,为无有上。
亥五、财敬广大无染供养2 天一、别显种类3 地一、财敬供养2 玄一、别列2 黄一、敬供养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以诸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敬问、礼拜、奉迎、合掌,种种熏香、末香、涂香、华鬘、妓[2]乐、幢盖、旛灯,歌颂称赞,五轮归命,趋绕右旋,而为供养。
黄二、财供养
或复奉施无尽财供,或复奉施末尼、真珠、琉璃、螺[3]贝、璧玉、珊瑚、砗磲、玛瑙、琥珀、金银、赤珠、右旋如是等宝,或复奉施末尼、环钏[4]、宝璩、印等诸庄严具,乃至奉施种种宝铃,或散珍奇、或缠宝缕而为供养。
玄二、总结
是名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财敬供养。
地二、广大供养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长时施设即上所陈财敬供养,若多供具、若妙供具、
若多供具若妙供具者:谓如前说,奉施无尽财供,名多供具。或复奉施末尼、真珠,乃至或缠宝缕而为供养,名妙供具。
若现在前、不现在前、若自造作、教他造作、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供养;
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等者:住品中说:极欢喜住菩萨,住此住中,由二因缘现见诸佛。乃至广说既得见已,随力随能兴一切种恭敬供养,奉施种种上妙乐具。(陵本四十七卷二十四页3809)此说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供养,准彼应知。谓彼菩萨净胜意乐,名淳净心。彼说由二因缘者,一、由粗净信,二、由正愿力。今说猛利胜解,即彼第一因缘。谓由听闻菩萨藏说,或由内心发起胜解,信有十方种种异名诸世界中种种异名诸佛如来,由粗净信俱行之心,求欲现见,如是求已,如实称遂,当知是名第一因缘。
即以如是所种善根,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七种说名菩萨广大供养。
如是七种说名菩萨广大供养者:谓若多供具、若妙供具为二,若现在前、不现在前为二,若自造作、教他造作为二,若淳净心猛利胜解现前供养为一。如是一切,总成七种。
地三、无染供养
若诸菩萨,于如来所、若制多所,自手供养不怀轻慢;令他供养;不住放逸、懈惰、不敬而为供养;不轻弃掷、不散漫[5]心、无杂染心而为供养;不于信佛国王、大臣、诸贵胜前,为财敬故,诈设种种虚事供养;不雌黄涂,不酥灌洗,不以种种局崛罗香、遏迦华等余不净物而为供养。如是六种说名菩萨无染供养。
如是六种说名菩萨无染供养者:谓自手供养不怀轻慢为初,余五供养各为一种,是故成六。
天二、总辨一切2 地一、有财宝2 玄一、总标三种
又诸菩萨,如是财敬、广大、无染供养如来及制多时,或自臂[6]力所集财宝,或从他求所获财宝,或得众具自在财宝,能为如是种种供养。
玄二、别辨后一2 黄一、辨种类2 宇一、敬供养3 宙一、恭敬礼拜
已得众具自在菩萨,化作化身,或一或二,或复众多,乃至百千俱胝等数。此一切身皆于如来及制多所恭敬礼拜。
宙二、奉散香等
复从如是一一化身,化出多手,或百或千,或过是数。此一切手皆持无量出过诸天上妙华香、殊胜可爱种种珍宝,奉散如来及制多所。
宙三、歌颂称赞
复从如是一切化身,化出无量上妙音声,歌赞如来广大甚深真实功德。
宇二、财供养
复从如是一切化身,化出无量最上最妙环钏[7]、璩印、宝庄严具,幢盖、旛灯种种供具,供养如来及以制多。
黄二、明自在
如是等类,已得众具自在菩萨所设供养,皆属自心。
已得众具自在菩萨者:此说菩萨于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中,若暂思惟一切食等诸资生具,悉皆成办,一切世间工业明处,如其所欲悉能现行;乃至广说随于事物发起胜解,如所欲为皆成无异。如住品说。(陵本四十八卷十七页3867)是名已得众具自在菩萨。
如是菩萨不更希求如来出世。何以故?由此菩萨已得证入不退转地,一切佛土往来供养皆无碍故。
地二、无财宝2 玄一、广大随喜
又诸菩萨,若无自力所集财宝,亦无从他求得财宝,及[8]无菩萨所获众具自在财宝,可设供养;然于所有或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千世界、二千世界、或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下中上品供养如来一切供具,菩萨于彼以净信俱胜解俱心,周遍思惟,一切随喜。
周遍思惟一切随喜者:谓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作供养想,是名周遍思惟。于彼一切有情,以其下中上品一切供具设供养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一切随喜。
玄二、恒当修学
如是菩萨少用功力,而兴无边广大供养,摄受菩提广大资粮。菩萨于此恒常无间起真善心、起欢喜心,当勤修学。
亥六、正行供养2 天一、辨正行2 地一、释2 玄一、举修无量及诸想等
若诸菩萨,少时少时、须臾须臾,乃至下如[谷-禾+牛][9]牛乳顷,普于一切蠢动有情修习慈悲喜舍俱心,于一切行修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于其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波罗蜜多修习随念;少时少时、须臾须臾,于一切法发生少分下劣忍智,信解离言法性真如,起无分别无相心住;何况于此若过若增。
玄二、例余守护及一切学
如是守护菩萨所受尸罗律仪,于奢摩他、毗钵舍那菩提分法精勤修学,亦于一切波罗蜜多及诸摄事正勤修学。
地二、结
是名菩萨于如来所正行供养。
天二、赞最胜
如是供养为最第一、最上、最胜、最妙、无上。如是供养,过前所说具一切种财敬供养,百倍、千倍,乃至邬波尼杀昙倍。
何况于此若过若增等者:前说修四无量、修种种想、修习随念,起无相住,名于如来所正行供养。但唯少时少时、须臾须臾,尚为第一、最上、最胜、最妙、无上,何况于此正行供养若过若增。
戌五、结
由此十相,应知是名具一切种供养如来。
酉二、例供法僧
如供养佛,如是供养若法、若僧,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申二、总明意乐3 酉一、标
如是菩萨于三宝所,由十种相兴供养时,应缘如来发起六种增上意乐。
酉二、列
一者、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
无上大功德田者:谓于三宝起随念行,能生无上大功德故。
二者、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
无上有大恩德者:谓念:诸佛菩萨为我等故,行于无量难行苦行,为说正法,能令证得一切义利,是名无上有大恩德。
三者、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增上意乐;
一切无足二足及多足等有情中尊者:摄异门分说:无足有情者,如蛇等。二足有情者,谓人等。四足有情者,如牛等。多足有情者,如百足等。(陵本八十三卷四页6286)又复等言,等取有色、无色有情,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有情。如来于此一切有情三种第一,谓由蠢动故、由依止故、由心故。亦如摄异门分说,是名一切有情中尊。
四者、犹如邬昙妙华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五者、独一出现三千大千世界,增上意乐;六者、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一切义依,增上意乐。
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等者:摄异门分说:言第一者,于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尊者,于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胜者,无色行善得圆满故。所言上者,超过一切三界世间善圆满故。言无上者,出世间善得圆满故。(陵本八十三卷四页6285)此说一切世出世间功德圆满,义应准知。由是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是名一切义依。
酉三、结
由是六种增上意乐,于如来所,若于如来法所、僧所,少分思惟而兴供养,尚获无量大功德果,何况其多。
未二、亲善友2 申一、总征
复次,菩萨成就几相,能为善友?由几种相,善友不虚?成就几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复有几种善友菩萨,于所化生为善友事?菩萨几种亲近善友?由几种想,于善友所听闻正法?由几种处,于善友所听闻法时,于说法师不作异意?
