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垟山禅悟录 开悟前提录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8

开悟前提录

  学人立志于成佛作祖,必以开悟为入门的初步。而开悟亦需要必备的前提。如机缘殊胜,能遇见有悲心的过来人,善于点化引入,则是借缘悟入,不管根机如何,均有其可能性。

  一般人的开悟,需要以下十个条件:

  一、根机:能相信自身是佛,因迷故而不见;知佛性本不无物,清净本然。有广大的心量,不计较眼前身心诸境的小事,能放下五欲,净思人生。有智慧抉择真理,寻求生命的究竟。有不落空谈、真实行持的动机。其心平直,善辨正邪,亲近明师,注重法谊。

  二、发心:常发大心,欲成佛道,普度众生,能广被一切,不计怨亲。真心入法,如实体道 ,不受制于名利。能遍观诸法,不局一端,层层透视,了然明白。愿意舍己一切,利乐有情,诚心处众,静默安然。其心能超三界,越三乘,消诸碍,了身心,去有得。

  三、正解:善解佛一代言教的大意,了知祖师一期之方便,善知生命之源,了达人生价值之真义。观法而知缘起,入修而归于心地,知照无照,离文字、绝对待,一超直入,更无旁顾。

  四、专注:能专注以观察事理,能专注地思维法义,能专注地参学知识,能专注于法行而深体之,能专注于自心而返照之。乃至专注至极而达无住、无为,又超其专其注了。

  五、放下:知万有虚妄故放下世界,知过去不可得而不忆持,未来不可得而不图度,现在不可得而不攀缘,知身空故无身可持,知心空故无心可得,知情空故大情无情,知觉空故超绝入寂,知现空而修而无修,知性空而了性非性,知道空而平常天然。

  六、不偏:不偏执于心与境;不偏着于空与有;不偏修于寂与惺;不偏立于能与所;不偏见于真与妄;不偏居于次第与圆融;不偏依于师承与本位;不偏悟于道理与非道。

  七、回照:迥脱根尘之际,一念回光之时,更不起任何一念,再不生分别之心,当下明白,全体现成。于是惺惺寂寂,照体独立,孤朗虚豁,内外无滞。只怕向外寻求,惟恐起心动念,错者自错,入者无入。

  八、恒心:开悟在于因缘时节,不可有预期心,不可操之过急,一心直行,更无他心,如此持之以恒,必能彻悟自心,深体本性。

  九、不分别:离分别之心,心心无住,不抉择于是非,不对比于人我,不跳跃于法门,不住着于经验,不拘泥于境界,不限制于感觉,不依赖于文字。无分别是整个修持过程的正法眼,是悟入的关键契机,一落分别之心,即错失目前,徘徊歧路。

  十、活在当下:不管境缘逆顺,身命前程如何,一味正定,三业行于无相,正智照于目前,一切日用皆体道的时刻,活得轻松,活得自在,活得清净,活得超然。使每一刹那的心都在当下体现,都在当下圆显,以一念的圆心而圆妙一切法用,那么,每刻之中,均是悟的机缘,每一次作用都是本体的放光,每一次交锋都是机缘的迸发,每一次深入都是自然。

  开悟不是有为的神通,不是神秘的境界,不是外来的奇迹。开悟是本来的恢复,开悟是智慧的顿发,开悟是树立的消解,开悟是醒来的惊喜,开悟是开花的春意,开悟是生命重新的里程。
   
  做一个不受惑的人,需要去开悟蒙尘已久的心,让本来面目再一次赤裸裸地呈现。


 


{返回 宋智明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垟山禅悟录 禅诀
下一篇:垟山禅悟录 圆观法门录
 圆觉经直讲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十大碍行第十七
 禅悟的直指 禅宗公案印证点评
 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禅机新说
 禅修与密宗
 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垟山禅悟录 佛门研究录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示回向普劝往生第二十二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后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卷[栏目:净空法师]
 柳暗花明 绝处逢生——《金刚经》略谈[栏目:圣赞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九)[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