申二、别辨7 酉一、众相圆满2 戌一、总标
当知菩萨成就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
戌二、列释8 亥一、住戒
一者、住戒。于诸菩萨律仪戒中妙善安住,无阙无穿。
亥二、多闻
二者、多闻。觉慧成就。
觉慧成就者:堪能简择俱生之慧,是名为觉。勤修习故,即于彼义转更明了,是名为慧。由此觉慧,于善说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是名觉慧成就。
亥三、具证
三者、具证。得修所成随一胜善,逮奢摩他、毗钵舍那。
得修所成随一胜善等者:声闻地说能有所证,即此具证。谓能证得胜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乃至广说能善为他现三神变教授教诫。(陵本二十五卷一页2071)是名证得随一胜善。如是胜善修所成故,由此说言逮奢摩他、毗钵舍那。
亥四、哀愍
四者、哀愍。内具慈悲,能舍自己[10]现法乐住,精勤无怠饶益于他。
能舍自己现法乐住者:谓为利他,舍静虑乐,故意思择还生欲界故。
亥五、无畏
五者、无畏。为他宣说正法教时,非由恐怖忘失念辩。
非由恐怖忘失念辩者:声闻地说无有怖畏,即此无畏。由无畏故,于一切法能正忆念,辩才无尽,故作是释。
亥六、堪忍
六者、堪忍。于他轻笑、调弄、鄙言、违拒等事,非爱言语[11]、种种恶行皆悉能忍。
亥七、无倦
七者、无倦。其力克[12]强,能多思择,处在四众说正法时,言无謇涩,心不疲厌。
亥八、善辞
八者、善辞。语具圆满,不坏法性,言辞辩了。
语具圆满等者:谓若成就最上首语、极美妙语、甚显了语、易悟解语、乐欲闻语、无违逆语、无所依语、无边际语,如是名为语具圆满。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三页2078)于实无事离增益执,于实有事离损减执,是名不坏法性。真实义品说二种人,于佛所说法毗奈耶,俱为失坏。(陵本三十六卷十五页2972)翻彼应知此所说义。语工圆满,是名言辞辩了。谓由文句等相应,乃至常委分资粮故,能说正法,是名语工圆满。如摄释分别释应知。(陵本八十一卷三页6171)
酉二、所作不虚2 戌一、标
若诸菩萨具五种相,众德相应,能为善友所作不虚。
戌二、列
一者、于他先欲求作利益安乐;二者、于彼利益安乐如实了知,无颠倒觉;
于彼利益安乐如实了知等者:自他利品中说:菩萨念与众生有利益品所有安乐,终不念与无利益品所有安乐。菩萨于此无利益品所有安乐,以无倒慧如实了知。乃至广说。(陵本三十五卷二十一页2896)此应准知。
三者、于彼善权方便顺仪说法,随众堪受调伏事中,有能有力;
顺仪说法者:力种性品说:菩萨应当安住如法威仪而为他说,非不安住如法威仪。不为无病处高座者而说正法,不为坐者立说正法,不应居后为前行者而说正法,不为覆头而说正法。(陵本三十八卷十六页3151)此应准知。
四者、饶益心无厌倦;五者、具足平等大悲,于诸有情劣中胜品心无偏党。
酉三、作信依处2 戌一、总标
若诸菩萨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令他远闻极生净信,何况亲覩。
令善友性作信依处者:前说成就八支善友众相圆满,名善友性。声闻地说: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陵本二十五卷一页2069)彼八因缘,即此八支。由是令他未信生信,已信增长,名信依处。
戌二、列释5 亥一、胜妙
一者、胜妙[13]。威仪圆满、威仪寂静、威仪具足,一切支分皆无躁动。
威仪圆满等者:声闻地说:于威仪路成就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陵本二十二卷三页1896)是名威仪圆满。又说成就离欲者相,谓离欲者,身业安住,诸根无动,威仪进止无有躁扰,于一威仪能经时久,不多
[14]惊惧,终不数数易脱威仪。(陵本三十三卷二十页2729)是名威仪寂静。行时、住时身所作业正知而住,一切成办无所减少,是名威仪具足。声闻地说:不应摇身、摇臂、摇头、跳踯、携手、叉腰、竦肩入施主家,不应辄坐所不许座,不应不审观座而坐,不应放纵一切身分,不应翘足、不应交足、不太狭足、不太广足,端严而坐。(陵本二十四卷十七页2055)于此一切所不应行不起毁犯,是名一切支分皆无躁动。
亥二、敦肃
二者、敦肃。三业现行无掉无扰。
三业现行无掉无扰者:声闻地说离欲者相,如次显示身语意业无掉无扰。(陵本三十三卷二十页2729)此应准释。
亥三、无矫
三者、无矫。不为诳他,故思诈现严整威仪。
亥四、无嫉2 天一、无不堪忍
四者、无嫉。终不于他说法所得利养恭敬生不堪忍,而常自励请他说法;复恒劝余于彼广施利养恭敬,无谄伪心。
天二、倍生欢喜
又常于他其心纯净,见彼说法及得财敬,深生随喜。如自所获利养恭敬,心生欢喜,见他所得利养恭敬,其心欢喜复过于是。
亥五、俭约
五者、俭约。尠储器物,随得随舍。
酉四、为善友事3 戌一、标
善友菩萨由五种相,于所化生为善友事。
戌二、列
一、能谏举,二、能令忆,三、能教授,四、能教诫,五、能说法。
戌三、指
如是诸句广辩应知如声闻地。教授教诫,广说如前力种性品。
如是诸句广辩等者:声闻地说:善能谏举、善作忆念、善能教授、善能教诫、善说正法。与此正同,如彼广辩应知。(陵本二十五卷三页2078)又诸菩萨教授有八,教诫有五,如前力种性品广说应知。(陵本三十八卷二十页3166)
酉五、亲近善友2 戌一、标
当知菩萨由四种相,方得圆满亲近善友。
戌二、列
一、于善友有病无病随时供侍,恒常发起爱敬净信。二、于善友随时敬问、礼拜、奉迎、合掌、殷勤,修和敬业而为供养。三、于善友如法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养。四、于善友若正依止,于如法义若合若离,随自在转,无有倾动,如实显发,作奉教心,随时往诣恭敬、承事、请问、听受。
于如法义若合若离等者:谓以善友为正依止,于其教授教诫既听受已,如其法义,若所开许、若所遮止,身语意业无倒随转,于所开许无倒修证,于所遮止无倒远离,是名于如法义若合若离,随自在转。不为外道异论之所引夺,是名无有倾动。若有违犯,发露悔灭,是名如实显发。无恼乱心,唯欲求解,是名作奉教心。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四卷四页
[15]6362)
酉六、听闻正法2 戌一、总标
若诸菩萨欲听法时,作五种想,应从善友听闻正法。
戌二、列释5 亥一、作宝想
一、作宝想。难得义故。
亥二、作眼想
二、作眼想。能得广大俱生妙慧因性义故。
能得广大俱生妙慧因性义故者:此中妙慧,谓即大菩提果。能于一切所知如实觉了,是名广大。于当来世,无师自然成等正觉,是名俱生。
亥三、作明想
三、作明想。已得广大俱生慧眼,于一切种如实所知等照义故。
亥四、作大果胜功德想
四、作大果胜功德想。能得涅槃及三菩提无上妙迹因性义故。
能得涅槃及三菩提等者:此中涅槃,谓断菩提。言三菩提者,此云正觉,谓智菩提。能得此果诸菩萨道,是名无上妙迹。
亥五、作无罪大适悦想
五、作无罪大适悦想。于现法中未得涅槃及三菩提,于法如实拣择止观无罪大乐因性义故。
于法如实简择止观无罪大乐者:此说七圣财中,由慧圣财,于胜义谛如实觉悟所生之乐。由如是乐无量无边,无有染污,是故说名无罪大乐。
酉七、于说法师不作异意3 戌一、总标
若诸菩萨欲从善友听闻法时,于说法师由五种处不作异意,以纯净心属耳听法。
戌二、列释5 亥一、于坏戒
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不作心:此是破戒,不住律仪,我今不应从彼听法。
亥二、于坏族
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不作心:此是卑姓,我今不应从彼听法。
亥三、于坏色
三、于坏色不作异意。谓不作心:此是丑陋,我今不应从彼听法。
亥四、于坏文
四、于坏文不作异意。谓不作心:此于言辞不善藻饰,我今不应从彼听法。但依于义,不应依文。
亥五、于坏美
五、于坏美不作异意。谓不作心:此语粗恶,多怀忿恚,不以美言宣说诸法,我今不应从彼听法。
此语粗恶多怀忿恚者:有寻有伺地说:趣涅槃宫,故名先首。文句可味,故名美妙。善释文句,故名分明。显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摄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劳。离爱味心之所发起,故名无所依止。不过度量,故名非可厌逆。相续广大,故名无边无尽。与此相翻,名粗恶语。(陵本八卷十二页600)此说粗恶,应准彼释。于说法时,有所诃摈,是名多怀忿恚。
戌三、总辨2 亥一、出所应
如是菩萨欲听法时,于是五处不应作意,但应恭敬摄受正法,于说[16]法师未尝见过。
亥二、斥不应
若有菩萨其慧微劣,于说法师心生嫌鄙,不欲从其听闻正法,当知此行不求自利,退失胜慧。
未三、修无量4 申一、征
云何菩萨修四无量慈、悲、喜、舍?
申二、标
谓诸菩萨略有三种修四无量。
申三、列
一者、有情缘无量,二者、法缘无量,三者、无缘无量。
申四、释2 酉一、略辨四种2 戌一、释3 亥一、标安立
若诸菩萨,于其三聚一切有情,安立以为无苦无乐、有苦、有乐。
亥二、释四相4 天一、慈无量2 地一、显差别3 玄一、有情缘慈
于其最初欲求乐者,发起与乐增上意乐,普缘十方,安住无倒有情胜解,修慈俱心,当知是名有情缘慈。
安住无倒有情胜解者:谓于有情或为亲品、或为怨品、或为中品,平等发起利益意乐,于定地中安住胜解作意故。广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二十二页2239)
玄二、法缘慈
若诸菩萨,住唯法想增上意乐,正观唯法假说有情,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法缘慈。
玄三、无缘慈
若诸菩萨,复于诸法远离分别,修慈俱心,当知即此名无缘慈。
地二、例余三
如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差别,悲、喜、舍三,当知亦尔。
天二、悲无量
若诸菩萨,于有苦者,发起除苦增上意乐,普缘[17]十方修悲俱心,是名为悲。
天三、喜无量
若诸菩萨,于有乐者,发起随喜增上意乐,普缘十方修喜俱心,是名为喜。
天四、舍无量
若诸菩萨,即于如是无苦无乐、有苦、有乐三种有情,随其次第,发起远离痴瞋贪惑增上意乐,普缘十方修舍俱心,是名为舍。
发起远离痴瞋贪惑者:谓于无苦无乐有情,发起远离痴惑意乐,由说不苦不乐受无明所随增故。于有苦有情,发起远离瞋惑意乐,由苦受中多生憎恚,说彼瞋所随增故。于有乐有情,发起远离贪惑意乐,由乐受中多生染着,说彼贪所随增故。
亥三、总料简2 天一、共不共
此中菩萨慈等无量有情缘者,当知其相与外道共。若法缘者,当知其相与诸声闻及独觉共,不共外道。若无缘者,当知其相不共一切声闻、独觉,及诸外道。
天二、意乐摄
又诸菩萨三种无量,应知安乐意乐所摄,谓慈、悲、喜。一种无量,应知利益意乐所摄,是谓为舍。
戌二、结
如是菩萨一切无量,名为哀愍。以诸菩萨成就此故,名哀愍者。
酉二、广悲无量3 戌一、悲所缘2 亥一、百一十苦3 天一、总标
此中菩萨,于有情界观见一百一十种苦,于诸有情修悲无量。何等名为百一十苦?
天二、别列2 地一、前五十五10 玄一、一苦
谓有一苦。依无差别流转之苦,一切有情无不皆堕流转苦故。
玄二、二苦
复有二苦。一、欲为根本苦。谓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
欲为根本苦等者:欲有二种。一者、烦恼欲,二者、事欲。由有烦恼欲故,彼诸事欲若变、若坏,便有忧叹苦热恼生,名可爱事若变、若坏所生之苦,由是说欲为根本苦。
二、痴异熟生苦。谓若[18]猛利体受所触,即于自体执我我所,愚痴迷闷,生极怨嗟。由是因缘,受二箭受,谓身箭受及心箭受。
痴异熟生苦等者:于异熟自体苦受生时,愚痴迷闷,生极怨嗟,是名痴异熟生苦。言受二箭受者,谓由猛利体受所触为其因缘,受身箭受;愚痴迷闷,生极怨嗟为其因缘,受心箭受。摄异门分说:云何当观苦受如箭?谓如毒箭,乃至现前常恼坏故。(陵本八十三卷十五页6321)有寻有伺地说:不静相故,远所随故,名为箭。(陵本八卷六页567)此中箭义,应如是知。
玄三、三苦
复有三苦。一、苦苦,二、行苦,三、坏苦。
玄四、四苦
复有四苦。一、别离苦,谓爱别离所生之苦。二、断坏苦,谓由弃舍众同分死所生之苦。三、相续苦,谓从此后,数数死生,展转相续所生之苦。四、毕竟苦,谓定无有般涅槃法诸有情类五取蕴苦。
玄五、五苦
复有五苦。一、贪欲缠缘苦,二、瞋恚缠缘苦,三、惛沈睡眠缠缘苦,四、掉举恶作缠缘苦,五、疑缠缘苦。
玄六、六苦
复有六苦。一、因苦,习恶趣因故。二、果苦,生诸恶趣故。三、求财位苦。四、勤守护苦。五、无厌足苦。六、变坏苦。如是六种总说为苦。
如是六种总说为苦者:此中六苦,总相宣说,非依自相与余苦别,故作是说。
玄七、七苦
复有七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虽复希求而不得苦。
复有七苦等者:此说七苦,各由五相。如决择分释应知。(陵本六十一卷十四页4933)
玄八、八苦
复有八苦。一、寒苦。二、热苦。三、饥苦。四、渴苦。五、不自在苦。六、自逼恼苦,谓无系等诸外道类。七、他逼恼苦,谓遭遇他手块等触、蚊蝱等触。八、一类威仪多时住苦。
不自在苦者:谓饮食等匮乏所作俱生之苦,不自在故。
玄九、九苦
复有九苦。一、自衰损苦,二、他衰损苦,三、亲属衰损苦,四、财位衰损苦,五、无病衰损苦,六、戒衰损苦,七、见衰损苦,八、现法苦,九、后法苦。
玄十、十苦
复有十苦。一、诸食资具匮乏苦,二、诸饮资具匮乏苦,三、骑乘资具匮乏苦,四、衣服资具匮乏苦,五、庄严资具匮乏苦,六、器物资具匮乏苦,七、香鬘涂饰资具匮乏苦,八、歌舞妓[19]乐资具匮乏苦,九、照明资具匮乏苦,十、男女给侍资具匮乏苦。
地二、后五十五2 玄一、总标列
当知复有余九种苦。一、一切苦,二、广大苦,三、一切门苦,四、邪行苦,五、流转苦,六、不随欲苦,七、违害苦,八、随逐苦,九、一切种苦。
玄二、随别广9 黄一、一切苦
一切苦中,复有二苦。一、宿因所生苦,二、现缘所生苦。
黄二、广大苦
广大苦中,复有四苦。一、长时苦,二、猛利苦,三、杂类苦,四、无间苦。
黄三、一切门苦
一切门苦中,亦有四苦。一、那落迦苦,二、傍生苦,三、鬼世界苦,四、善趣所摄苦。
黄四、邪行苦
邪行苦中,复有五苦。一、于现法中犯触于他,他不饶益所[20]发起苦。
于现法中犯触于他等者:谓若于他若骂、若瞋、若打、若弄,名犯触他。由是他骂、他瞋、他打、他弄还报于自,是名他不饶益。
受用种种不平等食等者:谓食极少、或食极多、或食不宜、或食不消,是名不平等食。由是因缘,令身饥羸,或生疾病,是名界不平等。
三、即由现法苦所逼切,自然造作所发起苦。
即由现法苦所逼切等者:此如宿作因论者。谓现所受苦,皆由宿作为因。于现法中极自苦行,是故彼苦名邪行苦。
四、由多安住非理作意,所受烦恼、随烦恼缠所起诸苦。五、由多发起诸身语意种种恶行,所受当来诸恶趣苦。
黄五、流转苦2 宇一、标列
流转苦中,复有六种轮转生死不定生苦。一、自身不定,二、父母不定,三、妻子不定,四、奴婢、仆使不定,五、朋友、宰官、亲属不定,六、财位不定。
宇二、随释3 宙一、自身不定
宙二、父母不定
父母等不定者,谓先为父母乃至亲属,后时轮转,反作怨害及恶知识。
宙三、财位不定
财位不定者,谓先大富贵,后极贫贱。
黄六、不随欲苦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三、欲生上族,不随所欲,生下族苦。四、欲求大富,不随所欲,生贫穷苦。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七、欲求胜他,不随所欲,反为他胜而生大苦。
黄七、违害苦
违害苦中,复有八苦。一、诸在家者,妻子等事损减生苦。
妻子等事损减生苦者:此即亲属衰损苦、财位衰损苦应知。
二、诸出家者,贪等烦恼增益生苦。
贪等烦恼增益生苦者:此即贪等五盖,及与贪等八种寻思应知。
三、饥俭逼恼之所生苦。四、怨敌[23]逼恼之所生苦。五、旷野、险难、迫迮逼恼之所生苦。六、系属于他之所生苦。七、支节不具损恼生苦。八、杀缚、斫[24]截、捶打、驱摈逼恼生苦。
黄八、随逐苦3 宇一、标
随逐苦中,复有九苦。
宇二、释2 宙一、世法苦
依世八法,有八种苦。一、坏法坏时苦,二、尽法尽时苦,三、老法老时苦,四、病法病时苦,五、死法死时苦,六、无利苦,七、无誉苦,八、有讥苦。是名八苦。
宙二、希求苦
九、希求苦。
宇三、结
如是总说名随逐苦。
黄九、一切种苦3 宇一、标
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
宇二、释2 宙一、五乐所治苦
谓如前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一、因苦,二、受苦,三、唯无乐苦,四、受不断苦,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是名五苦。
前说五乐所治等者:自他利品中说:菩萨安乐种类自利利他,略说应知五乐所摄。一者、因乐,二者、受乐,三者、苦对治乐,四者、受断乐,五者、无恼害乐。(陵本三十五卷十九页2891)今说彼五所治,有五种苦。言因苦者,谓是苦因说名为苦,此为因乐之所对治。言受苦者,即苦自性说名为苦,此为受乐之所对治。唯无乐苦者,谓由寒热、饥渴等苦正现前时,名之为苦,此为苦对治乐之所对治。受不断苦者,谓除灭想受定,于余一切受不断位说名为苦,由依胜义,诸所有受皆说为苦故,此为受断乐之所对治。无恼害乐复有四别,一、出离乐,二、远离乐,三、寂静乐,四、菩提乐。亦如自他利品中说。(陵本三十五卷二十页2893)由出离乐,能治居家迫迮种种大苦。由远离乐,能治欲界诸结之所生苦。由寂静乐,能治欲、恚、害寻,及与出离、无恚、无害诸寻之所生苦。由菩提乐,能治异生流转五趣之苦。如是故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
宙二、逼迫等苦
复有五苦。一、逼迫苦,二、众具匮乏苦,三、界不平等苦,四、所爱变坏苦,五、三界烦恼品粗重苦。是名五苦。
宇三、结
前五此五,总十种苦,当知是名一切种苦。
天三、总结
前五十五,今五十五,总有一百一十种苦,是菩萨悲所缘境界。缘此境故,诸菩萨悲生起、增长、修习圆满。
生起增长修习圆满者:悲若未生,能令生起;悲若已生,能令增长及修圆满。
亥二、十九种苦2 天一、标
又诸菩萨于大苦蕴,缘十九苦,发起大悲。
天二、释2 地一、出种类2 玄一、征
何等名为十九种苦?
玄二、列
一、愚痴异熟苦,二、行苦所摄苦,三、毕竟苦,四、因苦,五、生苦,六、自作逼恼苦,七、戒衰损苦,八、见衰损苦,九、宿因苦,十、广大苦,十一、那落迦苦,十二、善趣所摄苦,十三、一切邪行所生苦,十四、一切流转苦,十五、无智苦,十六、增长苦,十七、随逐苦,十八、受苦,十九、麤重苦。
缘十九苦发起大悲等者:此十九苦,即前一百一十种苦所摄少分,随应当知。由此苦境甚深、微细、难了,是故能发菩萨大悲。言无智苦者,谓即前说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言增长苦者,谓即前说诸出家者,贪等烦恼增益生苦。言麤重苦者,谓即前说三界烦恼品粗重苦。余易可知。
地二、释大悲2 玄一、总标
由四缘故,悲名大悲。
玄二、列释4 黄一、由缘甚深
一、缘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为境生故。
甚深微细难了诸有情苦者:前说缘十九苦发起大悲,如是诸苦,说名甚深、微细、难了。
黄二、由长时习
二、于长时积习成故。谓诸菩萨,经于无量百千大劫积习所成。
黄三、由猛利作意
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
黄四、由极清净
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
戌二、悲修习4 亥一、广遍一切
又诸菩萨,由前所说百一十苦,于诸有情修悲心时,则为修习一切菩萨所有悲心。
亥二、能净意乐
复能速证悲意乐净,证入菩萨净意乐地,于诸有情获得菩萨极亲厚心、极爱念心、欲作恩心、无厌倦心、代受苦心、调柔自在有堪能心。
亥三、超诸声闻
诸圣声闻,已得证入苦谛现观,已到究竟,于苦深远厌俱行心相续而转,不如菩萨于诸有情悲前行心,正观堕在百一十种极大苦蕴。
诸圣声闻已得证入苦谛现观等者:此中义显,诸圣声闻证苦现观,或复已到究竟,唯为一身出离苦故,深心厌离纯大苦蕴,不如菩萨普为一切有情出离苦故,以大悲心,正观堕百一十种极大苦蕴。此能观心,悲为上首,是名悲前行心。
亥四、摄诸善法
菩萨如是以所修悲熏修心故,于内外事,无有少分而不能舍;无戒律仪而不能学;无他怨害而不能忍;无有精进而不能起;无有静虑而不能证;无有妙慧而不能入。是故如来,若有请问菩萨菩提谁所建立?皆正答言:菩萨菩提悲所建立。
戌三、悲胜利2 亥一、举共德
如前所说一一无量,皆有无量菩萨如意圆德随转,皆能摄受无量爱果,皆无量种一向妙善无罪随转。
皆有无量菩萨如意圆德随转者:此显一一无量所修行相,胜解圆满具足而住,故作是说。
亥二、显差别2 天一、标
当知菩萨精勤修习如是无量,能得四种功德胜利。
天二、列
谓由修习此无量故,先得最胜现法乐住;摄受、增长无量最胜福德资粮;能于无上正等菩提意乐坚固;为欲饶益诸有情故,于生死中,堪能忍受一切大苦。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寅三、能修学2 卯一、菩提分法(即菩提分品)3 辰一、征
云何菩萨菩提分法?
辰二、嗢柁南标
嗢柁南曰:
惭愧坚力持 无厌论世智 正依无碍解 资粮菩提分
止[25]观性巧便 陀罗尼正愿 三摩地有三 法嗢柁南四
辰三、长行释15 巳一、惭愧3 午一、征起
云何名为菩萨惭愧?
午二、标列
当知惭愧略有二种。一者、自性,二者、依处。
午三、随释2 未一、自性2 申一、释2 酉一、别辨相2 戌一、惭
言自性者,谓诸菩萨于罪现行,能正觉知我为非法,内生羞耻,是名为惭。
戌二、愧
即于其中能正觉知,于他敬畏,外生羞耻,是名为愧。
酉二、明种性
菩萨羞耻,本性猛利,况复修习。
申二、结
如是应知名为菩萨惭愧自性。
未二、依处3 申一、标
言依处者,略有四种。
申二、释4 酉一、应作不作
若诸菩萨,于所应作不随建立而生羞耻,当知是名第一依处。
于所应作不随建立者:谓即不作应作。于所应作不为随顺依处,不能引发后后诸胜善法,是名不随建立。
酉二、作不应作
若诸菩萨,于不应作随顺建立而生羞耻,当知是名第二依处。
于不应作随顺建立者:谓即作不应作。于不应作为随顺依处,引发后后胜不善法,是名随顺建立
酉三、于覆己恶
若诸菩萨,于覆己[26]恶而生羞耻,当知是名第三依处。
酉四、于有恶作
若诸菩萨,于自所生恶作有依随逐不舍而生羞耻,当知是名第四依处。
于自所生恶作有依等者:摄异门分说:言有依者,谓由四依,制立超越一切恶戒诸毁犯故。(陵本八十三卷七页6295)于此有依若有毁犯,而生恶作,名自所生恶作有依。不能速疾如法悔除,是名随逐不舍。
申三、结
如是应知名为菩萨惭愧依处。
巳二、坚力持性3 午一、征起
云何菩萨坚力持性?
午二、标列
当知此性略有二种。一者、自性,二者、依处。
午三、随释2 未一、自性2 申一、释2 酉一、列种种
言自性者,谓能禁制染污心性,不随烦恼自在行性,堪忍苦性,种种众多猛利怖畏虽现在前而正加行无倾动性。
谓能禁制染污心性等者:种性品说:种性菩萨,乃至未为白法相违四随烦恼若具不具之所染污,性与如是白法相应。若被染污,如是白法皆不显现。乃至广说。何等名为种性菩萨白法相违四随烦恼?谓放逸者,由先串习诸烦恼故,性成猛利、长时烦恼,是名第一随烦恼性。又愚痴者、不善巧者,依附恶友,是名第二随烦恼性。又为尊长、夫主、王贼及怨敌等所拘逼者,不得自在,其心迷乱,是名第三随烦恼性。又资生具有匮乏者,顾恋身命,是名第四随烦恼性。(陵本三十五卷七页2845)此染污心及与烦恼,应准彼释。忍品中说:菩萨安受众苦忍,名堪忍苦。怖畏有五,一、不活畏,二、恶名畏,三、死畏,四、恶趣畏,五、处众怯畏,是名种种。即于种种复多差别,是名众多。逼切身心,是名猛利。菩萨于此能正思择,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名正加行无有倾动。
酉二、明因缘
性勇相应,能正思择,是故得成坚力持性。
申二、结
如是名为坚力持性自性。
性勇相应等者:成就精进波罗蜜多种性相,是名性勇相应。成就慧波罗蜜多种性相,是名能正思择。
未二、依处3 申一、标
如是菩萨坚力持性,略说应知有五依处。
申二、列
一者、会遇生死轮转种种大苦所化有情种种邪行;二者、为益诸有情故,誓受长时生死流转;三者、遭遇异论朋党诤竞难诘,及处大众宣扬法义;四者、誓受一切菩萨所应学处;五者、听闻广大甚深难思议法。
申三、结
是名坚力持性依处。
巳三、心无厌倦3 午一、征
云何菩萨心无厌倦?
午二、标
当知菩萨由五因缘,普于一切正加行中,心无厌倦。
午三、列5 未一、由性有力
一者、菩萨性自有力,故无厌倦。
菩萨性自有力者:此说精进种性力应知。
未二、由数串习
二者、菩萨即于如是无厌倦心数数串习,故无厌倦。
未三、由勤精进
三者、菩萨方便摄受精进勇猛,能正随观前后所得展转殊胜,故无厌倦。
能正随观前后所得展转殊胜者:此即摄受精进勇猛方便。由观前后所证差别展转殊胜,令心欣乐,勇猛精进故。
未四、由正思择
四者、菩萨成就猛利增上妙慧正思择力,故无厌倦。
未五、由猛利悲
五者、菩萨于诸有情猛利悲心、极哀愍心恒常现前,故无厌倦。
巳四、善知诸论2 午一、征
云何菩萨善知诸论?
午二、释2 未一、由闻思
谓诸菩萨,于五明处名句文身相应诸法,从他善受,言善通利。
言善通利者:谓大音声若读、若诵。如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二十四卷十四页2045)
即于如是诸法妙义,或从他所善听善决,或自专精善择善思,如是知法知义菩萨,于法于义为不忘失,恒常精勤,不舍加行。
于法于义为不忘失等者:能正忆念,名不忘失。于闻于思长时串习,是名不舍加行。
未二、由净信
又为了知所余新新后后法义殊胜差别,虽复闻思已到究竟,而由此故渐次成熟,于此法义获得净信。由是行相,当知菩萨知诸论智无量圆满、无有颠倒。
又为了知所余新新后后法义等者:修相所摄,是名所余,望前闻思名所余故。于修相中,观察法义展转殊胜,是名新新后后法义殊胜差别。菩萨为欲了知此故,虽如前说,言善通利,闻已究竟;或复善能决择,思已究竟;不于闻思而生喜足,由此修相,能证新新后后法义殊胜差别,渐次能令智慧成熟。于此法义证澄清性,是名净信;当知此信,证净所摄。
巳五、善知世间2 午一、征
云何菩萨善知世间?
午二、释2 未一、显差别2 申一、如所应知2 酉一、别辨相4 戌一、有情世间2 亥一、辨所知2 天一、艰险愚暗2 地一、标
谓诸菩萨,普于一切有情世间,如实了知如是世间极为艰险,甚为愚暗。
地二、释
所谓虽有生老及死,数数死生,而诸有情于老死等上升、出离不如实知。
如是世间极为艰险等者:谓诸有情生老及死,数数死生,名极艰险。于老死等上升、出离不如实知,名甚愚闇
[27]。言上升者,谓依世间道趣生上界地故。言出离者,谓依出世间道出离一切界地故。
天二、有浊无浊2 地一、标列
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有情世间,有诸秽浊,浊世增时;无诸秽浊,浊世减时。谓依五浊。一者、寿浊,二者、有情浊,三者、烦恼浊,四者、见浊,五者、劫浊。
地二、随释5 玄一、寿浊
如于今时人寿短促,极长寿者不过百年,昔时不尔。是名寿浊。
玄二、有情浊
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不识父母,不识沙门、若婆罗门,不识家长可尊敬者、作义利者、作所作者,
作义利者等者:谓若教利益者、教安乐者、引利益者、引安乐者,是名作义利者。随所生起诸事务中而为助伴,是名作所作者。
于今世罪及后世罪不见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业、不受斋法、不受净戒,昔时不尔。是名有情浊。
不修惠施等者:为庄严心、为助伴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布施,名修惠施。造作能感欲界可爱生业,名作福业。受学近住律仪,名受斋法。受学苾刍、近事律仪,名受净戒。翻彼应知此所说义。
玄三、烦恼浊
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习非法贪、不平等贪,执持刀剑、执持器仗,斗讼诤竞,多行谄诳诈伪妄语,摄受邪法,有无量种恶不善法现可了知,昔时不尔。是名烦恼浊。
有情多分习非法贪等者:摄事分说:于诸恶行深生耽着,名非法贪。(陵本八十九卷八页6744)即由此贪,不能令意正行善舍、无记舍中,是名不平等贪。言执持刀剑等者,此显身不善业。言斗讼诤竞等者,此显语不善业。言摄受邪法者,此显意不善业。如是一切恶不善业,及能起彼所有烦恼差别无量,总说名无量种恶不善法。
玄四、见浊
如于今时,有情多分为坏正法、为灭正法,造立众多像似正法,虚妄推求邪法邪义以为先故,昔时不尔。是名见浊。
造立众多像似正法者:摄事分说:若于非法生是法想,显示非法以为是法,令他于中生正法想,如是法教实故、谛故,非是正法,而复像似正法显现,是故名为似教正法。乃至广说有多差别。(陵本九十九卷
[28]十五页7444)此应准知。
玄五、劫浊
如于今时,渐次趣入饥馑中劫,现有众多饥馑可得;渐次趣入疫病中劫,现有众多疫病可得;渐次趣入刀兵中劫,现有众多互相残害刀兵可得;昔时不尔。是名劫浊。
亥二、结能知
是名菩萨如实了知有情世间。
戌二、器世间
又诸菩萨,如实了知诸器世间破坏成立,如器世间破坏成立差别而知。
如器世间破坏成立差别而知者:此如意地中说外分若坏若成应知。(陵本二卷五页127)
戌三、八种观相
又诸菩萨,于其世间,于世间集,于世间灭,于能往趣世间集行,于能往趣世间灭行,
于其世间于世间集等者:此中世间,通说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如其次第四谛所显。于道谛中,略复有二。一、世间道,名能往趣世间集行;二、出世道,名能往趣世间灭行。
于其世间爱味、过患及与出离皆如实知。
于其世间爱味过患等者:摄事分说:于诸行中观察爱味时,能善通达诸行爱味所有自相。即于诸行观察过患时,能善了知三受分位过患共相。谓于是中甚少爱味,多诸过患。如是了知爱味染着多诸过患共相应已,于所爱味一切行中,随所生起欲贪烦恼,即能除遣、制伏、断舍。(陵本八十五卷六页6433)彼说诸行,即此世间,由说世间诸行摄故。彼说诸行爱味所有自相,当知即是欲贪烦恼。由于诸行观察爱味、过患、出离,是故于彼皆如实知。
戌四、世间胜义3 亥一、标言依
又诸菩萨,如实了知眼乃[29]至意诸无色蕴,四大造色,成士夫身,唯有尔所假名人性。
亥二、释假名3 天一、唯有想
于中所有想,或我、或有情,此唯有想。
天二、唯有自号言说
于中所有自号言说,我眼见色,广说乃至我意知法,此亦唯有自号言说。
眼乃至意诸无色蕴等者:谓从眼识乃至意识,及彼相应心所有法,是名诸无色蕴。四大种色及所造色,是名色蕴。如是色无色蕴,假说以为有情自体,是名成士夫身。
天三、唯有世俗言说
于中所有世俗语言,谓此长老有如是名、如是种类、如是族姓、如是饮食、如是领纳若苦若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尽其寿量边际,此亦唯有世俗言说。
亥三、结能知
菩萨于此皆如实知。
于中所有世俗语言等者:谓于有情自体,假施设有八言说句,是名世俗语言。由此随念六种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剎帝利等色类差别,三者、父母差别,四者、饮食方轨,五者、兴盛衰损,六者、寿量差别。建立品中释此差别应知。(陵本四十九卷二十页3964)
酉二、结略义
由诸菩萨如实了知有情世间流转差别、若器世间流转差别、若八种相观世间义、若诸世间所有胜义,是故说名善知世间。
申二、如所应转2 酉一、于身等业2 戌一、举事2 亥一、别列相2 天一、由自离慢3 地一、见胜
复次,菩萨若见年德俱尊胜者,能正奉迎,敷座延坐,敬问、礼拜、合掌、殷勤,修和敬业。
地二、见等
若见年德俱相似者,能正问讯、酬对、欢慰,以软美言共兴谈论,不依等慢而自格量。
不依等慢而自格量者:摄事分说: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故名为慢。(陵本八十九卷七页6739)此说等慢,其义应知。
地三、见劣
若见年德俱卑劣者,随力随能劝修胜德;显实[30]少德,覆实多过,终不举发令其耻愧,亦不轻陵令心退没;
显实少德覆实多过等者:谓彼年德俱卑劣者,虽实少德,而能为显扬,终不轻陵令心退没。虽实多过,而为覆藏,终不举发令其耻愧。
知有希求若财若法,终不背面,亦不颦蹙;不讥误失,不懱退荣。
天二、由摄受他4 地一、于现摄受3 玄一、摄以财法
于是一切劣等胜品诸有情类,若见彼时,先意慰问,赞言善来,无倒安处,能正随力摄以财法。
玄二、不自高慢
虽处尊胜,而于有情终不乖戾,不自珍奇,亦不憍傲。
玄三、作诸饶益
所摄有情纵怀资给,有病无病,终不弃捐;
所摄有情纵怀资给者:此说菩萨如法御众。以怜愍心现作饶益,于己以法所获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与众同用故。
身业语业,无不随顺;
身业语业无不随顺者:此显菩萨于有情心性好随转,故作是说。
若识不识,一切等心;为友为朋,无怨无隙。
地二、于作依怙
于无依怙一切有情,随力随能作依作怙。不托异门发他忧苦,令彼须臾住不安乐。
不托异门发他忧苦者:此显不托余缘。谓自不能相续饶益,方便发遣故。
若有因缘须现谈谑,称理而为,非不称理。
地三、于恩亲所
虽遇情交极相亲密,年事斯等无乖隔者,亦不共谈匪仁言论。
亦不共谈匪仁言论者:此显菩萨常说爱语应知。
地四、于怨谤所
终不于他久怀忿恨,设复暂起,不斥其讳。若复为他身语訾辱,或善思择、或依正[31]法、或省己[32]过而自开解,不谴于他。
亥二、显应知
其心安静而不轻躁,身语意业起必审详。普能远离十四垢业,藏隐六方,远四恶友,摄四善友。
戌二、指说
普能远离十四垢业等者:契经中说:夫人以四事为劳,当识知。何谓四?一、为好杀生,二、为好盗窃,三、为淫邪行,四、为喜妄语。又说:有四事或往恶道。何谓四?一、为欲,二、为怒,三、为痴,四、为畏。又说:有六患,消财入恶道,当识知。何谓六?一、为嗜酒游逸,二、为不时入他房,三、为博戏游逸,四、为大好伎乐,五、为恶友,六、为怠惰。今此总说十四垢业应知。契经又说:东面为父母,师教宜南面,西面为子妇,朋友位北面,奴客执事下,沙门梵志上。如彼长行广释其义。由有居士善生子拜谒六方,佛为化导,故作如是密意宣说,是名藏隐六方。又四恶友、四善友,亦如经说,应知其相。彼经亦名佛说善生子经,佛为彼说而得名故。
酉二、于现利事2 戌一、自利摄3 亥一、平等养命
或为现法利益事义财位相应,起策具足、守护具足,平等养命。
或为现法利益事义等者:此说菩萨现法自利。自他利品中说:菩萨以如正理工巧业处士夫作用积集财物,即于如是所积财物知量受用。(陵本三十六卷六页2921)与此义同。
亥二、如法求财
于诸世间工巧业处皆得善巧,无谄无幻,性不诳他。
于诸世间工巧业处等者:此显菩萨如现自利,能现利他,故作是说。
亥三、不毁犯戒
于罪现行深怀惭耻,正行具足,尊重正行、守护正行。
戌二、利他摄6 亥一、不欺罔他
有所寄付,深可倚信;于他财物,无所规度;举贷他物,终不违捍;分所共财,平等无矫;共知真宝,卖者不识,称实[34]酬价,无枉毫厘。
亥二、随顺世范
亥三、为作助伴
于所应作彼彼事中,他正来求,皆为助伴;
于世时务令仪轨范等者:意地中说三种世事。一、语言谈论,更相庆慰事;二、嫁娶宾主,更相饮啖事;三、于起作种种事中,更相营助事。(陵本二卷十七页167)如是一切,名世时务。于所尊敬,应起奉迎,敷座延坐,敬问、礼拜、合掌、殷勤,修和敬业,是名令仪轨范。菩萨为欲饶益他故,于此一切所应作事,言辞辩正,进止机捷。
敦质无动,不托余缘;
敦质无动不托余缘者:此显于恩有情知恩知报。于彼来求,常行质直,不以谄诳而推谢之,故作是说。
善营事业,非为不善。
亥四、以法治世
若为帝王,以法治世,不以非法,不好责罚。
亥五、善御大众
若御大众,劝舍恶戒,令修善戒。
亥六、不诳惑他
成就八种贤圣语言。谓于所见,问答言见;于闻、觉、知,问答言知;于所不见,问答不见;于所不闻、不觉、不知,问答不知。
未二、结略义
菩萨成就如是等法,如其世间正所应知,如[36]其世间正所应转,于彼一切皆如实知,是故名为善知世间。
如其世间正所应知等者:如说有情世间流转差别,若器世间流转差别、若八种相观世间义、若诸世间所有胜义,是名正所应知。于胜等劣诸有情类,身语意业无倒随转,是名正所应转。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四
[9] 「[穀-禾+牛]」,磧砂、大正、陵本作「搆」。
[14] 「多」,披尋記原作「少」。卷三十三原文為「多」。
[27] 「名甚愚闇」,韓清淨手稿原作「名甚愚闇」,但鉛版改為「名為愚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